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宋娟 《现代交际》2010,(9):151-152
异化思想是马克思的重要思想之一,在马克思思想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来源于费尔巴哈人的本质异化理论。马克思在其早期的著作中,先后研究了政治异化和经济异化,后来深入发展到了劳动异化的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立足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研究,补充和深化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并在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异化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系统地阐述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核心著作,全面批判了当时既有的形形色色共产主义,并对真正的共产主义运动做了独特解读。马克思的早期共产主义思想,以异化劳动为突破点,反思资本主义社会下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之困,并要实现自我异化积极扬弃状态下对人的本质的"复归"。重要的是,真正的共产主义就是现实的运动,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在消灭私有制过程中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一切人的全面发展的联合体。探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共产主义运动的解读,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路径,还能借助其理论价值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项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重要的哲学范畴,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所取得的重要成果。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异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并成为当今社会热门话题。以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理论来源为依据,深入研究马克思异化劳动的逻辑发展过程及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表现方式,努力探索如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矛盾,从而为消除异化,实现人本质的复归寻找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本著作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异化思想中存在的不合理部分进行了批判,并在此过程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自己的异化劳动思想。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没有过时,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馨雨 《现代交际》2024,(2):36-47+122
拜物教批判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系统、周密的理论体系。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的异化现象批判到《资本论》时期的拜物教批判,对异化现象的批判并不是从马克思的视野中消失,而是以一种具体的、现实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式更深刻地延续在拜物教批判理论当中。在资本逻辑占主导地位的当今世界,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仍是我们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作为社会结构的补充,它连接着各种社会关系,与人自身的本质最为密切。列斐伏尔以异化为研究出发点,继承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现代世界日常生活中新的异化特征进行阐明与批判,积极探寻回归日常生活本真状态的总体性革命之路,主张建立一种艺术与日常生活相融合的崭新的生活风格。探究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产生背景、梳理其主要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列斐伏尔这一思想的内涵,辩证地分析这一思想的价值与局限对现实的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首先对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进行了反思,用"劳动"取代了"绝对精神"的概念,摒弃了唯心主义,发扬了辩证法。对于费尔巴哈,黑格尔在其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从方法论、本体论和认识论三个方面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异化劳动"理论概念,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在不了解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前提下提出了物化理论,这一概念的论述主要集中于《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由于二人身处不同的时代,因此物化理论和异化理论在表现形式、产生根源、扬弃途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差异中蕴含着共性,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一种批判;同时,卢卡奇和马克思都主张要消灭这种现象,二人对物化、异化的表现形式的论述也存在交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理论渊源、概念内涵出发,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深入剖析其当代价值,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运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分析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异化问题,并结合实际采取相应措施,在实践中加强引导,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弗洛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在思想上继承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观点,认为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而同时,其推崇弗洛伊德的相关学说,也由此具有较为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他在对社会现实的考察当中继承了马克思的一系列思想,特别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上,多次采用马克思对于异化的批判,逐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异化现象开始走出经济领域,迈向了更广阔的空间,弗洛姆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了一定的批判。同时,弗洛姆也非常欣赏弗洛伊德,在分析的过程中也融入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提出了社会性格学说。本文将重点分析其对资本主义文化现象的一系列批判,从中汲取一定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数字劳动异化问题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数字时代下的崭新课题,表现为劳动者劳动自觉丧失化、数字生产过劳化、数字产品异己化和社会关系分级化。数字资本追逐利益的本质是造成数字劳动异化的根本原因,数字技术对生活的过度渗入以及劳动者劳动过程中主体意识的弱化是造成异化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扬弃数字异化,寻求数字劳动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解决数字劳动异化需要加快完善数字资本治理制度,强调发挥数字技术正向作用以及注重劳动者主体意识的唤醒。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从中学时期便立下了为全人类服务的伟大志向,然而理想主义改变不了德国的现实,于是他首先通过自我意识哲学高扬人的主体性,但他并不满意这种理论思辨,因此开始了唯物主义的问题域转向。随着深入现实,马克思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以期解开人类解放的秘密,对现实劳动异化做了分析并找到了共产主义旨向;为了使自己的理论得以实现,就必须同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一切旧哲学划清界限,马克思一改以往哲学的本体论思路,将哲学的研究对象变成现实的人,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逻辑是按照从抽象的自我意识到具体现实的人,从静态的理论理性到动态的实践理性的思路展开的。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相对来说较为成熟的思想便是其人学理论,其核心是人的本质和异化理论。最后马克思提出了克服异化,复归人的本质的办法就是寻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列斐伏尔在关于人的问题方面,提出了"总体人"的理论。虽然二者有一定差异,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了人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列斐伏尔的人学思想是对马克思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内的若干异化现象,探究了意识形态领域异化现象产生的根源及其对我国青年思想状态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阿格尔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于生态问题的研究有其独到之处,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的研究构建了他完整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主要是在坚持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异化批判的基础之上,更深入地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进行研究,来构建他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探讨走社会主义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之一,马克思早期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有一个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思想过程,本文主要分析了这种转变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具体体现,揭示了马克思早期的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异化的学说,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进行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异化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在没有完全消灭私有制,还存在阶级、社会分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异化。究竟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尽管我们国家提出的相关理论很少,但是,我们的各项方针政策都在不同程度上缓解和消除异化,最终,当我们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胜利时,我们也将会消除异化,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从而到达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9.
温雪飞 《职业》2015,(7):224+223
马克思关于异化的学说,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进行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异化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在没有完全消灭私有制,还存在阶级、社会分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异化。究竟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尽管我们国家提出的相关理论很少,但是,我们的各项方针政策都在不同程度上缓解和消除异化,最终,当我们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胜利时,我们也将会消除异化,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从而到达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城市问题进行了系统考察。我们认为这种考察存在两个充满张力的内在逻辑维度:第一种逻辑是从现实的社会生产出发,建立在分工、交往、所有制等社会关系基础之上的历史逻辑;第二种逻辑是立足于资本主义批判,对城市经济和政治进行批判的批判逻辑。在历史逻辑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城市视为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和文明形态,客观上高度肯定城市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并在《资本论》等著作中将这一思想发展完善。而在批判逻辑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演进来说明城市发展,将城市视为私有制的产物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从而在价值和道德维度批判资本主义城市的弊端。两种逻辑对于当代中国城市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