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极端雨洪灾害日趋频繁和我国城市持续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以海绵城市理念,推进蓝绿灰基础设施结合,系统构建雨洪韧性城市体系的框架,从空间管控、工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构建思路,并建立了雨洪韧性城市的风险适应、风险防治及灾害应急实施策略与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多个新区规划建设案例从理想蓝绿空...  相似文献   

2.
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可能性与日俱增,提高防灾基础设施承灾能力成为城市防灾减灾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公共管理的视角,研究北京市防灾基础设施灾前预防、灾时抵御以及灾后应急救援的能力。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及主成分分析法(PCA)组合赋权得到综合权重后,将其引入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利用评价模型对北京市2007—2016年这十年防灾基础设施承灾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灾前预防、灾时抵御和灾后救援能力发展不平衡,其灾前预防能力大幅度提升,但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灾时抵御和灾后应急救援能力。本文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提升承灾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自人类进入聚居,就学会了利用空间进行避灾、防灾、甚至抗灾的实践。但随着城市的发展,研究分工开始细化,城市防灾减灾研究也开始深入到针对每个灾种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而从总体上进行城市空间防灾减灾的研究则较少。城市空间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往往需要面对不同已知和未知各种类型的灾害,且各种灾害所需要的防灾控制要求各不相同。这就使得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往往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里出现灾害就往哪里补救,缺乏利用整体城市空间主动来防灾减灾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城市住区规划建设偏重于空间区位优劣、环境舒适、户型合理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等因素,而对于作为隐性公众利益的防灾系统效能问题,通常情况下除了满足最基本规范要求外,鲜少受到足够重视。对此,本文从系统角度出发,在梳理城市住区安全空间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综合防灾的城市住区安全空间因子层级:首先将防灾阶段划分为预防和应急两个阶段,然后分别对两个阶段中需要应对的不同灾害种类所涉及的空间要素进行分类梳理,接着将各相关要素依次落实到城市住区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空间层次中,最后通过对各因子进行分类与整合形成系统因子层级,以此指导安全住区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5.
当前居民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总结建成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探讨建成环境对心理健康的疗愈作用,制定恢复性空间优化策略及规划设计导则,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前沿课题,对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先对国内外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研究趋势分析,再选取其中50篇文献对建成环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空间优化策略等进行评述,确定了建成环境对心理健康存在影响。总结发现:第一,对宏观尺度城市结构分析较全面,有进行空间形态和视觉指标研究的趋势;第二,心理健康影响因子存在地域和个体差异;第三,建成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路径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通过中介因子间接影响;第四,客观科学的技术和分析方法逐渐引入研究过程;第五,已有构建多尺度空间优化策略的研究倾向。通过文献梳理,指明当前研究借鉴和不足,为未来基于疗愈视角的空间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波 《城市观察》2013,(2):145-150
纽约、伦敦和东京等世界城市在多年的防洪排涝实践中,形成一些别具特色的模式:构建立法防涝与环保型混合下水道并重的模式;完善的科学规划与应急保障机制;形成城市河网分洪与排涝设施的多功能应用。我国城市应吸收借鉴世界城市的经验:加强城市防洪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建立完善洪水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市防洪格局;疏浚城市河流水系,科学安排城市排水调度,提升城市绿色面积的吸附能力;做好"防灾减灾日"宣传工作,提升市民城市公共安全防灾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7.
将城市普通公园改造成为防灾公园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凸显出了国内防灾公园的严重缺失,尤其是在城市里.即使某些普通公园可以临时充当避难地,但其本身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和各种功能的不足使它并不适宜群众避难,尤其是在建筑和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因此,利用城市现有普通公园进行改造,是既节约资源,又能实现公园防灾功能的最优途径.本文针对城市现有普通公园的特性进行适宜性分析后,重点对适宜进行改造的普通公园应如何进行改造进行了探索,使改造后的公园能有效的实现平灾结合和应急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8.
马聪玲 《城市》2015,(3):53-56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是指供城市居民共同享有的休息、娱乐、游憩的空间场所和设施,是政府提供给居民享有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对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意义重大。城市休闲空间可以分为私人休闲空间、半公共休闲空间、公共休闲空间。从旅游利用的角度对城市休闲空间进行分类,城市公园、沿街绿地、步行街区、滨水区等均属于公共休闲空间。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政府或其他团体建设经营,融休闲游憩、环境生态、园林艺术、科教健身、文化艺术和防灾避难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绿地。  相似文献   

9.
张雪菲 《城市》2009,(8):71-74
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震前预报发布后或震时为受灾的人民群众提供应急疏散和临时生活的相对安全的场所.是城市总体规划、综合防灾管理的重要对象。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包括城市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城市各类绿地、防灾据点等。我国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都必须规划建设满足避难需求的各类地震应急避难疏散场所.并对其实施有效管理.使其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国范围内汛期的到来,以及极端天气频发的现状,建立并有效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应急预案,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国土资源网目前请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专家刘传正,从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防灾预案启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为我们介绍了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并指导大家对自己家园的地质环境安全进行自我诊断,保障自身安全,本刊刊载此文希望对当前开展的地灾防治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当下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人类健康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空间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具有重大意义,而目前,从局地效应角度研究城市生态空间对热环境影响还比较缺乏,影响城市生态空间降温效应的因素还未明了。因此,本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对广州市中心区生态空间进行识别并反演地表温度,定量刻画城市核心区内部生态空间的降温强度,以探讨广州市生态空间斑块结构特征和空间布局对周边环境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⑴生态空间与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高低值耦合分布趋势,生态空间越集中连片分布,越有利于促进局地热量扩散,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⑵生态空间对周边环境降温强度主要由其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位置共同决定,当生态空间的空间结构特性保持一定时,其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对缓解周围城市热环境的作用也有所差异。本研究揭示城市生态空间的结构特征及其周围环境对冷却效应强度的影响机制,为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共空间是城市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为居民提供的公共空间缺日渐匮乏,其中生活性街道空间的消失最为典型。本文以兰州市十二条生活性街道作为研究对象,从居民使用视角入手,结合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对城市街道生活空间景观的评析,概括总结了当前兰州城市生活性街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从可识别性、舒适感、安全感与可及性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设人性化生活性街道景观的优化建议,力求通过增加空间节点在居民生活中的互动特性,营造充满活力的城市人居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村镇地区灾害频发、损失严重,编制综合防灾规划的意义重大,但具体编制工作仍举步维艰。本研究认为村镇综合防灾规划具有独特性,不能完全照搬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村镇综合防灾规划的困境在于指导性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编制体系不够完善、管理实施困难。本文借鉴了美国和日本地方综合防灾规划的经验,指出我国村镇综合防灾规划对策在于完善规划法律体系、完善规划编制体系、突出规划的实施性、重视防灾避难空间建设、探索规划实施的新机制等,并以神农架松柏镇为例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缓解人车冲突和构建宜步行空间备受关注。文章选取陆家嘴金融区作为案例,通过小陆家嘴的空间发展梳理、空间结构分析和空间现状调研,指出中心区空间存在空间格局机动化,主轴切割城市空间,以及公共空间节点与步行系统脱离等问题。同时采用图解和空间句法等方法,对比研究TOD模式、巴黎德方斯、维也纳多瑙新城、伦敦金丝雀码头等一组基于公交化和步行化理念开发的城市中心区,提出优化中心区步行空间的主要内容在于构建宜步行的交通结构,提升公共交通对步行者的支持和塑造能激发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间。基于此,提出包括立体化交通策略、站厅核策略、可见即可达的步行空间主节点策略等适用于当代城市中心区空间重塑的措施,为后续中心区建设和改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为认真做好2014年地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日,通江县国土资源局开展全县地灾害防治工作大检查。本次检查涉及49个乡镇840个地灾隐患点。一是检查地质灾害防范御预案和应急预案编制情况;二是检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排查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情况;三是检查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四是检查乡镇防灾工作开展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情况;五是检查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和值班人  相似文献   

16.
<正> 城市出租汽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公共汽车、电车、小公共汽车、城市轮渡和地铁等交通方式共同组成城市客运体系。其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方便人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城市出租汽车是以道路为车间,以居民出行为服务对象,并且高度流动分散,单人单车作业,形成相对独立的服务空间,使出租汽车市场治安  相似文献   

17.
罗晓娟 《城市》2008,(9):53-5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城市已成为当前社会建设的新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城市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高度重视居民住房问题。稳定房价、解决居民住房困难、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是事关民生、事关区域和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大事。  相似文献   

18.
城市建成环境的步行性水平对于促进绿色健康的步行出行方式及提升居民日常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步行性测度方法的研究也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根据影响步行出行的主要因素,从步行环境感知、步行空间可达性和社会文化因素等3个方面对国内外步行性测度方法进行总结和比较,认为3类方法各有优势和缺陷。建议应针对国内城市建成环境和居民行为特征,深入研究步行性测度计算方法的改进和提升,细化研究人群,提高测度的准确性。同时应考虑行人对步行环境的主观感受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步行性测度的影响,构建一个兼顾步行可达性、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等多方面的城市建成环境步行性综合测度方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快速城市化和地震灾害频发的背景下,绿地系统的防灾避难功能得到极大重视。高校是城市中人口密集区域之一,又是国家人才的集中地,高校绿地系统应急避难机能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对福州大学绿地系统应急避难的机能进行分析,首先调查并统计整理了福州大学旗山校区的各项基本数据;其次运用Arc GIS的空间技术分析手段,分别以服务半径300 m、500 m计算缓冲区所覆盖面积;最后对绿地系统进行可达性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福州大学绿地避难系统基本满足紧急、固定的避难场所要求,但生活区和教学区人均避难面积相对较低;可达性方面教学区最弱,运动区最好。通过得出的结论,为提高该校园应急避难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为切入点,通过对影响社区居民归属感因素的研究,运用量表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现状进行描述,针对当前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的现状,制定可行性的策略,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完善社区居民社区服务体系,加强对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培育,从而推动我国城市和谐社会和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