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女人喜欢什么样的男人”,也许女人能把这个话题说清楚,不过有点可以肯定,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当初爱什么样的男人。女人这个“标准”是社会特定的产物,同时也反映了女人个体的审美倾向。应该看到,社会的日新月异,会不断激活和瓦解了女人潜在和既定的择偶标准,这将为我们继续深人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全职太太”取代了“家庭妇女”的称谓,就像“凤爪”取代了“鸡爪子”的叫法一样,但两者仍有区别。过去,土里土气的“黄脸婆”,通常是家庭妇女的同义词,那是女人一种无能与无奈的选择;而“全职太太”则是人们对有文化有修养的小资主妇的尊称,也许有人并不认为这是女人“自强,自立,自爱”的选择,在信息时代辞去高薪工作回家相夫教子的女性,也许会让有些人另眼相看,但是,无论如何人们会从这之中看出时尚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交活动中,我们总是无法避免地遭遇到对自己充满敌意的人,也许因为一些莫须有的传闻,也许因为情感、经济等利益的冲突,也许因为对问题的主观看法和立场不同。 如果敌意只是沉默着的一股暗流,倒容易对付,可是如果敌意以责难、污辱甚至人身攻击的方式爆发,我们如何应对呢?逃避当然是懦夫的行为,我们不能容忍自己的形象和尊严被人玷污。但是,面对面的争吵、谩骂,只会使矛盾升级、是非混淆,造成无法收拾的恶劣后果。  相似文献   

4.
耿健 《老年世界》2006,(1):37-37
提防“荧屏眼病” 连日上网和看电视,炫目、闪烁的屏幕会引起视觉不良,甚至会出现视力急剧下降,这种变化有时是不可逆的。也许有的人会认为,30岁以后视力已经基本定型了,不会再下降了,这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李想 《现代交际》2006,(5):16-17
职场上奋斗,就像马拉松长跑,相互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有的人得到重用和提升,有的人在原地踏步或频繁跳槽,还有的甚至被同事们排挤、孤立。也许,大家的工作能力相差无几,只是有人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无形的“眼镜”,以这种面目去为人处世,自然无法将职场看得清楚、明白。  相似文献   

6.
焦淼 《女性大世界》2006,(2):140-141
你身边的男人在照顾你的时候总会说“你就像个孩子似的”,我们可以看出这是男人娇纵女人的一中方式,但如果男人有时也会向你耍起孩子气来,你会不会感到别扭呢?也许你会说:“我绝对不能容忍身边的男人这样做!”但实际上男人却总是像孩子那样,冷不防的朝你撒个娇,使回小性子,让你猝不及防地被他的异常表现“命中”,自己在不知所措中慌乱或烦燥,甚至可能背脊发寒。其实,这都是女人过度紧张的表现,全然是由于自己不了解男人的这一“怪癖”,而事实上,如果你能好好地用心体会男人的这种“异常反应”,你将能够把握住这个“调情”时刻,从而令他爱你至极。  相似文献   

7.
古代阿拉伯有一种人,专门在人家设宴席、办喜事的时候,虽与主人无缘,却总是不请自到,蹭进门去,甩开腮帮子,风卷残云,大吃一通,然后一走了之.这种专喜欢白吃人家的不速之客也构成了一个群体.眼下,大概是从港台经深圳、广州等地转口引进了日本的一个词儿,挺流行的,即把一些群体称“族”(当然,这个词的老根儿还是中国的),如“暴走族”(又称“飞车党”)、“上班族”、“追星族”等.为赶时髦,我们不妨给这些吃白食的人起个现代化的名字,叫“白吃族”.“白吃族”人认为自己去蹭饭白吃自有白吃的道理.如一位“白吃族”的诗人在为这一群体作自我介绍时就写道:我们是这样一群人:随时请,随时登门.我们若被人家忘记,“白吃”会邀请我们;我们会想:也许是请了,我们正巧不在,出了门,  相似文献   

8.
设想在现实生活里,你的朋友要求你在很多人在场的情况下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看到自己最爱的人熟睡在你面前你会做什么?”“你会选择婚前性吗?”“你觉得自己是个自私的人吗?”设想在这个场合里有很多你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他们中可能有你的上司、你的伴侣、你的朋友甚至你的仇人,设想有无数意想不到的人能听到你的回答,在这种情境下,你还会若无其事地说出真实答案吗?  相似文献   

9.
迈克尔提出了他关于征服“恐惧”的四步计划。当你感到恐惧时,你会浮现出什么情景呢?是站在陡峭的山崖边?一群人正等待你的讲话?“恐惧”有很多种形式,但是他们都引起同样的结果:胃痉挛、手颤抖、大脑混沌、思想紊乱等等。我们曾试着告诉自己“恐惧”可以保护我们,警告我们危险。如果那样的话,恐惧甚至可以说是给我们的一件礼物。但是无论我们怎样理解这一过程或是我们把它想像得多有用,我们中的许多人仍然不敢盯着峡谷:面对着满屋子贵族,或者在靠近漂亮女士时仍不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呢?“恐惧是…  相似文献   

10.
美国心理学家罗宾森教授说过一段话:“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有人当众说他错了,他会恼火,从而固执己见,甚至会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看法。这不是因为那种看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因为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罗宾森教授的论述告诉我们,“顺”在人际交往中是很重要的。与对方交往,若能顺着他的意见说,会让他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反之,如果逆着对方说,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使双方关系紧张,从而导致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11.
说“难”     
人生经验大约难免是一个“难”字。所以,婴儿落地的第一件事就是“哇哇”大哭而不“哈哈”大笑。这本能的反应是否预示着生命的艰难,我不敢妄言;但和“难”彻底了断却意味着死亡的沉寂,那倒是不争的事实。总之,活着就“难”。一些人总以为另一些人一定比自己活的更惬意,这推测也许是想找到别人应该更关爱自己的理由,或者证明自己是真正的“怀才不遇”。而事实是。那些看起来活得很惬意的人也许更难。难,是上帝发给每个人的考题,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都得进考场。“谁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这很  相似文献   

12.
在今天这个命题很有代表性,因为感情出轨已经是现代婚姻的常见病,就像感冒一样普遍了──爱情病了,当然要治疗啦。 医生是另一半。 爱人的心是玻璃做的,对于不忠于自己的人,即使理智要我们释怀,心却放下不。当发现与自己最亲密的、毫无保留地彼此分享一切的人竟然背着自己“情感走私”,谁能坦然接受? 彻底结束关系当然是一种一了百了的办法,但如果把不忠看作是一种病,那你无疑是把不忠的爱人赐死,这哪里是治病救人啊。事过境迁,说不定你会后悔当初的一刀两断。有时快刀并不能斩断乱麻,弄不好会越缠越乱。比如,某女作家当发现…  相似文献   

13.
也许会是在某个不知名的街角,也许会是在某个穿行在QQ上的夜晚,也许会是某个城市躲雨的屋檐下……我会重新遇见你,带走我初恋的你。 也许只是望一望你熟悉的背影,也许只有简单而又平淡的几句对白,像隔夜的茶浸透了浓浓的冰凉,也许还会和你一起走上一段不再是当初的路,却总是习惯在你的每一个细节…… 嘘,只是别让她或他知道。 撑一支长蒿,我们蒴过初恋的长河,惊起心底初恋的美丽——  相似文献   

14.
当人们给中国戴上“富裕”、“有钱”和有大量储备等各种帽子的时候,中国民众会感到这是在吹捧中国,甚至是在忽悠中国。敢于坦承人均GDP居后,恰恰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却缺乏这种清醒的自信,总是喜欢自己忽悠自己。  相似文献   

15.
一到50岁甚至一过45岁,不少人开始盯着自己的年龄了.“不行,老喽”“都老太婆喽”“眼看奔60去的人喽”.好像真是“夕阳红”了,“都这个岁数了,还……”,就给自己减去了好些应该做、可以做、能够做的事情;“那是年轻人的事情,我们不想喽”,又失去了好些应该有的乐趣,应该有的激情,应该有的活力.“不服老行吗?不行,得服老!”为什么要服老,干吗要服老,什么叫服老,服老有什么好处?也许和到一定的年龄,不再提拔有关吧.  相似文献   

16.
《金色年华》2013,(6):18-33
高考结束,留学成为热门词汇。早在十年前,人们形容“高考”,会说这是一场“百万大军争相过独木桥”的博弈。很多学生将自己的未来,全部押宝在一场为时两三天的考试上。这几年,随着中国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出国留学成为很多学生与家长的“第二选择”,甚至一度出现“全民出国热”,只要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部有将孩子送到国外镀金的想法。甚至有不少考生“弃考留学”。  相似文献   

17.
“什么飘一代、闪一代、X——新世代都与我们没有关系,e时代才是我们的形象代言人。”“网络也许就像猪饲料催化剂一样,快速让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孩子成熟;相反对于更早年代出生的人,网络就像是饲料退化剂,竭力使自己不成熟。”这些都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的宣言。如果非要找个理由,在物质或精神上替“生在20世纪80年代”与“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这两  相似文献   

18.
这是鹏哥的故事。鹏哥,有时我们也叫他大黄,寝室里睡在我下铺的兄弟,用北京话说我们那是铁瓷!打大一起,我们这几个不靠谱的大男生就凑在一起搞了个“追女大联盟”。当初成立这个组织,就是想早点解决自己的情感问题,也替我们这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师大校园分担一下女生过剩的压力。那时鹏哥喜欢上了一个女生,别看他这个人外表五大三粗,却腼腆得不敢和人家接触。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会有“夫妻脸”这回事 很多夫妻有“夫妻脸”,甚至只是交往一段时日的情侣也可能因为长相被误会成兄妹,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多到不像是巧合。但是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怎么会这么像呢?  相似文献   

20.
初恋     
格非 《中外书摘》2014,(7):107-108
离婚之后,季康常常向我提起,尽管他现在对前妻已无感情可言,可还是忍不住要通过各种渠道去打探她的消息。只要想到她的身体可能与另一个陌生男子交合,他就会受不了c“也许还不止一个,”有一次,季康对我说,“我们的离异很可能使她破罐子破摔,我了解她的为人。”看起来,他被那种恶魔般的阴影缠上了。在这片晦暗的阴影中,他能“看见”自己的妻子以他所熟知的方式委身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