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淞 《现代交际》2014,(10):15-15
提存公证作为一种新型的偿债模式,展现出了我国的公证机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中介服务、沟通与监督等功能,优化调节了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控制了经济矛盾的出现,维持了经济秩序与社会安定,在提存公证业务制约下各方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本文初步分析了提存公证业务的积极效应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2004,(12)
问:一年前,我向康某借款3万元,约定利息为银行同期利息的3倍,借款期限为1年。可是,借款期满后,我找康某还钱,却怎么也找不到他。我担心时间拖得越长,要负担的利息会越多,请问该怎么办?艾光春答:你提出的问题,涉及到我国《合同法》的提存制度。所谓提存,是指由于债权人的原因而无法向其交付合同标的物时,债务人将该标的物交付给提存部门而使合同终止的制度,它能产生与合同履行一样使合同关系消灭的效力。《合同法》第10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债务人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一)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二)债权人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3.
会计准则规定,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债权人作出让步,即同意债务人现在或者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或者价值偿还债务的事项.债务人在债务重组中获取的债权人的让步,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会计利润,同时属于所得税应税收益.本文就非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债务人损益影响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船舶优先权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都是海商法中特有的、比较特殊的制度.这两种制度从债权人权益保护剂债务人权益保护的两个方面进行了规定、设计,这两种制度相互独立,但却又相互关系,相互产生影响,同时对我国海上贸易的正常开展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的积极作用,对于有效地保护赔偿责任请求人(债权人)及赔偿义务人(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维护促进我国航运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1996年 ,丁某向我借款2万元做买卖。借贷协议约定1年后归还本息。至今已两年多了 ,丁某外出不归 ,我不知其下落 ,他家里的人又不肯代他还债。请问在这种情况下 ,我该怎么讨债?春田春田同志 :对于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案件 ,债权人追讨借款有以下两条法律途径 ,可供选择 :一是债权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追讨债款。债权人起诉时 ,应当到债务人原居住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法院起诉。只要有足够证据证明该借贷关系存在 ,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立案受理条件 ,人民法院就会立案受理。债务人下落不明的 ,法院受理后一般用公告送达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土地抵押足指土地使用权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不转移土地占有的情况下,将土地使用权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处分该土地使用权并由处分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其中,提供土地使用权作为担保的,为抵押人,接受土地使用权担保的债权人,为抵押权人.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欣 《职业时空》2003,(5):61-6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债权人(银行)约定保证债务人履行债务,若债务人即被担保人不能履行偿还债务时,由担保人代为偿付。通过这种信用中介,可以增强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分散银行的放贷风险,优化社会金融环境。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现状 我国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时间很短,但发展速度较快。从1996年《担保法》实施以来,特别是1999年6月国家经贸委出台《关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立法没有规定行使撤销权的债权人对恢复的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享受优先受偿的权利,致使在司法实践中债权人撤销权制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认为行使撤销权的债权人享有优先受偿权更符合“公平原则”、“诉讼经济原则”和类推的法理规则,我国立法应采纳撤销权“优先受偿规则”。  相似文献   

9.
徐山 《现代妇女》2014,(11):210-210
执行和解制度是一项在执行程序中允许当事人意思自治,使彼此之间的矛盾不因强制执行而进一步的僵化,达到定纷止争的目的.但是在实践环节中,债务人甚至是债权人利用和解协议,行欺诈之实.因此本文从执行和解的性质、效力以及生效条件的角度出发,剖析和解协议的法理要件,为解决和解协议欺诈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2000,(2)
编辑同志 :1998年春节过后 ,邻居向我借款1 5万元做买卖。到了还款期限 ,我几次催要 ,他却拖着不给。最后不得不向法院起诉 ,但由于债务人出具的借条已丢失 ,没有证据证明借贷关系存在 ,法院未予立案受理。请问 :一旦债权人不慎将借条遗失 ,该怎么办?庆田庆田同志 :债权人一旦将借(欠)条遗失 ,不要仓促向法院起诉 ,因为对方一旦觉察他出具的借条被遗失而赖账的话 ,债权人就有可能眼睁睁地丧失诉讼权利。借条遗失后 ,要严格保密 ,并根据情况可采取下列措施 :(1)态度从容地要求债务人订立还款计划或签订还款协议。只要对方答应订…  相似文献   

11.
明辉 《老年人》2008,(9):51-51
问:张某因做生意向我借款20万元.到期后无力偿还。张某说他在广州的朋友刘某欠他15万元.要我向刘某讨债。另5万元欠款以后再慢慢偿还。如果我去找刘某讨债,从长沙到广州的车旅费、生活费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请问这笔费用是否应由债务人张某承担? 答:我国《合同法》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  相似文献   

12.
继承权公证是公证行业的主要业务,因我国家庭事务登记制度和财产登记制度不完善导致该类公证风险逐步增高,公证机构办理难度也在加大.我们有必要对现行的登记制度和该类公证办证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伴侣(A版)》2008,(9):32-33
正债务人借离婚逃债,债权人该咋办问:两年前,余某说想买一辆中巴车从事客运,向我借了8万元钱,并出具借条给我,约定1年内偿还。然而,借款到期后,我多次催讨,余某均以种种理由拖延。前不久,我又找到余某催  相似文献   

14.
对于遗产继承我们通常最多的是关注继承的内部关系处理。事实上,除了继承的内部分配关系外,我们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是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利益频频受害的现象。原因在于继承法在关于具体的遗产范围界定的制度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使得在发生争议时,可供遵循的规范及相关理论指导缺乏。剖析我国现阶段遗产范围的界定,对于遗产债务人利益保护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2006年8月27日颁布以来,关于破产管理人制度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歇.为规范企业破产程序,公平清理债权债务,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国家制定并颁布破产法.那么目前的破产管理人制度是否符合这些立法目的就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破产法》第二十二条至二十八条对破产管理人制度进行了规定,但规定的过于原则、抽象、简单,难以满足现实中司法实践的需要.在实践中,现行的破产管理人制度也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便是基于当前的现实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问:我离婚后,和同样离婚的张力在一次朋友聚会中相识。认识后,由于有着共同的经历,我们很谈得来,渐渐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时间长了,我们彼此有了感情,准备一起生活。我和张力都有自己的房子,婚前我们准备对各自的财产,主要是房屋进行公证。请问:我们须向公证机关提供哪些材料?答:婚前财产公证,是婚前财产约定协议公证的简称,指公证机关对将要结婚的男女双方就各自婚前财产和债务的范围、权利的归属问题所达成的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公证制度是现代司法制度系统的重要构成。中国公证制度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公证制度目前还存在许多缺陷,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改革中不断完善。中国传统(法律、政治)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存在一些与现代法治建设不相匹配的价值诉求,我们只有通过对中西公证制度起源、发展的比较研究,才能真正认清这些不利因素,才能真正发现中国当前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也才能真正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行之有效的办法,从而推动中国公证制度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公证处是国家司法证明机构,公证业务担负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证法律服务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对公证职能和作用的宣传,使人们对公证有一个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增进人们对公证的信赖感,使人们认识到公证就在我身边。  相似文献   

19.
合同的义务可以分为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二者在产生原因、内容、法律效果等方面有着差异.然而,附随义务和给付义务同样是服务于合同目的,基于此,德国新债法统一了二者的请求权基础、归责原则,并且以“违反义务”统领随附义务和给付义务.这种规定有利于从合同法的角度给予当事人更多的保护,同时也是对传统合同义务理论的突破.文中分析附随义务制度的产生过程并阐述德国新债法中附随义务突破传统理论的论证思路,以期对我国法学理论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2004,(10)
问:我同现在的丈夫再婚时,约定 双方 婚前 婚后 的财 产归 各自所有 ,发生 债务也各 自承 担,并到公证处办理了夫妻财产约定公证。前年底,丈夫借款1万元做生意,结果血本无归,债务人便向我提出了还款要求,请问我要不要为丈夫偿还债务? 王 兰 芳 答 :我 国《婚 姻 法》第 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