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2010年10月119.随着”嫦娥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嫦娥二号”开始了漫长的奔月之旅。这一刻.有一位在空间技术研究主战场上立下辉煌战功的院士喜泪双流……他就是“嫦娥二号”总指挥顾问叶培建。  相似文献   

2.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继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后,中国又一次太空之旅。在古城南京,一双浑浊的双眼在时刻注视着电视,她就是“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兼发射总指挥叶培建的母亲周忠秀。泪眼婆娑中,她讲述了和六旬儿子的别样亲情。  相似文献   

3.
《职业》2014,(1):6-6
"10、9、8、7、6、5、4、3、2、1,点火!起飞!"捆绑着四枚助推器的火箭喷出一股橘红色烈焰,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拔地而起。巨大的火焰将导流槽内数百吨水瞬间化为气体……2013年12月2日凌晨1点30分,担负中国第一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的"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始奔月之旅。"嫦娥三号"也是继美国阿波  相似文献   

4.
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改进型”火箭发射成功。12月15日夜,嫦娥三号探测器在精准发射、奔月飞行、绕月探测、月面软着陆、着陆器就位探测、玉兔月球车漫步虹湾、互拍成像后,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  相似文献   

5.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11月7日8时34分,随着"嫦娥一号"卫星正式进入距月球200公里的工作轨道,中国将第五张"月球俱乐部"的门票牢牢地攥在了手中。在中国之前进入"月球俱乐部"  相似文献   

6.
2019年9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叶培建获国家荣誉称号。叶培建是我国著名的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叶培建就作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领导了深空探测规划论证研究。2010年以来,我国小行星探测驶入快车道,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叶培建牵头,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和一些先期技术攻关,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小行星探测任务的论证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将是一个注定要载人我国航天史的重要时刻。“嫦娥一号”飞向月球,实现了华夏民族奔月的梦想,同时也成就了我国航天领域的又一重大成就。“嫦娥一号”探月是我国航天技术发展上的第三个里程碑,是我国踏入深空探测的起步点。  相似文献   

8.
林河 《老人天地》2014,(2):56-57
1月12日,我国的嫦娥三号着陆器被成功唤醒。来自嫦娥三号的月球和地球照片不断传回。外界普遍认为,现在谈论月球的开发还为时太早,月球的军事用途开发更是天方夜谭。但是在54年前,美国的的确确制定过一份绝密的“地平线”计划,欲将月球变成杀戮战场——  相似文献   

9.
陈宇国 《老年人》2011,(4):20-21
2010年10月1日18时,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喜讯传来,四川省平昌县得胜镇的乡亲们欢呼雀跃,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原来,嫦娥二号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吴伟仁就是他们的家乡人,他们为家乡人能参与这一工程并担任重要职务而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10.
正20多个小时的相处,"骗取"了她一辈子的时光。说起孙家栋,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他是"共和国勋章"8位获得者中的一位。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妥妥的一部新中国航天发展史。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他都亲自参与。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到"北斗导航",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他的传奇。而隐在星光的背后,那个扛起"小家"的寂寂无名的爱人——魏素萍,同样让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1.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也是在当天,参与嫦娥五号探测器研制的王曙群作为新一届全国劳模代表,站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成为全国瞩目的职工“明星”。从普通的技术工人,到中国航天界最年轻的特级技师,乃至全国劳模,31年来,王曙群的成长,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也再一次印证了一个朴素道理:普通工人也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灿烂星空。  相似文献   

12.
《老人天地》2013,(12):1-1
微月历 年底前,嫦娥三号就要带着中国人的梦想和好奇踏上奔月之旅,此行的最大亮点就在于,国产月球车将首次登陆月面,开展巡视和科学探测。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为什么要去月球背面呢?因为月球背面受到的辐射干扰最小,有利于开展科研工作,而且研究的价值比正面更高。月球背面不同于正面的地质构造,这里保存着最古老  相似文献   

14.
吴志菲 《老年人》2007,(12):20-21
2007年10月24日18时,我国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天,随后,卫星进入环月轨道,成为了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说起我国的“探月工程”,不能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地球和天体化学家、“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因为他和许多像他一样的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炎黄子孙数千年来的探月梦想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嫦娥三号技术已用于北京地铁 中国已研制了2000多种新材料,其中80%出自航天部门。比如,我国太阳能企业率先用航天绝热原理,成功推出“绝热舱”技术,大大提高了热水器的保温时效;近年兴起的卫星影院可装200英寸幕布,它是通过卫星传送方式打造的电影点播系统,每部电影的容量高达2—4万兆,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嫦娥一号“卫星领航人八成是‘70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张声远说:“中心274个关键岗位上,大多是1994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主要课题的负责人平均年龄仅有30岁。”“他们成长速度之快也出乎我们的意料!”  相似文献   

17.
正甲板上有人生,桅杆上有梦想。身姿笔挺刚毅,双手紧握舵盘,目光直视前方……23岁的天津女孩顾敏,毕业于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是我国最新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7号船的首位女舵手。她驾驶着远望7号船参与完成了天通一号、神舟十一号、长征五号、天舟一号、嫦娥四号等十余次重大海上测控任务,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相似文献   

18.
《职业》2011,(31):8-8
80后?女航天员?这同不是作秀,嫦娥奔月将不再是传说。9月29日晚21时.随着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的建立,真正的“嫦娥”们——我国首批女性航天员将有望参与执行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入住“天宫一号”。  相似文献   

19.
论语数字     
"他们的是‘快照’,我们的是‘精照’。"——11月26日上午,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帽月面图像。看到图像的南京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员如此评价。"在我看来,自主新闻发言人和媒体记者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我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公务员,是公仆,而媒体背后是群众,是‘公’,是主人。作为仆人,怎么能说无可奉告呢?"——重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文天平说。  相似文献   

20.
山月相融以养情,书月相照以养智。根据神话史诗记载,明月山是嫦娥的故乡,而嫦娥也是从这明月山上奔往了孤寂的月宫。凄美的传说加上这里绚丽的风光,古往今来,吸引了太多的文人骚客来到这里挥毫泼墨。其中不少诗句,流传至今,成为明月山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明月山巍峨壮观,千姿百态,其竹海、飞瀑、松涛、奇峰等优美景致让云海笼罩下的山间景色向世人呈现着"步步拾锦绣,一里不同天"的独有魅力。明月山自然也吸引了韩愈、辛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