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家庭禀赋、家庭决策与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智雷  杨云彦 《社会学研究》2012,(3):157-181,245
在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情况下,中国"民工潮"和"民工回流"、"民工荒"并存的现象,一直是困扰国内外学术界的难题。本文根据湖北和河南两省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建立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决策的影响因素模型,从家庭决策的视角分析了家庭禀赋对迁移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人力资本越丰富,劳动力越容易选择留在农村就业或者回流农村,但是家庭人力资本值达到一定程度后,农村劳动力又倾向于外出就业。家庭社会资本有助于迁移劳动力外出务工,但是随着家庭社会资本值的增加,那些家庭社会资本更为丰富的家庭的劳动力则更愿意回流家乡就业。丰富的家庭经济资本同时可以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家庭经济资本可以为外出务工提供物质支持,但是丰富的家庭经济资本又会促使迁移劳动力回流农村,总体来说后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赵西亮 《城市观察》2015,(6):161-167
伴随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工业化的加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到城市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机会,对城市劳动力市场必然造成影响.本文利用2005年广东省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对城市工资的影响,发现总体上农民工对城市工资没有显著影响,但农民工对城市低技能工资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对城市高技能工资有正面影响,而对城市中等技能工资没有显著影响.背后的影响机制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会诱导企业资本调整,通过资本扩张或新创企业的形式利用便宜的低技能劳动力,从而在农民工流入不断推动城市劳动力供给增加的同时增加了劳动力需求,抵消了农民工对城市工资可能的负面影响.另外,农民工与城市高技能工人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从而促进城市高技能工资的上升.如果考虑到农民工收入与消费的分离,可以推断"市民化"政策的作用可能使农民工对城市工资的影响变成正值,因而,本文的结果对"市民化"政策的实施也提供了一定的支持证据.  相似文献   

3.
王维 《职业》2009,(30)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吸引了不少在外就业创业的重庆人回流,全市累计回流劳动力160多万人.重庆市紧紧抓住这一机遇,针对农村特别是贫困村"两委"班子普遍老化弱化、驻村工作队难以长留的状况,及时出台专门政策,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回引"工程.回引的人才主要是两类:一是重庆籍特别是原籍在农村的大中专毕业生;二是在外地创业或打工、事业小有成就的本乡本土人士.实施这一工程,有效缓解了当前脱贫攻坚人才匮乏这一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郊“农民农”的生存现状、突出矛盾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在空间上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民农"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郊从事农业生产,填补了当地居民由于"农转非"而形成的农业劳动力缺口。"农民农"为城郊的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供应和农村市场的活跃贡献甚大,但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同时也对城郊农村的社会治理与农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亟须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切实解决"农民农"的生产性、生活性与管理性矛盾,从而确保城市农产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社会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但这些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提升从业岗位层次.开展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转移,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工作.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笔者所在技工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有效地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的跨产业、跨区域流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引人瞩目的外出农民工回流现象。本文在借鉴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回流农民工的详细考察,分析这一群体回流的原因,以及回流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年民工的素质缺项与精神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民工占整个农村流动劳动力中的大部分,他们是农村中的重要劳动力,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后备劳动力资源。但青年民工的低素质状况严重阻碍了他们在城市的发展。其素质弱项主要表现在:受教育程度低下,劳动技能贫乏,竞争能力弱小,自我保障意识空白,二等公民心态,职业生活不确定状态,生活满意度评价水平低,城市生活障碍等。精神保障正是通过教育的、文化的、维权的、心理的服务,解决青年民工技能低下、竞争不力、行为失范、习惯不良、心理灰暗、人格缺陷等素质问题,从而提高素质,增强竞争力,最终达到自我保障。  相似文献   

9.
城乡统筹发展条件下的城市农民工居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庆明 《城市》2007,(6):13-16
一、城市农民工居住问题与城乡协调发展 我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并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第二阶段是迁移劳动力中的成功者在"乐业"之后寻求"安居",在迁入地居住下来.农村人口只有顺利地走完以上两个过程,才能实现人口城市化.  相似文献   

10.
山东籍的东北人开始大量地南归故土,已经无从考证具体的时间。但是,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这在东北至山东的各条道路上,正在成为一种潮流。烟台、济宁、肥城、泰安、威海等山东省几乎每一个城市和乡村,都会有山东籍的东北人或者他们的后代在故乡开始了新的生活。在祖辈们曾经走过的路上,不仅仅是开垦了北大荒的农民在回流,还有生活在城市的人也加入了回流的队伍。他们回流到了哪里?从农村到农村?从农村到乡镇,或者城市?从城市到城市?在故土,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这些,引得我们去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