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霍桑的短篇小说《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讲述了主人公布朗的一次与魔鬼约会的森林之旅,同时也是布朗的一次心理历程。文中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布朗的心理历程,并发现布朗的森林之旅,始终充满了由自我、本我和超我三种人格层次构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最终因布朗的自我无法达到超我和本我的平衡,而导致其内心痛苦,心理失常。小说本身即是作者思想的反映,文中同时分析了作者的内心矛盾,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析法是一套系统有序的方法,以精神分析法中的无意识理论、梦的解析和镜像理论,主体结构理论分析电影《画皮2》,探究其中人物心理成因和电影哲学层面美学层面的理解有着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本框架,分析了英国著名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并深度解读了其中三位关键人物的行动与心理。小说中三位男主人公和弗洛伊德所阐释的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的三个层次存在着契合关系。通过剖析人物的内心活动,小说从微观的视角展示和论证了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4.
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横光利一彻底坚持了新感觉主义,为日本既成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风,和川端康成一同拉开了日本昭和文学的序幕。横光利一在初期文学作品中存在一种通过"性欲"或者"性心理"来把握主人公人性和作品主旨的倾向。因此,本文以小说《太阳》为例,通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也称心理分析研究法)来分析解读横光利一的初期文学作品,探究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厄普代克的成名之作《兔子,跑吧!》中的男主人公兔子一直是颇有争议的人物,本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用弗洛伊德人格论对其人格和行为进行分析,从兔子的自恋情结、性冲动、两性关系、家庭危机四方面来看表现在主人公兔子身上突出的强烈的本我和弱化的超我。本人认为兔子在追求幸福时之所以失败,一方面是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原因,更重要的是: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间难以平衡,是造成悲剧性人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安妮日记》由主人公安妮所写,它记录了二战期间安妮随父母为了躲避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而躲进密室的生活。它对德国纳粹党罪恶的揭露和对二战时期历史事实的描写使得它独具历史以及现实价值。在日记中,安妮展现出了人文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这对当今世界仍然产生深远影响。通过类比中德文版本《安妮日记》以及相关书评,对主人公安妮的人物形象、精神、信念的描述和分析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看到了安妮在日记中记录的种种生活中的苦难和心理上的创伤并尝试探索《安妮日记》对当代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当代青少年要学习她乐观向上,同时也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并且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提升自我的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7.
《帕斯库亚尔·杜阿尔特一家》《最蓝的眼睛》《个人的体验》三部小说中主人公所处的国家不同、身份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却在精神层面均表现出迷茫并渴望追求自由的特点。本论文将从主人公生活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以及时代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主人公迷茫的生活状态的成因,本论文认为三部小说的主人公尽管付出代价不同,但在精神层面上均获得了自由。  相似文献   

8.
在莫言的中篇小说《牛》与《透明的红萝卜》中,常常有大篇幅的主人公心理描写,使主人公强烈的自我意识贯穿全文,本文对这种自我意识进行了剖析。其一,主人公形象的确立不偏重于外貌、性格等的刻画,而是将自我意识作为主人公形象塑造的艺术重心。其二,自我意识拉开了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距离,使主人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故事的旁观者与见证者,带有一种客观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文豪歌德"狂飙突进"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当时甚至掀起了"维特热"的浪潮。小说主人公维特生性灵动,才华横溢,却苦恋一生,最终饮弹自尽。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的人格系统理论对维特这一形象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造成维特悲剧人生的幕后推手正是封建社会制度的压迫以及其三重人格由平衡走向失衡。  相似文献   

10.
有棱有角说叶柯□/文启煌叶柯,原名黄剑萍,人称华容一“怪”。解放初,他任《湘潭建设报》农村组长。读完苏联作家波列伏依的《无脚飞将军》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对书中主人公密里席叶夫、柯察金的硬骨头精神甚为钦佩,便给自己取笔名为“叶柯”...  相似文献   

11.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著名的美国成长小说,也是J.D.塞林格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讲述了男主人公霍尔登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最后,他开始试着适应社会,变得更加成熟。换句话说,他经历了迷茫和顿悟。本论文运用例证法和分析法,来论述《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登的迷茫和顿悟。  相似文献   

12.
电影《秋日传奇》演绎了在美国西部家族中性格迥异的三兄弟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可歌可泣的亲情、爱情故事,荡气回肠,令人难忘。影片中的三兄弟对待女主人公苏珊娜的爱情方式,鲜明地诠释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文运用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三兄弟与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个层次之间存在的契合关系,并从这一全新的视角赏析影片。  相似文献   

13.
龚玥 《现代交际》2014,(4):85-85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为20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法国作家扬·盖菲雷克的小说《野蛮的婚礼》曾荣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以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著称。本文利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对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进行深刻的剖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路历程和情感矛盾。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部让薛燕平和自己“划清界限”的作品——薜燕平的每一部作品都能给人带来惊喜,但是,这部新作却是让人震惊。《21克爱情》是一座精神的炼狱。小说描写了一个癌症病人从发现病情、住院医治到恶化病殁的过程,但它不是一部一般的描写疾病的小说,它的主人公是疾病而不是人——它给“疾病”这种人类最重要的生理现象完成了一次真正的文化仪式,它是一部“文化病理学。”  相似文献   

15.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国民大作家",其作品主要关注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中篇小说《哥儿》(又译《少爷》)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描写了主人公哥儿离开东京到四国一所中学任教的所见所闻,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哥儿鲜明而复杂的性格特征。透过哥儿与家人、学生、同事及清婆的关系,本文旨在分析作品所折射出的意蕴,即:抨击教育界的黑暗现象,展示知识分子的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6.
小说《飘》,主要是以美国内战为背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她是颠覆传统女性价值观的代言人,在她身上,集中了众多女性的优秀品质,从多角度表达了她对女权思想的理解。小说中的主人公追求事业、金钱和爱情,对于男权社会,有着不满和反抗。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探究主人公女性意识的成因,为激励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塑造郝思嘉这一典型的形象,为女性们带来希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7.
《浮士德》是歌德不朽的诗剧,主人公浮士德经历了知识、爱情、权力、艺术、事业五大悲剧,其中有两段爱情经历给浮士德带来深刻的影响。浮士德与格雷辛的恋爱和浮士德与海伦的恋爱却存在着微妙的差异,这两场恋爱是浮士德认识人性、实现与超越人性终极目标的重要过渡环节。通过解读这两段爱情的内涵,对比与分析浮士德的两场恋爱,分析浮士德的自我超越与精神追求,有助于我们理解浮士德对自我的超越与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8.
舍伍德·安德森的《畸人书》是一篇折射出作家心理的兴起之作,他创作于作家将睡未睡之时,接近作者本真自我。本文将立足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来解读《畸人书》中字里行间所透露的作家心理世界,并探索人之为本真自我状态下的潜意识思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探析小说《宠儿》中的女主人公塞丝所经受的杀子悲剧的精神和现实的痛苦,分析了悲剧发生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和人物性格的崇高和坚强。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的时代中,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也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对人性善恶的揭示,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莎士比亚的名剧《李尔王》就是一部有关人性善恶问题的作品,作品中的主人公李尔历经了从恶到善的人性蜕变,在这过程中,莎士比亚在描写人性险恶会给自己带来灾害的同时,也表达了人生要想获得价值,那么必须要去超越自身的精神这一思想。本文主要论述了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中存在的人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