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语和阿语的亲属称谓差异较大,它反映了两个民族的人际关系、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本文从汉阿两个民族的文化渊源入手,就汉阿亲属称谓的繁与简、汉阿父系称谓与母系称谓的差别、汉阿亲属称谓在排行上的差异、汉阿亲属称谓的泛化使用等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提出了颇具新意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亲属、朋友是接触频率最高、感情最深厚的交往对象。彼此关心、互相帮助、礼尚往来等人之常情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之中,互相赠送礼品是交往的组成部分。礼品饱含着深情厚意,传递着丰富的信息,可以起到加深情感,增进友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儿时,我家屋场后院有两棵桂花树,因为土壤肥沃,加之母亲一年还给它施两次肥,两棵树都长得枝叶繁茂,高达几丈。桂花树叶终年墨绿,像两把大伞在院子里撑着,浓荫匝地,为我家铺陈一道美丽的风景。每年仲秋时节,桂树开花,  相似文献   

4.
正确地掌握汉语称谓语能够帮助留学生学习到"地道"的汉语,促进社会交际顺利、有效地进行,所以提高留学生汉语称谓语学习的自觉性,探寻有效的汉语称谓语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本文拟从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部分进行探讨,以期寻找有效的汉语称谓语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丰城市梅林镇杭桥村选取了一定的相关语料对丰城方言称谓语系统进行相关的探究,重点从社会称谓语和亲属称谓语两方面探讨了梅林方言称谓语,分析了社会称谓语和亲属称谓语的特点以及其所映射的风俗文化,这将对丰城方言称谓语系统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佳琦 《现代妇女》2013,(12):35-35
我国刑事诉讼法借鉴亲亲相隐这一优秀传统,在法律中规定了亲属证人的免证权。但是该制度在主体范围、程序规范、权利救济等方面规定尚不完善,这就需要立法机关及时完善立法,以使得我国的法律制度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7.
杨莉婷 《现代妇女》2014,(7):156-157
2012年3月14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颁布,其新增188条标志着亲亲相隐这一司法理念的回归,迈出了亲亲相隐在刑事立法完善的第一步。文章梳理了我国传统法中“亲亲相隐”司法理念的产生和历史沿革,分析了其一度被忽视到重新回归的原因,以及现行刑事立法的不完善之处,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构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导刊》2009,(5):53-54
当患者处于生命垂危期,经过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希望,直至生命结束前这段时间称“临终”阶段,此期的护理即为临终护理。在这个时期内对于临终患者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是生理上最起码的要求不能满足,如饮食、排泄、温度,避痛及对空气的需求等。生理上面临着与亲人生死离别的悲痛,肉体上的痛苦折磨使他们身心憔悴不能自拔。护士是实行临终护理的主要角色,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为患者及其亲属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和护理。  相似文献   

9.
宋代张齐贤出身寒微,家中贫困,却生得人高马大,会吃、能吃、怕没吃,常常叹息平生从没吃过一顿饱饭。那时,他唯一一次肚子饱过,是村里大户人家因还愿而设食施斋,他先吃了一顿不要掏银子的,然后见到人家屋外还悬挂着一块牛皮,便乘人不备,偷偷取下,一锅煮了,吃个精光。  相似文献   

10.
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亲人离散,其中由于父母双亡而产生的孤儿,成为震后一个亟待关注的特殊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1.
拟亲属称谓语广泛存在于交际对话中,使用时要遵循相应的语用原则,包括年龄原则、亲疏原则、权势原则、礼貌原则及语境原则等。但在实际情况中,尤其在文学文本中,各项语用原则之间往往出现相互冲突的情况。试以文学作品为例探讨拟亲属称谓使用中的语用原则冲突现象及其产生的特殊文体效果。  相似文献   

12.
祖母的季节     
挂在门楣上的粽叶已经发出了灰褐色。风飒飒地吹着那捆粽叶,很像是雨声。真的下雨了,雨丝白茫茫地扫过村弄,在我家门前织起一张网,那捆粽叶又沙沙地响起来,像是风声。祖母坐在门槛上,注视着檐下的雨水像小瀑布一样跌落下来,汇在石硌路上,匆匆忙忙地流走了。很早以前祖母就聋了,但是那个秋天她说她什么都听见了。每天早晨她被雨声和潮声惊醒,便对灶边烧火的母亲说:"凤英子,今天我要走了。"但次年春夏时节,祖母还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清水,浸泡着刚  相似文献   

13.
我的一位年近60岁的亲属,一生老实厚道。一日在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看到前面一位50多岁的妇女骑自行车摔倒后不能自己站立,便好心下车相扶并送她去了医院。可她的家属来后,那妇女硬说是我的亲属撞倒了她,其家属也深信不疑。我那亲属被气得捶胸顿足,又找不到目击证人,只好为她支付了一万多元的治疗费。他事后对我说:“她怎么会变得那么没良心?以后我再也不敢做好事了!”我听后在想:这个社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佚名 《当代老年》2007,(5):29-30
在淮安周恩来故居北侧刚落成的邓颖超纪念园内,陈列有一封半个多世纪前邓颖超写给周恩来的姨表妹陈绣云的一封信。从这封短短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恩来、邓颖超为端正党风、弘扬正气而对自己亲属严格要求;让人深刻体会到邓颖超遵照周恩来的想法,对陈绣云字字深情、句句厚意的亲切教诲。  相似文献   

15.
现在日常生活口语中,有大量的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现象,明显的就是"X哥""X姐"的盛行,本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主要是从语言和社会阶级,语言和环境,语言和社会交际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口语和网络语中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就重视亲属称谓,从而产生庞杂的亲属称谓系统,又因各地的方言,风俗不同,亲属称谓系统成为称谓语的重心之一。我国自古就有对称谓语的研究,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历时的角度研究或描绘其发展变化的情况,近代的研究更多重视不同国家亲属称谓系统的对比研究,以期找出其差异。文章从共时的角度探究影响大学生亲属称谓认知的因素。从面称、背称、同学对亲属的称呼三个层面对大学生亲属称谓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18.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载体,因此家庭问题也成为社会工作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震后孤儿安置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团队,在介入震后孤儿亲属监护家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唐山大地震后,我国探索了安置孤儿的三种方式:爱心学校、亲属领养、社会领养。但无论是抚养过地震孤儿的爱心人士,还是地震后成长起来的孤儿,在思考如何安置“汶川地震”孤儿时,都异口同声:这是集体的灾难,需要集体的温暖,爱心学校是最佳的选择。无独有偶,1999年我国台湾“9·21”大地震之后,是由台湾安泰人寿保险公司认养了全部的地震孤儿。  相似文献   

20.
现有文献关注到了美国人类学家大卫·施耐德在欧美人类学界的影响,但并未系统梳理以施耐德为代表的亲属研究在问题意识上的几次关键转变。本文以施氏的亲属研究、理论与批判为主线,揭示出其在问题意识上经历了从“社会”到“文化”再到“地方生物学”的转变。本文也将结合当下人类学前沿理论,简评施耐德如何在几十年前就将亲属研究从认识论层面推动到了本体论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