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偏差行为产生于其与学校、同辈群体、社会工作机构及工读学校等要素在日常社会互动过程中的反抗与适应。学校的"推力"导致青少年"脱嵌"于正式的社会规范;同辈群体的"拉力"帮助偏差青少年获得自我认同,并对偏差行为起到"整合"的作用;社会工作机构、工读学校对青少年偏差行为具有巩固作用。因此,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形成经历了"脱嵌—整合—再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网络同辈群体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网络同辈群体成为影响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文在指出网络同辈群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它给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同辈群体是不可或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对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具有二重性的影响。因此,本文从正面和负面两个角度展开,全面分析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影响,积极发挥同辈群体的"正能量",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和高校网络诚信教育的深入与细化。  相似文献   

4.
欺凌是一种伤害或骚扰,包含了欺凌与被欺凌双方地位上的不平等,以及反复发生的行为。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青少年欺凌主要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同辈群体环境、校园环境以及家庭环境。对西方国家中较为成熟的青少年干预手段与模型进行梳理与分析,认为青少年欺凌干预不应单纯从个体入手,而应从宏观层面对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进行综合监管与干预,并需要学校、家庭以及其他部门的协力合作。  相似文献   

5.
当前父母与子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矛盾和冲突在理论源头上可追溯到"成人本位"的社会化理念与实践:即以社会的需求、成年人的价值观念和利益原则来指导未青少年的社会化,把青少年对成人世界的靠拢和同化视为社会化的本质特征,而忽略了对青少年主体地位的尊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社会化理念与实践遭遇到了时代困境。奠定交往理性的哲学基础,实现成人与青少年在主体上的平等地位,创设成人与青少年平等对话的语境,是重构社会化理念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宠物伴现象是指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宠物当作现实的或是虚拟的同伴的现象。青少年宠物伴现象绝非偶然,具有深层的社会原因,运用多种社会理论如同辈群体理论、孤独感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独生子女理论视角加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刻地看问题,同时帮助我们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社会、家庭和个体三者的张力关系中寻求互动与制衡。  相似文献   

7.
"三失"青少年是指失学、失业和失管青少年.对G省1488名"三失"青少年的调查研究发现,该群体位于社会边缘地带,资本缺失严重,在家庭网络、同辈网络、学校网络和社区网络等社会网络建构方面能力不足,难以获取相应资源,较难融入社会主流.帮扶"三失"青少年就要改善其经济环境,构建帮扶部门联动机制,建立信息监测系统,通过精细化帮扶,健全"三失"青少年社会网络,提升"三失"青少年的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工进城,在同一座城市生活的少年儿童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群体——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少年儿童,虽然他们是同龄人,属于同辈群体,但他们在受教育的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同辈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影响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同辈群体社会距离的因素主要是教育隔离、社会隔离和心理隔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受到媒体和学者的关注。父母外出打工将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产生负面影响,表现为母亲外出不在家的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低于父母都在家的儿童。这是由于父母不在家,特别是母亲不在家的儿童更倾向于同"后进同辈"交往,形成了不利于学习的同辈亚文化,最终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因此,应该从家庭、学校、农村社区三个层面引导和监督留守儿童的同辈交往,促成积极向上的同辈关系,激励留守儿童学业进步。  相似文献   

10.
导言香港之边缘青少年,是一个有偏差及犯罪行为的群体,他们生活在一个犯罪的次文化当中。他们可能仍是学生,或有正当工作,但是其生活,行为又有超越正常社会规范,其价值观念与社会之主源文化有所偏差。在七十年代开始,黑社会势力已伸展入学校,对边缘青少年而言,正适合他们所好。因黑社会是有组织之犯罪团体,而边缘及犯罪青少年参与黑社会活动,是青少年帮派之特殊现象。他们依附有组织之成人犯罪集团,使他们的犯罪行为更有组织化,功利化,效率化,同时给予边缘青少年一个进入以犯罪为生的大好机会。而且同时,给予一般青少年学生不少滋扰,及对黑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抓手:同伴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父母和老师都没能很好地承担起青少年性教育的重任,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两代人之间存在着沟通障碍.这就需要大力推广以同辈群体的影响力为基础的同伴性教育.  相似文献   

12.
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00后",在就业态度与选择上区别于以往的"80后"和"90后",实证研究发现:我国"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整体偏低,但提升空间较大;群体中男师范生、非农村家庭师范生、重点高校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显著偏低;预期未来发展、婚姻问题、教学条件、生活适应、同伴认同、同龄陪伴、收入水平、个人价值追求等,对"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生活适应与个人价值追求是最主要影响因素.提升"00后"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需要自上而下加强乡村从教价值宣传,完善乡村从教支持政策体系,重视乡村学校师资配置中的"同辈搭配",多举措提早增强他们对乡村从教生活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女人喜欢做爱前长时间的"热身",很多男人便以此类推,以为女人们也喜欢马拉松式的做爱。更有许多男人看多了成人性爱光碟,便总想在爱妻面前尽可能地延长时间,一展男人的雄壮英姿,以期让她高潮迭起……可是多少个情欲汹涌的夜晚过去了,他们真的快乐吗?或是比以前更寂寞了呢?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一个由多族裔移民组成的国家,在关于青少年移民的社会融合政策方面,美国经历了"美国化""自由放任"和"选择性限制"三种政策范式的演变。"美国化"式的青少年移民社会融合政策促成了早期青年移民及其子女的归化,但它缺乏对其族群个性的尊重。"自由放任"式的社会融合政策赋予了青年移民及其子女个体、社区、民间组织等以自主地位,丰富了美国文化的多样性。"选择性限制"式的融合政策避免以单一化原则来应对所有青年移民及其子女的社会融合问题,但它并未真正实现其"反恐"和确保国土安全的政策初衷。这些关于青少年移民的社会融合政策对于当代中国城市的新移民(青年农民工、随迁子女、大学毕业生、外籍青年移民等)的管理与服务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启示,主要体现为对多元文化和青少年移民自主性的尊重、保障弱势青少年移民群体的合法权利、重视吸纳高层次的青年劳动力移民以及充分发挥社区和民间组织在青少年移民社会融合过程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正撼动315感动消费者52年前,约翰·肯尼迪在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到,消费者"是经济发展中唯一未能得到有效组织的重要群体,他们的观点也常常得不到重视。"他强烈呼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最终促成日后联合国《保护消费者准则》的诞生,而他所发表演讲的日期3月15日,也因此被设立为世界消费者权益日,成为每年一度的国际性纪念日。在中国,人们又将这一天称为"315",并赋予了它全世界都无  相似文献   

16.
蚁群体     
《职业》2010,(10)
"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依据现实情况,分析目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从创造良好的大众传媒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引导同辈群体发挥积极作用等方面优化环境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青少年思想品德水平,为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本文所说的"现代素质型青少年",主要是指既要具有强烈的政治价值取向、关心国家走势、关心世界发展,又要具有理性科学的头脑、良好的行动行为模式、富有传统--现代文化涵养的复合型青少年群体.他们是具有世界眼光、全球化视野和地方化情结的世界公民,是未来国家发展的潜在人力资本和中坚力量.要想真正培养这样一代青少年,需要突破狭隘的养成教育理念,必须构筑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为一体;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精神)为一体;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为一体的"大养成教育"体系,这是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型青少年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梳理古代文献的基础上,探讨孔子的"成人"思想及"成人教育"。孔子的"成人"思想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成人"观,也是一种动态的、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成人"观;孔子"成人"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成人教育",具有以德育为根本、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因材施教为原则等三个基本特征。而研究孔子的"成人"思想和"成人教育",对现代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炜 《当代青年研究》2008,(3):51-54,34
本文立足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社会调查,认为青少年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需要,并且各群体发展水平基本一致:他们的审美活动情况与整体情况基本一致,总体上倾向自然审美活动;除中学生与大学生在审美需要上有差异且显著外.其他群体间在其他选项均无显著性差异;除"科学美"和"不明确"选项各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它选项群体间审美活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