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通过,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形式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研究。本文先从电子证据的概念研究起,继而分析电子证据的高科技性、依赖性以及脆弱性等特点,最后对电子证据收集的问题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
杜俊甫 《现代妇女》2014,(8):114-114
证据是人民法院认定案件事实,作出合理判决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民事证据仅有七种法定种类,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原有的证据种类不足以满足现代民事诉讼的需求。为了弥补证据制度的不足,在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中将“电子数据”增加为证据种类。鉴于此,应妥善解决电子数据在民事诉讼中适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贤为 《现代妇女》2014,(7):142-142
我国新《民事诉讼法》明确将“电子数据”规定为独立的证据形式,肯定了电子数据在民事诉讼活动中的证明力及法律地位。本文从电子数据的内涵出发,论述电子数据的证明力及其认定。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电子证据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针对当前电子证据公证保全存在程序失范、公证机关无调查取证权、瑕疵公证书效力存疑问题,提出相应策略,不断完善电子证据公证保全制度,保证电子证据公证保全合理性,有效避免网络信息对电子证据公证保全带来的影响和风险。  相似文献   

5.
恽含 《职业》2013,(27):173-17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交易量在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方法产生了很大变化。审计电子化早已成为全球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新型的审计证据——电子审计证据应运而生。但作为新型的审计证据,电子审计证据在我国的使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且面临诸多风险。本文就电子审计证据在使用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顺应科技发展,利用先进科技安全、有效地使用电子审计证据给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全面大修后的刑事诉讼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新增的电子数据证据形式无疑是突出亮点之一,它的引入不仅反映了当今我国社会生活的数字化发展态势,也反映了证据法的最新立法和研究成果,为我国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并有可能成为办案关键依据的证据形式正名,同时也为增强各级司法机关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办案能力提供了权威有效指导。文中正是以本次修法为契机.从电子数据的最新立法成果和热点实务问题两个层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智能通信技术的产生与迅速发展,微信正在引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一次技术革命。同时,微信使用过程中遗留下的各种"痕迹",也被作为证据在民事诉讼中使用,微信证据也逐渐成为民事诉讼领域证据中的一个"新生力量"。对微信证据这种表现形式开展相关研究,对于微信证据的相关法律规定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有助于促进其在民事诉讼中证据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8.
证据是法律实现公平公正的桥梁,其对于司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大数据时代,基于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证据学也将进入以电子数据为核心的新时期。司法界随之面临电子证据取证、举证、质证的难题。区块链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便是解决此类证据法问题的关键,其去中心化、去中介信任、数据库可靠、开源性及可编程性等特征,无疑对于司法领域中证据的获取、保存、查找等各方面都大有裨益。我们可以预测区块链技术将会给我国证据学领域的应用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对于我国司法进程的影响会非常巨大。  相似文献   

9.
关联性和客观真实性是电子证据形成证明力的前提,可靠性是衡量电子证据证明力强弱的重要指标,电子证据的可靠性主要体现为准确性和完整性,对电子证据可靠性的认定主要是通过直接认定和间接认定的方式进行。电子证据的复制件应视为原始证据,具有与原件相同的证明力。经过公证的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强于未经公证的电子证据的证明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新刑诉法实施以来,电子证据已经成为当前刑事案件的重要证据,其取证工作也日益重要,而目前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机关的电子取证能力却不容乐观,如何加强电子取证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因特网的发展和应用给传统旅游业带来的巨大改变与目共睹,但现今的电子移动网络时代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发展结合移动网络以其独特的方便性、高科技性,不断受到广大旅游业客户、旅游景点以及旅游业企业的钟情,如我国3G、4G移动网络速率的不断提升更加方便了人们通过互联网来参与到旅游中,这也使得"智慧旅游"应运而生,被广泛认同。本文阐述了电子移动网络时代在旅游业中的巨大价值,分析了大数据及其挖掘在"智慧旅游"中的必要性,总结出了电子移动网络、大数据及其挖掘相结合发展"智慧旅游",为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2.
郑昕瞳 《现代妇女》2014,(5):152-152
在法院诉讼审判中,原被告之间基本上是围绕着证据展开的辩论和质证,所以,证据在司法诉讼过程中的地位用"无冕之王"来形容,当之无愧。所以,非法证据排除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可以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分析证据的定义和类型,对于我国行政诉讼领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探讨,从而对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自峰 《职业》2012,(26):15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也越来越成为当今网络社会的焦点.那么,我们该如何表示身份呢?数字签名的提出和可靠应用,使其成为手写签名的替代者. 所谓"数字签名"就是通过某种密码运算生成一系列符号及代码组成电子密码进行签名,来代替书写签名或印章. 一、数字签名原理 数字签名就是附加在数据单元上的一些数据,或是对数据单元所作的密码变换.这种数据或变换允许数据单元的接收者用以确认数据单元的来源和数据单元的完整性并保护数据,防止被人伪造.它是对电子形式的消息进行签名的一种方法,一个签名消息能在一个通信网络中传输.  相似文献   

14.
"有些涉案剧已经是非常生动的反面教科书了,我们的证据采集率在降低,提取证据也困难了,因为很多公安人员破案手段电视剧都给暴露了。"  相似文献   

15.
印证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审查认定证据的重要方法,但在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其局限性日渐凸显.破解性侵未成年人案件证明难题的关键在于经验法则的引入,以弥补印证在"单一证据定案"方面的缺陷.经验法则契合审查判断未成年被害人陈述的特殊要求,具有评价证据能力、证明力及推论事实的功能,可以作为连接证据与事实的桥梁,帮助司法人员进行事实认定.应明确在此类案件中以审查"被害人陈述可信性"为中心综合运用经验法则判断;引入最佳解释推理以规范经验法则运用;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加强裁判文书说理及经验法则运用的公开.  相似文献   

16.
对于被称为世纪大审判的"辛普森杀妻案",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所耳闻,林达夫妇以一个初移居美国的草根阶层的视角,完完整整地向大家介绍了案件的审判经过。在整个案件的发展过程中,最具有正义的地方在于,辛普森的杀妻证据如此之多,最终确因种种原因(主要是由于证据取得的非法性,引用"非法证据排除"原则以及证人个人品格存疑导致证言不可信这两点),所有的证据都被排除案件审理过程之外,未能成为判决辛普森有罪的有利证据,这样的规定导致有些看似铁证如山的证据都未有呈现到陪审团眼前的机会。对于这样的制度,有极少部分人极其赞赏其合理、公正,也有抱怨不公,不能伸张正义,达到法律原有的功能的。  相似文献   

17.
《伴侣(A版)》2011,(7):32-33
正丈夫以"丈夫"身份为第三者担保借款,能作为外遇证据吗问:最近两年,我一直觉得丈夫袁某不对头,手机一响他就紧张,要么赶紧摁掉,要么就躲进卫生间嘀嘀咕咕半天不出来。可是,我一直找不着证据。现在好了,一份完整的借据抓在我手里了。借款人是一个女人,担保人是我丈夫,借款人与担保人关系一栏中填写的是"夫妻",甚至连伪造的结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也接踵而来,不断发展的IT技术,也促进了许多行业的迅猛发展。在近几年的高校档案信息发展中,"大数据"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主要以高校档案信息化发展作为依据,结合高校档案发展的基础和过程的需求,深入研究了"大数据"技术的要义和特性,以及未来发展走势。并且对"如何以大数据技术来发展高校档案信息服务"的热题给出了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杨亚南 《现代妇女》2014,(7):131-132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克服了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的弊端,它的建立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我国司法制度科学化的重要体现。证据失权制度可以提高诉讼效率和有效的防止证据突袭,从而更好的保障司法公正。但作为一个新生制度,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依然存在的诸多问题亟需解决,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完善。本文结合国外民事诉讼法律规范关于证据失权制度的规定以及通过对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分析,对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完善提出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20.
对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与采信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刑事证据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司法实践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刑事错案频繁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施行中出现了问题,例如,规定的内容较为原则,司法实践中难以发挥其应有功能;选择性录音录像问题突出;侦查询问人员"有罪推定"思想根深蒂固;司法救济渠道不充分等。为有效改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程序上落实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则,同时加强对侦查询问程序的监督与救济,侦查询问人员更要严格贯彻"无罪推定"思想,确立以"客观性证据为中心"的侦查取证模式,逐步完善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