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高校党课教育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方面具有重要优势。创新和完善党课教育也将成为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相凯宇 《现代妇女》2014,(5):182-182,188
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加具有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善美",对其进行弘扬以此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条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丁璐璐  王斌 《现代交际》2014,(7):199-19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精神文化的灵魂,是我国思想文化的代表体现,而大学生又是构建、宣扬、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到大学生思想中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自主追求,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党在十八大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我国实现繁荣昌盛和民族复兴的灵魂所在,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而大学生作为高文化、高素质群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展开分析和研究,希望探求出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刻的转型和变革时期,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孙婷玉 《现代妇女》2014,(11):102-1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华夏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国家大形势下与时俱进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迫切需要。高校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肩负着我国国富民强伟大重任,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将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稳步发展。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转型期社会核心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支点,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引导大学生走出自身价值困境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为我国社会发展、繁荣富强培育人才,影响巨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立身之本,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囊括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德,因此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形成长效机制,正是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艰难环节,加强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及问题入手,对新媒体视阈下艺术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大学阶段正是青年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初步确立但又没有完全形成的阶段,此时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同时又与每个人的个人学习、生活经历有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知行合一,也能促使这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发展,最终使其成为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共同遵循的规则共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理论思潮呈现出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发展态势,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华民族延绵不绝的生命进程中根据时代的要求提炼出来的理性精神,它是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大学生的理想价值观念,而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需要创新和新的引导方式,本文就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入手,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大学生是新一代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其意识形态必将影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走向,必须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本文主要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实现路径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人群。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各层级系统的研究认为,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现路径应切合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需求,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的"三位"生态系统,促进各级系统之间的相互融合,推动系统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错误思潮的辨别与抵御、自身的成长成才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等方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规律,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民族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教学体系,实现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日常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生"。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价值意蕴、基本内涵、主要功能等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究,提出基于非智力因素视角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路径,这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家风有着丰富内涵,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在较长一段时间形成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其核心是帮助家庭成员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中西文化多元交流碰撞的新时期,不同的价值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障碍。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探讨优良家风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有何重要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优良家风的内涵以及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确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价值观形成各个时期分析优良家风的重要作用,这为利用优良家风进行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友洪  吴爽 《现代交际》2013,(11):207-208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世界各国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美国在宣传和推行社会主流价值观时注重利用通识课程教育等作为载体,这种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到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来,从而探索出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生”。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价值意蕴、基本内涵、主要功能等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究,提出基于非智力因素视角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路径,这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的一项战略任务,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是影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长效机制,是中国梦实现的推动力量。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必须积极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本文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法的引导下,探寻大学生牢固中国梦、深化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当代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加强高校自身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现实情况出发,着重探讨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如何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效性。以加强习惯培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社会实践活动等为重要途径,通过"听说读写、耳濡目染"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之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24个字进行概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青年的重要任务。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内涵,强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践行路径,使大学生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