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邻居家的女孩3年前遭遇车祸失去了一条腿。她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照顾她的奶奶身体也不好。从那以后,女儿主动承担起背这个孩子上下学的重担。尽管学校离家就20分钟路程,但风里雨里地坚持也非常不容易。为了那个孩子,女儿学习成绩下降了,个头这几年也没怎么长。我们劝她放弃,女儿却说:"做好事就要做到底!"她要像雷锋一样一直背着她上学、放学直到她结婚。  相似文献   

2.
<正>当看到女儿和小伙伴在一起欢呼雀跃的样子时,她被感染了。于是,她跟另外两个孩子的父母一商量,建立了一个大家庭,把3个孩子放在一起培养。2006年,考上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的辛雨奇,选择了广告传媒专业。在学校里,辛雨奇如鱼得水,成为学院里最活跃的女孩。  相似文献   

3.
一个女孩和一个每月收入只有几百元钱的男人在一起了,同事亲人都劝她离开他,她却铁了心,不管谁劝,就一句话:"我就要跟他!" 父母失望至极,母亲冲她嚷嚷,你这是拿自己的幸福做赌注!她抬起头,斩钉截铁地说:"就算赌一回,就算会输,我也认了!于是,她嫁他为妻!"  相似文献   

4.
"儿子怎么都学不会,是不是他比别的孩子笨?""女儿成绩这么差,一定是因为她不努力!""每次考试都垫底,孩子能有什么前途?真让人发愁……"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可孩子一旦上了学,有些父母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孩子父母,压力陡然增加。看着人家学霸孩子,各有各的优秀,不仅成绩好,还勤奋自律;再看看自家孩子,考试成绩倒数,拿起书本就犯困。更让人绝望的是,明明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没少付出,孩子却不进反退。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外国人来中国,一定对一个叫"别人"的人感兴趣,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提到过他。尤其是中国的父母们,他们最爱对孩子说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听话,你怎么就这么闹?""你怎么不跟别人家的孩子学学,成绩这么差!"……我就是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长大的小孩。不幸的是,如今我已为人父母,却仍有很多小孩还在经历和我一样的痛苦。诚然,关注他人、从他人生活中获取经验,是非常正常和积极的人类生存方法。可是,不少父母运用此法却只完  相似文献   

6.
武文  江川  陈貌容 《老年人》2005,(5):12-13
我的家在美丽的洞庭湖边。像所有的父老乡亲一样,我的父母一生勤劳善良,遵纪守法,生活俭朴。然而,最近两年,我年老的父母却迷上了地下“六合彩”,不仅家产赔得精光,人也弄得痴痴呆呆,把全家都拖进了痛苦的深渊。去年7月的一天,我回到老家看望父母。晚饭前,只见母亲神秘地跟华叔  相似文献   

7.
林艺 《现代交际》2007,(1):62-63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一个听话的好女孩,却要离家出走;一个善良敦厚的父亲,却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我了解着其中的故事,慢慢地揭开了其中的谜题。她要离家出走前,联系上了我。我问她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她说她不想破坏妈妈的好婚姻。这是一个知道体贴的孩子,虽然她很小,虽然她的一些想法很幼稚。她的父亲去世五年后她妈妈才再婚,她妈妈为了生活吃了很多苦。继父是个很爱妈妈的人,从她们母女进了他的家,她就感到了妈妈的幸福和知足。  相似文献   

8.
<正>天才的父母未必生出天才的孩子,漂亮的父母,孩子也未必漂亮。当孩子不如父母优秀,做父母的该怎么办?晓晓在学校的厕所里切开了自己的手腕。好在,有惊无险。老师只说,好长一段时间了,她越来越不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没想到发生这样的事。作为妈妈,我也不能理解。在同龄孩子当中,她的路很平坦,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维持着中等。对此,我们不太满意,但也没抱怨过。  相似文献   

9.
小强 《金色年华》2008,(11):24-25
今年9月21日,经介绍,我认识了一个女孩。跟女孩见面前,我首先通过了她妈妈这一关——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她妈妈已经把我审查了一遍,然后才把我从介绍人家里领到她家跟她女儿见了面。应该说,见面气氛还是融洽的。据介绍人第二天说,女孩妈妈对我评价很高,问女孩,说可以做朋友。见面之后.我每天给女孩发短信,却总不见回音,打电话约她,也总推说有事。  相似文献   

10.
一边是几十万的赔偿,一边是孩子的幸福,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吃完早饭,媛媛像往常一样欢快地告别。表面上,王刚和李梅跟以往没什么不同,微笑着挥手再见,可一回到房间,气氛却完全变了样。"一定要找她算账!"终于,李梅最先开了口。说着,她打开抽屉,拿出一份崭新的DNA亲子鉴定报告。报告显示,媛媛不是王刚亲生的!女儿竟是前妻"一夜情"所生其实,媛媛也并非李梅所生,而是王刚和前妻方琴的孩子。14年前,媛媛刚  相似文献   

11.
咪蒙 《女性天地》2013,(12):62-63
美国纯爱电影《怦然心动》里有一段我很喜欢的情节,女孩的父母吵架之后,对她说:“我们一定会解决好,这绝对不是你的错。”当晚,他们轮流去女孩的房间,告诉她,父母永远相爱,也永远爱她,让孩子无比安心。这样的对话实在太治愈了,女孩觉得,爸爸妈妈都很不容易,生在这样的家庭,很幸运。  相似文献   

12.
米蓝 《伴侣(A版)》2021,(5):38-39
昨天和一位朋友聊到很晚,感触良多. 朋友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开明的妈妈,她说这十几年来,遇事总是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希望能和孩子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但是随着孩子上了初中,朋友发现这套"春风化雨"的温情教育法彻底失去了效用. 进入青春期的儿子越发固执倔强,也不愿意再去跟父母交流.  相似文献   

13.
杨玉霞 《现代妇女》2005,(10):22-23
相信没有人会忘记,2003年那场可怕的灾难。至今我们还为自己的健康庆幸,也更懂得珍惜生命。而更让我记住那年的原因是我和张朝在“非典”中悄无声息地举行了婚礼——这场对我们的人生至关重要的仪式。我想说的是,“非典”不但没有抹杀我们婚礼的快乐,反而给我带来了最难忘的幸福时刻。我是个比较传统的人,父母曾长期生活在农村,我的童年也是在农村度过的。小的时候,常听妈妈在亲戚邻里面前抱怨自己命不好,结婚的时候穷,糊里糊涂地跟爸爸结了婚,也没请什么客人。现在看着年轻的女孩们结婚的时候一个比一个风光,心里就特别不好受。妈妈每次这…  相似文献   

14.
《女性天地》2008,(4):55-55
好“性”致。不仅是他的需要.同时也是她的需要。下面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所介绍的合适的“助性菜单”——想不到这些平日常见的蔬菜瓜果。就是令你风情万种的法宝。 洋溢青春活力的她 二十出头的女孩子,青春逼人,告别了丑小鸭,跨进了白天鹅的行列,身边不乏众多的追求者。女孩自己呢,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巴不得能牢牢地吸引住白马王子的目光。这时,均衡营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上高二的儿子暗恋一个女生很久,前不久跟人家表白了,结果女孩给儿子回信,说她的目标是清华大学,如果真的喜欢她,那就清华大学见。儿子成绩中上等,一年多后考清华希望不大,不过如果奋起一搏也可能创造奇迹。问题是,女孩的回信却没有让他奋发图强,而是变得自卑、懈怠,成绩也下降了。家长这时应该怎么做?"暗恋"一个女孩并且"很久",对于一个上高二的男孩而言,一点都不奇怪。但是,向暗恋的女孩表白遭到拒绝后,变得"自卑、懈怠,成绩也下降"却说明:你的儿子不自信,缺乏男人最宝贵的立命之本—志气!这个时候,要对孩子采取"外松内紧"政策。  相似文献   

16.
<正>丈夫动不动就对不听话的女儿动粗,我总是对女儿说,爸爸是最爱你的,只是方法不好,脾气不好,你不要记恨。昨天,丈夫因为一件小事对我大吼大叫,我忍不住回了他一句,没想到女儿居然也对我大吼大叫:"你能不能闭嘴?你还真是让人讨厌!"9岁的女儿竟然这样对我,我心寒至极。她爸爸动不动就打她,她却从不抵抗,为什么对一直对她很温柔的我这样?9岁的孩子已经具备"见风使舵"  相似文献   

17.
正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结婚后,生活一有困难,就理直气壮地找父母"赞助"。没想到,这个举动却让丈夫失去自信,并且变成了性无能……不断接受"赞助"的沮丧婚姻坐在咨询室里的韵文和启华,看起来简直是一对璧人儿:韵文穿着米色的职业套装,干净清爽;启华一身休闲装,透露出成熟男性的风度。来到咨询室后,他们跟我闲聊很久,也没有直奔主题。最后还是韵文沉不住气,伸手捅了捅启华,说:"老公,我直说了啊!咱们来咨询,就是要解决问题的嘛!"启华轻吁一口气,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8.
<正>"一天,我无意中听到读高三的女儿在电话里跟同学大谈特谈她跟男友在床上的情形。"一个正在上高三的孩子,竟然有闲情逸致谈这些,可见她的内心是何等的空虚无聊。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能毫无顾忌地"大谈特谈她跟男友在床上的情形",可见她对"羞耻"二字已经没有感觉了。一个女孩如果连耻辱  相似文献   

19.
孩子他妈     
跟孩子他妈认识23年,结婚19年,离婚13年,如今,儿子也已经18岁了。一直没有写过关于她的文字,因为不知道从何说起。有人问起她,我总是说,她其实是个很善良的人,我们只是性情不合,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不一样。去年秋天,去深圳参加一个社会活动,跟她和孩子见了一面。她把父母亲、弟弟、弟媳都请来了,很是隆重。饭桌上,她说很感谢何云波这个时候来看儿  相似文献   

20.
正6岁的女儿很要强。她总想第一个到幼儿园,第一个吃完饭,放学后第一个被接。她经受不了任何挫折,作业没得满分就会崩溃大哭,老师没选她参加节目就会一边哭一边求老师让她参加直到"得逞"为止,别的孩子有的东西她也要有。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是好说歹说,但她有本事一直哭,直到我最后缴械。这么下去如何是好?6岁左右的孩子进入了完美敏感期,想赢怕输很正常,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同孩子想拿"第一"的感受,而不是否定甚至打击她。在日常生活中,少传递些结果导向的评价标准,淡化得失、输赢,多关注孩子做事的过程和态度;孩子玩游戏、吃饭时,家长不要过于强调"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