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祥宁 《老年人》2003,(7):28-29
说起郑凤荣,就不由得让人回想起1957年11月17日她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的“惊世一跳”。年仅20岁的郑凤荣,这次跳过了1.77米高的横杆,打破了美国人麦克丹尼尔保持的1.76米的女子跳高世界纪录。翻检体育运动史册,郑凤荣是第一位打破世界田径纪录的中国运动员,也是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女性。这位豪放、爽朗、坚韧、刚强的女子,不仅是世界著名的田径健将,而且多才多艺,对生活兴趣广泛,结交的朋友遍布五洲四海。尤其在国内文艺界,郑凤荣与不少的大艺术家来往密切,交谊颇深,其中与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的交往堪称体育界与文艺界的一段佳话。日前…  相似文献   

2.
正蔡和森,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曾与毛泽东一起创办《湘江评论》。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是杨昌济先生最得意的三位门生,此三人皆博学多识,才华出众,曾一度被称为"湘江三友"。向警予是中共最早的女党员之一,被誉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在周南女校,向警予、陶毅和蔡畅被称为"周南三杰"。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期间与周南女校的关系很密切,这是毛泽东交往最为频繁的学校之一。2009年9月14日,蔡和森和向警予双双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  相似文献   

3.
孝子毛泽东     
《老年人》2014,(1)
正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充满革命激情的伟人,也是一位有着孝敬父母之心的凡人。他曾经说过:"要孝敬父母。连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还肯为别人服务吗?不孝敬父母,天理难容。"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精明能干,克勤克俭,而且善于经营。他的母亲文素勤(文七妹)勤劳善良,品行敦厚,对穷苦人极富同情心。灾荒年头,她常常悄悄地送些粮米接济贫苦的乡亲。父母抚养后代所花费的心血,特别是他们善良、孝道的言行,在毛泽东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无论是寒窗苦读的学生时代,还是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乃至成为一国领袖之后,他始终牢记在心。  相似文献   

4.
我所讲的这个埃及灯的故事,要从中国一位有名作家说起.20世纪的100年间,我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不仅在译介阿拉伯文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以切身经历和感受进行文学创作,为后人留下记写阿拉伯风物人情的优美隽永的篇章.著名散文作家杨朔(1913~1968)无疑是他们之中最为特殊的一位.中国文学家到过阿拉伯国家的不少,但基本上都来去匆匆,说到在那里"常驻"过的,恐怕只有杨朔一人.  相似文献   

5.
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作为友好人士、采访作家,关于韩素音的报道以及她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照片一起出现在官方报纸上。令她著名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她和周恩来总理之间的深厚友谊。曾担任过周总理与法国总统戴高乐之间"特使"的韩素音,著作  相似文献   

6.
每期文摘     
《伴侣(A版)》2007,(6):46-47
<正>戴高乐与毛泽东未会面的内因揭秘在法国历届总统当中,戴高乐、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希拉克,每个人都与中国有着不平凡的交往。其中戴高乐和毛泽东主席作为法兰西与新中国外交的缔造者,两位伟人惺惺相惜,遥遥敬慕,他们在同一时代都期待  相似文献   

7.
何立波 《老年人》2008,(2):36-37
谈到20世纪的中国,有4位人物不能不提,他们是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和邓小平。而在20世纪,有一位特殊人物,与这4个人都有过奇妙的因缘际会。他护卫过孙中山,也颇受蒋介石的器重,在关键时刻,他挽救了党中央和毛泽东,更把邓小平推上了大时代的舞台。他,就是共和国元帅叶剑英。  相似文献   

8.
《上帝的宠儿》是一部以18世纪奥地利乐坛为创作背景的艺术家戏剧,有着独立于剧本时代之外的审美意义。基于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思想与交往行动理论,结合波德莱尔的审美主张,从人物设置、创作动机和剧本设置三个方面分析文本隐含的现代性审美张力,指出感性伦理与理性伦理的冲突对抗、剧本与观众间的"对话"以及作品对"恶"的书写,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现代性美学艺术的特点。这种跨时代的审美性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叶雷 《老年人》2011,(8):29-29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人类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罗马帝国的恺撒大帝,另一位是汉高祖刘邦。”明代思想家李贽更说:“汉祖之神圣,尧以后一人也。”毛泽东也说:“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张国基1986车参观母校——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张国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侨界人物。他是湖南人,1894年4月22日出生在益阳县迎风桥一个偏僻的山村里。191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编入第十三班,和毛泽东、蔡和森、李维汉、何叔衡等人一起,同窗苦读了5年。那时,比他长110天的毛泽东,已在一师念完了二年级。他们虽然不同班,但交往较多。张国基经常参加毛泽东组织的读书会,每星期集会讨论一次,谈各人学习心得或互相质疑问难。寒暑假,毛泽东不回家,借居在岳麓山下的半学斋,邀集同学住在一起,自己打柴、挑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