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汉语言文学的必修课程,它是对中国儒家、道家、佛教、玄学及古代艺术的全面阐述。本文就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为研究方向,从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开始,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地位及教材建设,最后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意在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教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无论文学形式、题材还是表达手法等多方面的变迁与发展,都离不开文学的背景和传统。不同的国家、民族以及文明体系,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文化决定了文学的发展会呈现不同的模式。在研究比较文学的时候,核心在于文化的差异,或者说异文化。近年来,我国学者在比较文学的发展上进行了不少的尝试,但往往也会出现很多尴尬。我们需要做的是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研究,为中国的比较文学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明清文学以小说最具盛名,明清小说在中国古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明清小说以独特的方式承载和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文章从明清文学欣赏的视角,对中国明清小说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日本自古以来就是近邻,长久以来,我国对日本的各项研究中,日本文学和文化方面的研究是很有造诣的。80年代初,一大批中国的"日本通"通过各个方面的渠道了解日本的文学和文化,包括电影、书籍和科技等方面,中国全面了解日本文化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的几年,大批的中国留学生选择日本去留学,而且在选择学习方向上多偏重于日本文学和文化研究,通过他们的描述,把一个真实的日本呈现给中国大众。文学和文化的研究使得中日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理解,架设了一座经得起风吹浪打的桥梁。本文首先介绍了日本文学的研究者及其研究成果,并详细阐述了如何以文化为背景研究日本文学。  相似文献   

5.
苏楠 《现代交际》2014,(5):75-75
与中国同根同源的日本,自古以来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从衣着服饰,到书法文字,再到艺术创作,日本无时无刻不在吸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对于汇集中国文化精髓的中国传统文学,日本也颇有兴趣,尤其是《西游记》。本文以《西游记》为例,分析日本动漫对于《西游记》题材的运用,发掘日本动漫对中国传统文学题材运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陈国球先生近著《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面世,从中我们可以窥见香港的学术及文学著作与大陆的不同之处。作者从近代学术分科与学制改革出发,指出近代中西学术会通的趋向,而在这种学术范式转型的过程中,文学日益边缘化,“词章不能谓之学”,文学不为专门之学,这正是西学重艺轻文取向的中国化。西方学术观念强调学科与专门之学,也给中国传统文学带来了重大变化,中国的文学逐渐演化为文学与外界环境的各种关系,并将中国文学置入与“西国文学史”、“外国语文”等相关联的大框架之中。随着西方文体学的大举输入,京师大学堂将文学原则的重心放在作品的形态上,把中国传统文学按文体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向现代的文学转型,文学生产方式也从个人写作转变到制度写作。现代职业作家的创作机制,报纸杂志的传媒机制,读者接受的消费机制,文学社团、文学机构的组织机制以及文学批评与审查的规约机制等等,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体制力量,同时也可看作是中国文学追求现代性的标志之一。它对文学的意义和形式起着重要的支配、控制和引导作用。借助于体制力量,现代文学也被纳入了社会运行空间,成为现代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可谓是历史悠久,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可以发现许多女子的作品。然而受封建儒教思想的禁锢,更是有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杀,造成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远不及男性文学,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由于受士文化的影响,在史学,诗词曲,散文小说等多方面男性的地位登峰造极。所以,历来研究文学多从男性入手,所以对于女性文学的研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本文试图从茫茫历史烟海中继续发掘出女性文学的魅力,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批判性提出一些粗劣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传统学科,是中国的国语专业,主要是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现当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传承。随着汉语的兴起,各地都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往往以理论教学为重点,但现代社会更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从以理论为主转向以实用性为主。本文主要探讨了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点、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重要性、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寻根文学"被称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里程碑,它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问题一直受到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关注,研究两种文学流派的作品也不断出现。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寻根文学"丰富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引起了学术界的共鸣。"土著文学"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土著文学"作品中的土著文化因素对"魔幻现实主义"具有重要的影响。"土著文学"和"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都可以被称为拉美的"寻根文学"。本文系统地研究中国"寻根文学"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通过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寻根文学"的影响来梳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国画审美中,"意境说"是众多中国美学范畴中最精髓的一个美学范畴。"意境说"最早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学,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象"的美学范畴雏形,到唐代诗词发展壮大时"意境说"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当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面对多元化、信息化的社会大环境,需要艺术家更加牢固,更加深度化的理解与继承最传统最精髓的美学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记录的是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相关内容,包括文学内容和史学内容,对于时代特征有较好的总结。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能够更加客观地分析现当代中国社会文学形式的变化,对于探究其文学价值有重要作用。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进行研究,阐述研究背景,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历程,并提出"史学化"趋势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现代文学传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现代文学传统的形成、成长和传播的历程,现代文学传统的特点。笔者认为现代文学经历了曲折漫长的文学演变历程,拥有丰富的文学积淀和传统,具有多元、复杂和非连续性的特点,并且深刻地影响着当代文学乃至于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现代文学传统在当代所体现出的最本质的内涵是文学的使命,用最适宜的形式反映最真实的社会,表达人们最真挚情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文学使命。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将传统文学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是解决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矛盾关系的有效途径,同时,将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进行互补,也有利于其解答原有的文学研究中所难以解答的问题。所以,在全球化时代下在大背景文化研究的形态内进行文学研究,也不失为一种研究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作为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其文学实践营构了中国形象,这种中国形象与传统中国的形象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它是作家寄予独特精神的符号体系。怀着对乡土中国的无限热爱,沈从文将笔下的湘西世界塑造成了一个有情感、有性格的生动形象,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本文借鉴王一川的中国形象理论,并以语言形象为例将之归结为对中国形象的古典乡土性描绘,希望借此可以对沈从文的作品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是各民族及各朝代文学积淀的总和,是在不同社会发展环境及不同语境中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深化,中国文学也经历了多次的重建,形成了极具鲜明时代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的不同文学流派和理论,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文学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但文学风格却各有不同。本文主要是从分析中国文学发展的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学的重建与民族国家的新生等方面进行深入化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是为了使读者能更加清晰、全方位地了解世界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国学者在文学翻译上的研究使得相关理论层出不穷,英美文学翻译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上的重要桥梁,对于英美文学的翻译,本文介绍了翻译规范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语境文化因素,探讨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剪纸动画是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与国画、壁画、年画、书法、民乐、戏曲、文学、建筑、装饰、服装等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并运用到美术片设计制作的一种中国特有的美术片类型。由于她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孕育、生长起来的,因此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喜爱,获奖频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中国动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汉语言文学是最能体现其意义的,该专业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对传统文化最有力的传播。本文以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为基础,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17年时期,现代中国文学大厦中树立起了一座新的丰碑,这就是在新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现代革命战争文学文本的极度繁荣。对于这个时期革命战争文学创作文本的研究,传统的视角主要集中于文本政治思想价值的开掘上,而当下的评论界在对已经建立起来的传统镜像进行勇敢地毫不留情地解构的同时,正在借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东风,操起各类新鲜的多元化的批评武器向着文本的审美世界或形式结构猛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