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记录符号,反映着使用语言的民族文化风貌.在语言系统内,词汇对社会、文化的反应最为敏感、最为广泛,而句法结构所体现的一个民族的心理文化(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认知习惯等)却不像词汇形式那样外在、直观.本文拟将汉语与阿语的句法结构以文化的视点来进行分析、对比,试图找出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某些差  相似文献   

2.
付鑫 《现代妇女》2014,(10):365-366
汉语对立词词序不是任意安排的,对立词其构成分分线性排列规律和认知是与传统伦理、文化传统相一致的,即语言具有象似性。  相似文献   

3.
反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符号的语言,最先由Halliday提出并从社会角度来对其进行诠释:反语言来源于反社会,与语言形成二元对立,同时代替主流社会与主流社会共生且对立。对于反语言的研究也就是研究反文化人群对主流文化的反抗,这种话语实践更能凸显话语与权利关系。因此,利用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结合批评语言学中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框架对反语言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化借词作为多语言相互接触的现象和结果,在语言和文化交流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两种语言和文化发生碰撞和交流时,一种语言必然会从另一种语言引进外来文化因素以及词汇。由于引进过程中语言和文化需求的不同,我们通过对引进和输出汉语文化借词统计、归类、分析和对比,对汉语文化借词在引进和输出的词语差异上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各种新现象和新事物应运而生,体现在语言文字上的变化即为新词新语的产生。众所周知,语言不仅是交流沟通的主要媒介,更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究其核心,词汇则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词新语的产生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现象,也是一个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在充实了语言内容、丰富了表达方式的同时,对于从事文化翻译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汉语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并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为指导,对汉语新词的文化透视及翻译原则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尽管法语跟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但是都存在量化现象。前人,如刘丹青,李思旭等,都对汉语的量化现象做了分析,但是目前很少有人涉及到法语和汉语量化的对比分析。文章通过对汉语和法语两种语言的量化词进行梳理和比较,以期能使学习者对法汉量化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中.造成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从语音角度切入,从同音词、多音字、轻重音、停顿、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等方面阐述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传播活动中最重要的符号中介,传播学认为,人类信息传播符号主要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语言符号是人们进行信息传播及交往的基础,语言符号包括了声音语言,文字语言两部分,而非语言符号是指除声音,文字以外,人们的感觉器官所能接收到的各种表象符号,如神态、服饰、姿势、色彩、音响、画面等,历史上,学者萨莫瓦曾经非常尖锐的指出,面对面地交际过程中,语言行为只占不到四成,其余的信息应当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来传递。对于从事播音主持的人员来说,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的唯一沟通方式了,非语言也是决定其传播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探讨播音主持中非语言因素的重要性,分析播音主持中非语言符号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善对策,对提高播音主持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希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而每个时代的人们都会发现传统的语言不足以完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网络的兴起成为加速大众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全新的交流空间,它的虚拟性、平等性、开放性和生动性等特点为交流者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语言环境,网络语言随之兴起。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是在现代汉语基础上的一种变异,这种变异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汉语网络语言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以网络文化为基础的,以增进网络交流为目的的。通过对汉语网路语言的构造及特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语网络语言的发展规律,为我们语言学研究提供有益提示。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社会的文明程度往往以语言的文明程度为标志,汉语中的礼貌用语更是中华文明的体现。汉语礼貌用语的价值在语用当中实现是受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语言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本文主要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礼貌用语的界定、汉语礼貌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的选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学习一门外语,除了从表层的语言符号着手外,还要从更深层次的民族思维方式上寻根究底,剖析两种语言在根本上的差异,从而展开理据性的语言教学与学习。汉语句型教学也不例外,应从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的文化对比角度来分析句型,让汉语句型的教学与学习有理有据。  相似文献   

13.
称谓作为语言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汉语的称谓词细致而复杂,本文从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个方面分别阐述各自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并简要讨论在日常交际中汉语称谓词的缺失现象,以及对此种现象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语和汉语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从语言思维的共性角度看,阿拉伯语和汉语虽然有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这两种语言非属同一语系,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又受到地理社会环境、文化宗教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自的民族特点和语言风格。因此,对阿汉语言现象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我们从事这两种语言的翻译工作是不无裨益的。本文拟就这方面作些简单的比较探讨。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交际中汉语言的运用时有发生语用失误的现象,其原因在于背景文化的差异导致留学生无形违背交际原则,或者尚未考虑到汉语言语义的复杂性。本文着重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汉语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的表现及影响因素,研究目的在于更深层地了解汉语语言交际的要求及其承载的文化。以辅助跨文化交际中汉语言使用者更好地完成交际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势头迅猛,由此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评价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国家留学生的教育水平。而留学生教育的起点,就是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是要消除文化差异给留学生带来的汉语学习障碍以及交际障碍。将文化因素融入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之中,可以帮助留学生以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成效进入汉语的文化环境里,实现跨文化交际。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因素。学术界由此引发了众多关于语言和文化关系的讨论。这些讨论包括:汉语国际教育城文化教学的定性,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等等。对于将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的方式,相关学者仍然持有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对英汉语中分句做定语的现象从句法层面进行描述和分析。指出:英汉语中都存在分句做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现象,汉语语法往往将其划分为主谓短语或述宾短语+"的"字结构。但英汉语中修饰语与中心词的位置关系在句法结构上表现不同,英语为中心词前置,汉语为后置。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一语言现象,并应用于英语写作与英汉互译中去,进而减少错误,提高语言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索绪尔认为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他整个语言学体系的基础。能指与所指是每个学语言学的人应该掌握的,也是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本文首先阐明语言符号的概念,语言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的结合,继而阐述对能指和所指的理解,"能指是音响形象,所指是词的概念和内容"。其次,总结能指与所指的关系。那么,它们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相加,也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的关系不是绝对的,一个能指可能对应多个所指,也可能一个所指对应着多个能指,随着时代的变化,能指的范围可能扩大或缩小;所指会因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而不同,所以能指和所指也有一对多与多对一关系;就每个国家而言,语言都具有相对任意性,能指与所指的内在关系是相对任意性原则和线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汉语教学的飞速发展,教师副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两位教师初级汉语课堂的副语言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课堂观察、音频声波分析的方法,从发声方式、功能性发声、隔断音和语空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副语言的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都有着很大不同,在汉语作为母语而英语作为目的语的中国汉族学生中,母语负迁移是一个普遍现象。这样的现象阻碍了学生学习英语,本文主要分析了英语学习上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并对英语学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