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今天的技校生是 21世纪的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技校生现在必须掌握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逐步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迎接 21世纪的到来。 一、心理健康是 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必然要求 人体的健康应该包括躯体生理上的健康和精神心理上的健康。人们常说的“体魄健全”,其中“体”是指人的躯体、生理,“魄”则是指人的精神、心理。长期以来,由于心理卫生知识的匮乏,人们往往忽视了技校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或疾病,忽视了一些其学习和社会适应带来不良影响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而美术欣赏的目的是净化人的灵魂.本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探究提高技校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纪姝 《职业》2010,(36)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各个方面,面向各个阶层,面向每个人的." 一、"区域内职教资源均衡"等相关概念的内涵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种体现,是社会给予全体受教育者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当时、当地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的一种教育发展状态. "区域"一词存辞海中的解释为:"与周围或邻近部分有一定界限的地方或范畴."本文中所有涉及到的"区域内"指的是"××市"范围内,是指该市所辖制的包括区在内的狭义范围,不包括所辖制的下级县及县级市的广义范围.  相似文献   

4.
杨玲 《职业》2009,(11)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的爆炸式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这就导致"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多变.技校生的心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引起关注.笔者在此结合实际情况,谈谈技校生心理健康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根据文献记载,堪称中国古建筑的经典-北京四合院系汉民族传统住宅,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其建筑形制不仅具有突出的地域特色,而且无论从实用性、建筑美学还是风水学角度均可以反映出典型的北方人生活居住状态。笔者结合历史资料,通过实地考察,得以清晰地了解山海关民居建筑系承袭"北京四合院"特点的基础上出现变化,并且具有鲜明的乡土特色。  相似文献   

6.
现代信息社会已经由"读文时代"进入了"读图时代",图像、影像、网络等视觉信息冲击着我们的眼球,网络、手机、电视等媒体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技工学校的学生没有升学压力,有更多的时间接触新媒体、新事物,如何培养技校生的语文视觉语言能力,给技校生以正确的指引,是值得探讨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大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空间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认识,一是指以居住用地为主的物质实体空间,这包括住宅的地域分布、住宅的组织形式、住宅空间分布与组合特征等在景观上的外部表现;另一是强调居民住房选择与居住社区的功能空间,这是一个以住家为中心的相对流动化的空间范围.所以说居住空间是一个包含了住宅的区位特征、住宅的式样特征、居住主体的自然和社会属性特征、住宅空间与其他城市空间相互关系等范畴的抽象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安家》2006,(2):231-232
项目简介: 万年花城项目位于北京西南三环和四环间的花乡地界,占地约82公顷,总建筑面积约为200万平方米,总居住户数达到一万两千户,是北京乃至全国少有的城区大盘.项目在整体规划上引入了流行欧美的"新都市主义"理念,将区域的居住、商业、教育、交通、就业等相关生活需求有机的进行整合,提出了"5分钟、600米"生活圈概念,改变了人们"卧城"的居信观念,使万年花城真正成为"便利、舒适、沟通"的生活新城.  相似文献   

9.
杨道才 《职业》2016,(34):72-73
一、技工院校办幼儿教育专业面临的质疑 1.社会认同度低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加之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社会与家庭对幼儿教育的期望值很高,对幼儿教育教师的层次要求也逐年提高.技校能办出什么幼儿教育专业,技校生能做幼儿园老师吗?  相似文献   

10.
《上海科学生活》2003,(11):26-31
居住文化是一个大概念,它是哲学沉思、伦理要义:美学追求和科学技术整合的综合文化意蕴。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准时,它就会成为人们思考和追求实现的目标,随着居住改变生活的进程,中国从居者有其屋开始渐渐地向诗意地栖居发展,一步一步地向它走近……  相似文献   

11.
根据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足够的学习时间以及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好每一门功课,达到确定的学习目标.那么,在技校生群体中,为什么会出现很多的学困生呢?技校生的这种学习障碍,有的来自于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技校生自身学习基础知识薄弱、思维肤浅,来自干职校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因此,研究技校生的学习障碍,对于增强职校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往上翻三代.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农村。对于这些三代以内曾是农民出身的人来说.很多人怀念和留恋农村。怀念那风吹过一望无垠的麦田.带着曾经是那么熟悉的气息和燥热;怀念夏天下雨的日子.可以走出瓦房出去闻闻泥土的清香。这些怀念,不是全部,更不是主要。每位来自乡村的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特别记忆:自家桶里的粮不够了.可以到邻家去借;自家的黄牛走失了.全村人帮助来找;自家的老人患病了.前来看望送鸡蛋的村民挤满了屋。这些才是他们主要怀念的.这些行动没有条文约束.没有道德号召.人们基于内在良知的驱动.来如此作为.正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说的"礼治秩序"使然。这就是乡土社会.诞生美德故事最多的地方。而在繁华的城市呢?  相似文献   

13.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恶劣环境曾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世代守着贫困过日子.而现在,这片多彩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被联合国有关机构界定为"这里许多地方已不具备人居条件"的贵州省赫章县一度陷入"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的恶性循环怪圈.改变源于31年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对《赫章县有一万二千多户农民断粮,少数民族十分困难却无一人埋怨国家》报道,作出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品位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观越发不同,在现代居住空间中"软装饰"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软装饰的精巧运用,它充分的展现着一个家庭的生活格调。"软装饰"本身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打破了建筑不能改变的原始结构,增加了浓烈的空间氛围,使居住空间更具有功能性、舒适性、灵动性,充分的体现了软装饰艺术设计在居住空间的价值取向。室内"软装饰"已经成为现代家庭装饰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装饰手段,毋庸置疑的是室内设计将的流行趋向。  相似文献   

15.
陈美丽和武秀君的故事之所以让人感动.除了因为她们自身美好品德的人格魅力感召外,也因为在这个诚信日益缺失的年代.这样一种充满乡土气息的还债举动让人有一种久违的熟悉和依恋。事后分析,不论是陈美丽,还是武秀君,两人的举动都带有典型乡土社会的行为特征。两人分别所在的江西德兴市李宅乡宗儒村和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镇滴塔村都是农村.相对大城市来说,都是相对落后且封闭的"小社会".或"熟人社会"。因为相对封闭.所以在这样的地方,其成员间能实现福祸同当、守望相助。这正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说的"礼治秩序"使然。  相似文献   

16.
技工学校是以培养大量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为主的学校.但在教学中,由于受普教教学方法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传授按严格学科体系形成的书本知识,相对忽视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致使许多技校生专业技能不扎实,原来被认为"动手能力强"的广大技校生在面对灵活多变的现实问题时变得手足无措,再加上近年来"普高热,职高冷"的社会现实,使得广大技校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只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17.
于秀萍 《公关世界》2016,(21):73-77
"公共空间"的概念是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早在1961年正式提出来的,指的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地方,它凸显了公民在政治过程中的互动.不过笔者这里的"公共空间"的概念更多地强调明清以来信息传播的发源地,包括酒店会馆、露天茶馆、园林别墅等,试图展现进入这些空间的人们,在空间之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或者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  相似文献   

18.
"居住文化"是一个民族特定居住生活方式的整体,它既包括物质的硬件,又包括知识、精神的软件,是人类在居住范畴内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长足进步,我国在居住文化方面发生了传承文脉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新的飞跃.这种新的飞跃便成为了"新居住文化"理念产生的动力和基础.反过来,"新居住文化"理念的形成,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改变着人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所谓"居住改变中国"就是这种反作用的高度提炼.因此,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新居住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9.
俞晓婷 《当代青年研究》2015,(2):119-122,26
大学寝室对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休息居住的地方,还有深刻的生命意义和教育价值。然而,当前的大学寝室生活充斥着"隔离"现象、"宅"现象、"蜗居"现象、"乌合之众"现象,以至于寝室没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反而滋生坏的生活方式。因此,有必要开展引导学生如何生活的寝室生活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不少技校学生因为在初中、高中时学习成绩不好,给人的印象是基础薄弱、纪律松散,他们"来技校就是混日子"的思想比较普遍.本文探讨了如何加强对技校生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