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宁慧君 《现代妇女》2014,(5):144-144
执行是争议解决的最后步骤,既关系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是当事人寻求法律救济的目的所在。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执行阶段是司法腐败的高发领域,因此对于执行阶段的监督就显得异常重要。我国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将人民检察院的民事监督范围扩大到执行阶段,法律修改后检察院如何行使权力还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是由《民事诉讼法(试行)》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第一审简单民事案件适用的诉讼程序。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它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对于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减轻当事人的讼累,保证人民法院及时审理民事案件,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关于简易程序的笼统原则和抽象的规定已经不能满足对简易民事案件审判的要求,简易程序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群体性纠纷出现,利用集团诉讼形式保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解决当事人纠纷的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解决群体性纠纷,各国法律设计了集团诉讼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也有关于集团诉讼的规定,但是,集团诉讼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的诉讼形式,不仅法律规定非常笼统,程序操作方面也十分单薄。在实际运作中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举证时限制度在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与之前的规定相比有重大变化。对于新《民事诉讼法》中举证时限在司法实践中的出现问题,本文分析了举证时限的公正与效率在诉讼中的博弈以及对此提出解决方法,平衡双方在诉讼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司法成本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司法机构、诉讼程序和法律职业建设,它既体现着正义分配的一般性原则,也展示着国家、当事人和市场间的合作与博弈。对于司法体系运转而言,其犹如齿轮系统,国家、当事人和市场与社会之间要高度连续啮合,方能使民事司法持续运行获得动力。所谓民事司法成本,指具体民事诉讼中以货币来衡量的总耗费,具体涵盖以下几个部分:司法预算意义上的法院运营成本、当事人支付意义上的公共成本和私人成本,  相似文献   

6.
《职业时空》2009,5(5):126-127
民事审前准备程序是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诉讼阶段,然而我国目前的民事审前准备程序存有一些缺陷。通过对审前准备程序的价值构建,可以实现民事诉讼的公正与效率。  相似文献   

7.
2012年修改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可能存在“合适成年人”无法作为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以维护有关未成年人民事权益、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时将被告人赔偿与否作为量刑情节而造成对被告人不公、适用“简易程序”时法官施压调解而干预阻碍被告人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审判人员能否兼备审理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专业素养等问题。为了在发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优点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缺陷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司法解释应规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不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民事部分标的金额较大的情形、被告人可能被判处较重刑罚的情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部分与民事部分审级不一致的情形、案件审理时间较长的情形。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民事纠纷的数量不断增多。如何在司法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及时化解民事纠纷成为各国司法界关注的对象。民事审前调解制度在解决民事诉讼纠纷中能更好的减少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对实现司法为民、简化办案程序、减轻办案压力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民事司法调解制度历史发展的介绍。及审前调解的价值分析.提出规范我国民事审前调解的建议,以此来提高解决民事纠纷的效率.发挥民事审前调解程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2年修改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可能存在“合适成年人”无法作为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以维护有关未成年人民事权益、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时将被告人赔偿与否作为量刑情节而造成对被告人不公、适用“简易程序”时法官施压调解而干预阻碍被告人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审判人员能否兼备审理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专业素养等问题。为了在发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优点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缺陷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司法解释应规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不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民事部分标的金额较大的情形、被告人可能被判处较重刑罚的情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部分与民事部分审级不一致的情形、案件审理时间较长的情形。  相似文献   

10.
以案说"词"     
鲁志峰 《职业》2005,(6):34
在实践中,工伤与一般民事侵权之间、疾病与职业病之间以及突发疾病与视同工伤之间存在着交叉关系,致使当事人以及相关部门在处理有关问题时产生了一定的分歧,并因此引发了不少的纠纷。为了使读者对此有个整体的认识,本刊特推出——  相似文献   

11.
为彰显民事检察制度的特色,其在执行过程中,须以个案监督为重点,并明确其监督对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民事检察制度建议制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新民事诉讼法为视角,简要分析民事检察建议的具体规定与含义,并重点探讨民事检察建议制度的性质与特征,以期全面分析该制度,充分发挥民事检察建议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民事、经济纠纷执行案件大量增加,执行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多年来,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执行一直是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老大难问题。近几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的法院工作报告以及多次全国法院会议和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都谈到执行难,执行乱问题。执行难和执行乱是长期以来困扰和制约人  相似文献   

13.
吴喜梅 《现代交际》2011,(10):24-27
为了正确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对于正确区分民事和刑事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依法保护当事人的民事权益,确保民商事审判的有序进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近几年来,审判实践中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时仍存在一些尚不明确的程序与实体问题,将"先刑后民"视为刑民交叉案件司法原则的做法存在一些弊端。文章试图在考察并借鉴国外司法中对刑民交叉案件处理经验的基础上,从法律规定的细化与立法的创新两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建红 《职业》2008,(11):102
<宪法><民事诉讼法>虽对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内容、方式和效果等都作了相应规定,但现行制度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目益增多,有待于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为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之公正.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肖泽龙 《现代妇女》2013,(10):59-59
审前程序。是指法院受理案件后至开庭审理之前为开庭审理所做准备和寻求更广泛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程序。在实践中,法院审判最先形成了谈话-调查-调解-开庭的诉讼程序。为解决司法腐败曾一度使用案件受理后直接开庭的诉讼程序,但这又导致诉讼效率低下和证据突袭等问题。为完善该程序,在审前建立相对独立的准备程序,但由于在制度上设计得不完善,特别是当事人和法官的权力分配有失合理,当事人权利受到很大的限制,致使审前准备程序的独立价值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娜 《现代妇女》2013,(12):58-58
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再审程序中新证据的规定过于概括,造成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新证据的界定有不同声音。在实务界,法官到底应该根据什么标准来界定民事再审程序中的新证据,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浅析了再审程序中的新证据所引起的消极影响、民事再审程序中新证据界定的原因与意义,并对界定民事新证据应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知识产权诉前禁令仅在我国的《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中得到确立。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我国法律关于知识产权诉前禁令的空白,但是这些规定都太过于简单。缺乏统一的规则,难免给司法适用带来迷茫。在实体立法上没有很好的确立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在司法措施上不能充分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当事人的复议权,以及启动后的复议程序的相关内容等等诸如此类的能为当事人提供再一次陈述自己要求的机会的权利及程序都存在弊端瑕疵。在了解了各种弊端及问题后,试探讨下如何从立法上,程序上以及司法措施上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诉前禁令,提出更好的适用诉前禁令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额诉讼程序追求效率价值,目的在于促进司法便民。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了“小额诉讼程序”,这首先是我国法治史上的一次有益探索,但是该法条规定得过于简单、粗糙,不利于司法实践中小额诉讼程序的充分利用。因此,本文便旨在明确“小额诉讼程序”的基础上,对以后司法实践中小额诉讼程序的完善进行了有益的探析。  相似文献   

19.
政策执行波动与基层治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建  张琼文 《社会学研究》2015,(3):23-45,242,243
在中国,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消极执行的问题,同时也常常出现运动式执行的情况。二者的交替出现使得公共政策表现出波动式执行的特征。对此,本文通过对一个政策执行案例动态过程的深入分析,揭示出这种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基层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有关。政策适用性低与执行压力变化是导致消极执行与运动式执行的根源。而且,这种波动式的政策执行往往在基层社会积累和引发矛盾,造成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一声枪响,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进而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晚清政府所开启的法制近代化进程并未因此停止。民国初创,法制阙如,暂缓援用晚清旧律使司法机关得以正常运转,但有关民事执行的规定十分简陋,不能适应实践的需要。各地审判厅陆续制定一些执行办法以为适用,虽效果明显,但质疑颇多。1920年司法部制订了统一的《民事诉讼执行规则》,现代民事执行法律制度正式在我国确立,并影响着后来的民事执行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