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林昆勇  赵铁  朱少雄 《城市》2014,(11):9-1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必须"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这些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体制创新和开放交流在文化建  相似文献   

2.
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而民族文化发展又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自身特点和生存环境的分析,初步提出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取向,以此增强民族文化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3.
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号召全党全国人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这是提升民族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的方法,是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也是突破现阶段经济增长瓶颈,实现永续发展的保障。作为文化强国战略的一部分,更作为第五代国家领导集体核心的习近平总书记所阐述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是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重地。如何在学校文化建设方向上与党所设定的国家文化战略保持一致,如何明确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对学校文化建设作用的途径且细化对策。这样的探讨即是必须的,也是紧迫的。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中国假如WTO后之后,经济贸易的往来带动了文化的传播。如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里,除了有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化之外,也有外来文化开始在这块神圣的土地植根。目前,整个中国的文化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当今大学生的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文化多元化的现状出发,分析和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评价指标,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胡宇  ;黄渊基 《现代妇女》2014,(12):345-346
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一种资本掠夺的新形态——“文化全球化”。文化生存作为前提和条件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建设公共文化意味着从根本的文化基因上实现国家、民族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正遭遇巨大的危机和挑战,从文化安全层面上来看,一方面是西方强势文化的控制和渗透,另一方面是我国相对弱势文化的反控制和反渗透。想使中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生存与发展得到维护,建立积极的数字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实行公共数字文化行业的适度市场准入原则,创新公共数字文化产业体系,应当成为中国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文化安全策略的重战略决择。  相似文献   

6.
马中杰 《城市》2012,(4):73-76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并对文化领域的发展和改革作出重大决策和全面部署,不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城市文化是在研究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不仅在于它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且还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城市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都把文化、文明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转型,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风向标.文化作为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中国的未来.今天我们提出了文化强国建设,展现了党对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的精准判断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家的软实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保持我军性质、巩固军队思想文化阵地的需要,对于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形势下,要坚持以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紧跟党的创新理论发展步伐,积极适应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新变革,使命任务不断拓展的新变化,官兵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融合与尊重是高校民族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当前建设民族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教育者针对当前民族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民族文化融合与尊重研究。本文以当前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基础,结合国家民族政策内容,以包容与尊重为前提,开展了此次专项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金色年华》2013,(1):71-71
党的十八大高瞻远瞩,继往开来,向世人宣示了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信念,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作为传媒工作者,我尤其关注报告对文化建设的要求。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没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其中的新提法、新思想、新要求,不仅让我深受鼓舞、倍感亲切,同时也让我感到责任深重。  相似文献   

11.
仇悦萍 《现代交际》2012,(12):21+2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本文将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作用,结合吉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跃升发展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根基和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检察文化更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检察文化,从而推动检察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检察机关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检察工作健康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检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不管是对于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来说,文化自信都是对自身的肯定,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觑。要坚持文化自信,必须以文化自觉为前提;从其轴承向度而观之,唯有坚持文化自信,方可做到文化自立及自强,最终做到保障文化安全,实现文化强国。在其轴承进展中,文化优化起着关建性作用,而其实现文化路径即是发展文化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孙晓玲 《现代妇女》2013,(10):80-81
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执政的文化资源,是团结和凝聚各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内核.本文重点阐述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党建工作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普通高校与民族文化相融合进行党建工作的现实需求,研究了普通高校与民族文化结合进行党建工作的社会功能,研究结果为我国普通高校党建工作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衡量国家是否强盛的重要因素。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世界文化交流将更加深入,竞争和碰撞也将更加激烈。国家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创新。作为传统媒体和主流媒体,广播电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程中,应注重传承民族精神、创新文化体制、发展文化产业,以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汪海娟 《职业》2011,(24):153-154
今年发布的十二五规划首次用一个大观点来陈述文化在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职业教育担负着全民族新兴产业工人和高级蓝领的教育责任,也应该担负起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责任和民族责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从国家战略和全局高度,鲜明地提出了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大课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次新的注解,开拓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认识的新境界。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融汇在企业的观念和行为之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化建设是国家发展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民族能否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高校作为社会高等人才的培养机构,在大学生文化培育过程中,应该融入文化自信、吸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此同时,也应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在文化教育落实过程中,融入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让更多的学生具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鲁甸有据可考的历史4000多年。如何加强鲁甸的文化建设与发展,使其充分发挥特有作用,成为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浅谈了加强文化鲁甸建设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李心全 《职业》2012,(8):170-171
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注入了无限活力,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奏。本文主要从文化特点、文化繁荣发展与科学发展、民族兴旺发达等方面论述文化与中华民族复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