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世界各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浪潮,亚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大城市涌现最多的一个地区。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15年,世界上千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将达到27个,其中18个位于亚洲,届时亚洲千万人口以上城市的总人口将达到3.04亿。二战后,人口自然增长和移民增长、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能量扩散刺激是促进该地区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历史、社会发展的必然。一个国家越发达,其城市化水平越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近20年来,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到1996年末,我国已有大小城市666个,其中200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11个,100到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23个,50到100万人口的大城市44个,20到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159个,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393人,按城市人口计算,城市化水平达到1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还是落后的,就城市化而言,“化”的质与量都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任杲  宋迎昌 《城市》2018,(2):3-10
城市化的发展不仅伴随着城市人口总数的增多,也暗含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明晰我国大城市发展现状,笔者借助大城市数量、 大城市化率和大城市平均人口数3个指标,对1980年~2010年20国集团(G20)国家的大城市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大城市发展符合绝大多数国家所呈现的上升趋势,相对于过快发展的大城市数量而言,我国的大城市化率依旧低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且我国的大城市平均人口数较其他国家也并未过度发展.今后我国的大城市发展应重点控制大城市数量,提高人口承载潜力较大的大城市吸纳人口的能力,加快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到1993年底,全国设市城市达到570个,其中县级市达到371个。截至1994年8月底,又增加县级市42个,城市总数达到612个,其中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下的小城市已达380多个,占全国设市城市总数的62%左右。小城市不仅在全国城市数量中占的比例增大,而且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日  相似文献   

5.
研究城市社区建设是我近几年给自己定的一个工作内容。我从研究乡土社会开始 ,到研究小城镇 ,现在进入了大城市、大都市 ,伴随中国社会走过了一条城市化道路。我认为 ,如果把传统中国社会看作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一端 ,那么 ,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完成整个城市化过程。这个未完成不单单指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过程或者工业化的过程 ,还指人本身的变化过程———从农民到市民的变化过程。即使像上海这样已经形成多年的大城市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也面临着本市和外来农民的市民化以及他们和原有市民的现代化问题。今天的社区建设可以看作是一个城市化…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地城市人口已增加到了30亿,全世界现有19个超过千万人口的大城市。然而,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的负面效应也日趋明显,形形色色的危机频频“造访”世界各大城市,成为威胁现代文明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既有自然原因而使城市蒙难的“天灾”,如日本阪神大地震,也有因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所引发的“人祸”,如“9·11”事件;更有“天灾”与“人祸”  相似文献   

7.
陈新  柴秀梅  王魁 《城市》2009,(9):42-44
一、中心城区边缘区形成机制和特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城市的中心区往往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流等各种要素高度聚集的综合环境体,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市区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在这种发展态势下,拓展城市空间成为大城市发展的必然举措。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大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可持续发展——21世纪大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世纪最后20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到1998年,城市化水平已届30%,据有关预测,2030年将达到40%,2050年达到55%-60%,城市人口将超过6亿以上。根据国际经验,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快车道,21世纪将是“城市世纪”。  相似文献   

9.
孙钰  郝帅 《城市》2012,(4):26-29
天津是一座有着1000余万人口的大城市,道路交通存在着巨大的需求.公共交通发展和对私人交通工具增长的适度控制,毋庸置疑是一项基本交通政策.伴随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人口与机动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0.
论英国大城市人口郊区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国,大城市人口郊区化是二次大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大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大城市人口郊区化也是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当发展中国家普遍表现为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时候,许多发达国家人口迁移特点却是离开城市,特别是离开大城市。表现出明显的人口扩散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人口郊区化。人口郊区化一旦发展到人口过度的郊区化,即逆城市化,就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后果。本文将以英国为例,探讨大城市人口郊区化的原因、后果及其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
杨海华 《城市》2010,(6):51-55
郊区化指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离心分散过程。郊区化现象20世纪20年代在美、英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也相继进入郊区化阶段,郊区化逐渐成为我国大城市最具长远影响的趋势性变化。郊区化是城市聚集一扩散效应传导机制作用下城市空间扩展的结果,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它预示着现代城市发展的分野,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将证明,人类注定是一种城市化的生物。在20世纪初,全球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只有1.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不足10%。但是到了20世纪结束之时(1999年10月),世界上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50%,达到30亿,绝对数增加了20多倍。全世界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有143个,并有23个具有8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型城市,其中亚洲就占了13个。如果说居住改变了中国,那么这种改变的最宏观描述就是——城市化。十几年间,中国已经有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涌进了城市,而这一切仅仅还只是个开始。据联合国预计。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还将有2亿人从农村贫困地区流向城镇,而亚洲发展银行预测,到201O年,中国将有3亿人口成为城镇新居民。这种人口流动大潮将使中国转变为一个城市化国家,根据《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城市化的11项战咯目标,它的主要内容有:用5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超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水平;建成具有容纳11~12亿人口的城市容量,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大、中、小‘城市体系’;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占用面积不得超过国土总面积的2%。但其辐射带动的地理空间不得小于自身面积的50倍等。同时。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是中国城市化战咯的核心,构筑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中国城市体系,是解决“中国大城市不大、中城市不活、小城市不强”的根本途径。然而城市人口骤增经常意味着城市设施不能满足需求及公共机构的能力常常跟不上需求。由于建筑不断崛起,风景遭到破坏,人的感觉会变差。在生存压力之下,人们可能作出糟糕的决定。按照经验推断,如果管理不善或经济增长长期停滞不前,各大城市很快就会出现大片的贫民窟,就如印度和拉丁美洲发生的情况那样。如何为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提供净水、下水道、学校、医院,将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那些现在已有很大压力的公共服务。因此,城市居住的合理发展,对这一切关系重大。未来的中国,什么样的城市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200万以上非农业人口的超大城市12个(1997年底),其中东部地区7个,中部地区2个,西部地区3个。这些超大城市一般都是国内经济区的最大中心城市,有的还是全国经济发展中心。这些城市除中心市区以外都辖有郊区县,因而都有相当数量的小城镇,它们是构成这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超大城市中的小城镇发展具有什么特色,很值得研究,因为它涉及到超大城市发展的趋势和质量,也关系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本文以天津作为实例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城市化”观念的转变问题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城市化是伴随着市场化、工业化而发展的,是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向一元化结构转化和农村人口的迁移、农民身份的改变以及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从农村、小城镇转化为城市的过程。没有农村的转化,没有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就谈不上“城市化”,而只能是“大城  相似文献   

15.
丁健 《城市》2009,(8):8-12
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主题.而大城市发展是中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由于受到人口规模、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制度和国际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国大城市的发展之路面临复杂的各种矛盾,其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我国必须探索出符合国情的大城市发展道路,即走内涵式、质量型和集约型的新型发展之路。因此我国大城市必须转换原有的发展方式.从战略高度创新发展模式与机制.促使我国的大城市从大变强.成为民富国强的支柱。  相似文献   

16.
胡小武  沈阅微 《城市观察》2021,72(2):96-104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各大城市都在上演新一轮的"抢人大战".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大量外来人口为追寻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徙居,其中青年人口向大城市迁移成为主流.但外来青年在大都市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顺遂.学术界长期关注的外来人口在大城市面临的生活环境逼仄、工作待遇较低、身份认同模糊、城乡二元困境、短期内难以全面融入大城市等社会问题,在大城市外来青年这个群体身上同样存在.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深度挖掘分析新时期外来青年到大城市从"落脚"到"融入"的过程、心态等问题,从而为新一轮的城市"抢人大战"提供一种新的认知视角.  相似文献   

17.
世界大城市的社会指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对世界特大城市的社会指标进行了国际比较,尽管由于各国的城市包括范围和统计指标口径不一,指标不全,年份不齐,收集世界大城市的统计资料难度很大,但经过我们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现已将世界百万人口以上85个特大城市50多项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收集到,并对其中10项重要社会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还对85个特大城市分市的概况进行了分析,列出了每市的社会指标,已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了专著《世界大城市社会指标比较》.这本书是国内首创,尤其是用10项社会指标对世界大城市进行排序是第一次,它对我国各市走向现代化,国际化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比较研究,从各项社会指标的比较中,可以找到本市的进步和差距.  相似文献   

18.
大城市化及其经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雅莉 《城市》2004,(4):13-16
一、大城市化的客观本质 大城市化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的提高所形成的规模经济要求,使城市人口增加从而使城市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一种社会生产力发展使然的客观现象,不会受人们的主观意志影响而从根本上发生改变.也就是说,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城市自然要扩大规模,人们的主观意志是不可以阻挡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条件不具备,也无法由人的主观意志使城市长大.这种客观过程可以由城市化S曲线来表明,见图1.  相似文献   

19.
龚铁鹰 《城市》2003,(1):58-59
根据联合国的估算,目前世界人口的一半居住在城市。前所未有的超大规模的居民区正在城市中加速发展,从而使一些城市不断发展、扩大。今天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超过200万的大城市住房短缺、交通拥挤、卫生设备不足、犯罪现象严重。而随着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增多,这种态势在不断扩大,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一、城市人口膨胀的原因1.全球人口的膨胀,为城市人口的膨胀创造了外部条件。这是由于工业革命积累了动力,使工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结果;也是死亡率不断降低,特别是婴儿死亡率不断下降的结果。2.工业化、城市化成为城市人…  相似文献   

20.
当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一个重要缩影便是快速城市化。然而城市化所带来的不仅是飞速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人口涌入和高度的资源聚集。农村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在2050年之前,中国城市化规模将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这就意味着每年由农村进入城市的人口规模在一千万到一千二百万区间内,与之伴随的是农村劳动力的飞速流逝,同时由于资金、政策等种种原因,农村劳动力在进入城市时往往会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这就造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群体"留守儿童"。根据社会学概念,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且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仅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达两千两百万。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问题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