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通过对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和阳明心学的观点进行比较,对阳明心学的"心即理""致良知"等观点进行了简要概述。简述了两位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哲学家通过教育与引导的方式共同面向同一目标——善。只有实现真正的灵魂转换,才可能抛弃原有的思维习惯,去看到原来看不到的善。两者皆有通过引导和教育改变自己惯性的、被眼前所蒙蔽的思维,从而转向善。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每个人的心中都含有宇宙的最高原理,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相似文献   

2.
"致良知"是阳明晚年论学的宗旨,也可是说是对自己一生思想的总结,阳明自龙场悟道至经历宸濠之变,内心历经了各种考验,使自己的思想在命运面前发生革命性发展,人生的如临深渊和学思并进的工夫促成了阳明"致良知"思想的形成,以"致良知"三字道破天理成为阳明讲学和修身的法门。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心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心学体系是一个以“致良知”为核心的实践道德学说。良知是其道德论的基础,致良知是主体的道德实践过程,而这个过程则是以“知行合一”的形式展开的。本文立足于其“知行合一”的思想,分析了“致良知”的德育过程是以成就德性、成就德行的逻辑形式展开的。最后指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德育过程理论中一些可贵的思想对现代思想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阳明心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精华思想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文章从阳明心学的视野,探究阳明心学与高校统战文化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成长,并进一步推动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阳明著作中,《大学问》同《传习录》一样,都是研究阳明心学的重要素材,《大学问》是阳明56岁时将征思、田时所授,可谓是阳明晚年之教,被阳明后学誉为“师门之教典”。本文拟通过对《大学问》的背景做一个深入的解读,以期能深入理解阳明《大学问》思想及心学思想。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一、宋明理学的发展;二、《大学》对于重构整个宋明理学的重要作用;三、《大学问》的最终成文。  相似文献   

6.
阳明先生是我国明朝著名政治家。在理论方面,他的智慧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观、"明德亲民"的政治主张和"赏罚严明""情法交申""重纲纪"的法器观;在实践方面,他实施了具有时代特性的十家牌法、南赣乡约及兴办社学等地方措施。这些政治智慧既是对前人治世经验的总结与传承,更是阳明先生立足基层形成的经事谋略。  相似文献   

7.
从正统理学到扬弃理学:儒学的重振和总结儒学的重振以宋明理学的形式出现。理学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宗旨,循着正统儒学的轨迹来重振儒学。与此同时,非正统儒学向理学提出挑战,主要是王安石的荆公新学和陈亮、叶适的事功之学。理学内部也有不同的派别,其中最主要的争鸣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相似文献   

8.
《老年世界》2014,(12):44-44
儒家学说的第四个阶段为宋明儒学的理学化(道学化)时期。宋明儒学继承吸收前人丰富的思想资料,综罗古人,吞吐百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学(道学)思想体系,集中反映了儒学的基本立场、观念、方法和风貌,从而成为传统儒学发展最为成熟的理论形态。宋明儒学的两大学派程朱与陆王,前者宣扬天理,后者推崇本心良知,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经历千余年的吸收融合,宋朝时期,传统儒学逐渐演变为以理学为主的新儒学,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控制百姓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作为理学最主要的两大流派,有很多观点是相通、相似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两派在认知世界的主体、道德教育目的和认知世界的方法论等方面也表现出不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哲学体系的主要思想涵盖"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三大理论,囊括了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多个教育维度。探讨王阳明的三大哲学理论,旨在关注心灵成长教育,使思想理论与实践行动实现统一,强化道德修养的培育,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时代的工匠精神从伦理角度来看,在强调自身精益求精的同时,应更加强调运作资本的主体如何学会敬畏资本、对资本负责,从而避免资本的"恶",发挥资本"善"的功能,使它承载道德与良知、责任与担当,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提供坚实的伦理之基.  相似文献   

12.
徐殷 《职业》2020,(3):55-56
中文"物理"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西汉淮南王刘安等著《淮南子》亦见"物理"一词。晚清,物理学包括在所谓"格物学"之中,"格物"二字是我国古代哲学术语"格物致知"的简称,当时的格物学是指除了数学、天文学、医学和农学以外的所有自然科学。从明末清初,西方物理学知识开始传到中国,最初曾由希腊文音译为Physica,把物理学音译为"费西伽",物理学理论从清代晚期,废除科举制度后,系统地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3.
儒学发展到宋元时期出现了影响很大的“理学”,而到了明朝时期又出现了对于“理学”批判和继承的“心学”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结合中国社会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度这一历史背景,中国出现了第三次比较广泛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解放重在对于个人的重视和对自由的追求,这一灵魂同时也体现在当时众多的市民文学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4.
钱穆的儒学观,在其学思历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与他的子学、经学、史学研究等都密不可分又相互贯通。钱穆将整个中国儒学从先秦到清代的发展历程分为了六个时期,对于每个时期的特点都进行了阐释和论证,并且体现了其个人的儒学观,研究钱穆儒学观有助于我们了解其人其学,强调德性,回归传统文化,融合旧学与新知。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因市场经济冲击造成严重道德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古代传统儒学教育对当今德育模式有重要启示意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传统儒学教育中的德育是国家提倡与地方宗族倡导的结合;从教育内容的角度看,儒学教育中把"德行教育"视为基础和根本;从教材的角度看,传统儒学教育重视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儒学经典教育;从教育主体的角度看,儒学教育重视教师的言行垂范、因材施教与学生的内省实践相结合。儒学德育模式中的上述特征或许可以与当今时代特点进行有机结合,成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德育模式的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王士禛词作虽然沿云间步履,呈现艳丽之风。其词论著作《花草蒙拾》也是读《花间集》和《草堂诗馀》后掇拾而成。但是王士禛受南宋词家张炎词论影响的痕迹明显。这体现在王士禛词论中"雅正"观念的运用,对"清空"之作的推崇,对句法、字面的锻炼,强调词的创新,以及对咏物词的看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儒家历来重视教育。在早期的儒家思想当中,有一种教育启蒙思想蕴含在其中,主要强调的是各种道德内容。在《汉志》中已经对儒学的教育功能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括。儒家教化中还对人性予以反思,倡导"为己而学",主要是强调道德教育要与知识教育同步,还要根据教育的具体情况予以完善,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中,对儒家思想合理运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针对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8.
《老年世界》2014,(17):46-46
儒家历代重要代表人物1885年(清德宗光绪十一年)熊十力生。当代新儒学主要开宗人,援佛入儒,建立新唯识论的哲学体系。著有《新唯识论》。熊十力与梁漱溟、牟宗三、冯友兰、方东美、唐君毅、张君劢、徐复观并成为“当代新儒学八大家”。1968年卒。1887年(清德宗光绪十三年)张君劢生。认为现代儒学“应以德、法二者相辅而行,为今后学术发展之途径”。1969年卒。  相似文献   

19.
康德的《自由论》在西方是受到绝对肯定的,然而就其实质,不过是孔子"克己复礼"这四个字。儒学可以兼容自由和民主价值1998年北京大学一百周年校庆时出版了一本叫《自由主义的心声》的书,书里收录了毛泽东在1949年以前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表的一些文章。看了这些文章会知道,毛泽东如果放在当前任何一个民主国家,  相似文献   

20.
说格物致知     
格物,是格物之理;致知,是致心中本有之知。然物之理与心中所有之知其实都只是一个理,故格物与致知亦只是一件事。格物致知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对理的认识,这要一个不断积累以至豁然贯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格一物即可,亦不是要格尽天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