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伴     
戴海 《老年人》2009,(8):29-29
在公园,在街市,在林荫道上,在旅游途中,到处能见到一对对老夫妻,或相扶,或相随,或在前头耐心地等候。他们有个质朴而亲切的称呼:老伴。  相似文献   

2.
一天之中,我偏爱黄昏。喜欢这样的感觉,在黄昏时分,夕阳透过半卷的窗帘,洒在幽暗的房间里,挪一把椅子,在角落里,闲适地蜷在里面,放一段轻音乐,静静地任思绪沉淀。或者在一个夕阳好的黄昏,静静地站在朝西的阳台上,看西部那缤纷的天空——作一幅“立尽斜阳图”。  相似文献   

3.
安可 《中国扶贫》2016,(9):44-44
五十三年前的阳春三月,准确地说,是三月五日这一天,当天的《人民日报》,刊登了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学雷锋纪念日”便由此而诞生,紧接着,一个声势浩大的学雷锋热潮奔涌而来,席卷全国。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尽管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理念在更新,可雷锋精神始终没有丢,始终得到民众的道德认同,并成为一种道德血液,在发扬,在传承。  相似文献   

4.
幸福实验     
站在人群中,每个匆匆而过的身影如风,似乎随时可以勾起往事几许,在岁月的容颜上增添淡淡的纹理,优雅而精致。我说,就让我这样优雅的老去,坐看云卷云舒,笑看落花流水。为此,在每个季节都有一种独特的芳香,那是天空的味道,在平凡而庸倦的日子里把老歌回放,盛开于旋律中的花朵,在沉迷中不知觉的香气四溢。  相似文献   

5.
在非洲一个叫撒拉的小镇上,有一位叫布基的老人,布基的一生都过得很不愉快。究其原因,无非是他人生的许多目标都没有实现。因此,布基的一生,都是在极为郁闷与烦恼中草药度过的。好在,在布基临死前一段时间里,他终于认识到,其实自己的一生,他并不比旁人少多少,甚至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世上还有很多不如他的人。这时他才醒悟到,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红薯     
在记忆中,小时候似乎没吃过什么零食,除了米饭,吃得最多的就是红薯了。红薯味美,营养丰富,产量大,在缺粮时可糊口,又可以用来养猪。因此,红薯在家乡比较常见,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我对红薯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不光是因为小时候吃得多,更因为它在我命运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旧社会,一些有钱的男人婚后瞒着夫人,在外面不仅寻花问柳,而且金屋藏娇,包养外室,供其玩弄。这种现象在新中国已销声匿迹三十多年。然而,近年来这一丑恶现象又死灰复燃,且呈蔓延之势,在全国,特别是沿海地区甚为严重。同时,旧有名词又逐渐被“二奶”、“小蜜”、“地下情人”等时髦名词所替代。现在,这种丑恶现象不仅发生在基层,而且已发展到中层、高级领导干部这个层次。  相似文献   

8.
幸福     
王蒙 《金色年华》2010,(6):60-60
小的时候,和妈妈在一起,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病也是一种娇纵,一种补偿,一种享受。 幸福和爱情包围着每一个人,年幼的人将会得到,年老的人可以补上;年幼的人快乐成长,年老的人补度青春。而年轻的人,正当年华的人,充满青春活力的革命的人,简直是泡在幸福的海洋里,行进在幸福的山谷中,你只需要去拥抱,去迎接,去呼吸。幸福就像泥石流,幸福就像瀑布,从天而泻,滚滚而来,大珠小珠,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9.
风尘壶口     
林岩 《老人世界》2014,(6):41-41
惊心动魄的黄河壶口,在未眼见之前,早已神往。当年到郑州,说是要去看黄河,我以为看黄河就是去看壶口,不然,跟看闽江、看长江有什么不同?等到花园口一看,才知道壶口不在这里。同样是黄河,其实大不一样。黄河,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养育着黄河流域的无数生灵。而在花园口看到的黄河,浑浊一片,流淌在中原大地上,历经沧桑,饱受磨难,满脸皱纹,伤痕累累,步履蹒跚,老态龙钟。  相似文献   

10.
善,温暖世界     
在我们身边总会有很多的善,或大或小。正是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善,让他人感动,让社会和谐。善,是个人精神品质的体现。在震后的抢险救灾中,千千万万的人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或大或小。陈光标第一时间亲自带领大型机械赶到现场救灾,是一种善。即使在很多社会公益上他有炒作之嫌,但这又怎样?做了,那就是善。  相似文献   

11.
张鸣跃 《老年世界》2013,(18):16-16
1935年,美国田纳西州。 一个庄园墙外林中,一对恋人在谈话。他,18岁的戴维斯,她,18岁的亨德森。 和一般的恋爱场景不同,她,面无表情地坐在石头上;他,傻傻地靠在她身后的树上。没说几句话,每对一次话都要停好长时间,没有羞涩,也没有笑意,比陌生人只多了点互不离开的荒诞。  相似文献   

12.
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察起来。  相似文献   

13.
刘珏欣 《金色年华》2013,(12):54-56
他怀揣着一颗勇敢的心,他的信仰在空中飘扬,他想要怒放的生命,他要飞得更高。他笑着哭,他像个孩子,他总是边走边唱。他在长安街上高唱北京北京,在旅途中追问我该如何存在,在春天里低吟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他在彼岸,今天,他在这里。他是汪峰,我们这个时代的灵魂歌者。汪蜂的音乐有抗争而不颓废,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9·11事件的7周年,以美国为代表的反恐阵营也已向恐怖分子高调开战7年了。然而,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报道似乎显示,恐怖活动并未放慢脚步。就近期来说,在巴基斯坦,8月21日,旁遮普省军事重镇瓦赫连续发生两起自杀式爆炸袭击事件,造成562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在苏丹,8月26日,一架民航客机在苏丹西部达尔富尔地区被不明身份的恐怖分子劫持。在印度,9月13日,令人恐怖的连环爆炸案在新德里此起彼伏,已造成过百人死伤;在伊拉克,9月15日,迪亚拉省一名女子在宴会上引爆炸药,造成至少20人死亡,30人受伤,就在当天早些时候,两部汽车炸弹在巴格达的中心地带爆炸,导致12人死亡,32人受伤。这些恐怖分子视生命为儿戏,如此丧心病狂,到底为了什么?面对严酷的事实,人们在寻找和求解恐怖分子的作案动机。  相似文献   

15.
有一件事情,现在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虽然它发生在我天真无邪的童年,却是我人生中一堂生动的课。 有天晚上,我去邻居家做客,直到很晚才回家。邻居家很远,在山谷的另一边。我回家的方向,正径直对着我家房子的前门。通常,在回家的路上我总能看到母亲房间的窗户有灯亮着,我知道,那是父母在上床睡觉前,为晚归的我打开的一盏指明灯。  相似文献   

16.
祖丁远 《炎黄世界》2013,(1):43-43,47
人民日报社前社长胡绩伟同志,因病于2012年8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病因是心衰、心梗。 当时我读此消息,顿时惊呆了。9年前,胡老夫妇来南通疗养治病的情景,他老人家谈笑风生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胡老还未满百岁,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我还是不大相信,因为不久前我从电话里还听到胡老开怀的笑声,接着他的夫人狄沙告诉我:“今年胡老身体特好,精神愉快,未进过医院。他常念叨南通、想着你们呢。”是的,在我印象中,胡绩伟老—直在忙于写作,他是头脑清晰地口述,由朋友姚监复记录整理,我常在国内外报刊上读到他们的文论。是的,我知道胡老还有许多文章在写。  相似文献   

17.
百年奥运,圆梦中华。2008年3月24日17时46分,奥林匹克圣火在希腊圣坛熊熊燃起,第29届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以“和谐之旅”为主题,点燃激情、传递梦想,飞扬在全球广袤的天地。它承载中国人近百年的期盼,凝聚一个民族的光辉,在世界飞翔,在华夏传递。  相似文献   

18.
崇尚生命     
我在院子里,观察一只蛹,如何变成蝴蝶。那只蛹咬破了壳,全身湿软地从壳中钻了出来,它的翅膀蜷曲皱缩成一团,它站在枝桠上休息晒太阳,好像钻出壳已经用了很大的力气。它慢慢地、慢慢地,伸翅,飞了起来。它在空中盘桓了一下子,很快地找寻到一朵花。它停在花上,专注、忘情地吸着花蜜。——这是林清玄在《打开心内的门窗·蝴蝶的种子》中的描绘。  相似文献   

19.
月色淡淡     
在夹边沟(作者1957年至1959年以右派分子身份,在甘肃酒泉夹边沟劳教农场改造——编者注),有过两次难忘的邂逅。 一次是在领取邮包的时候。农场里每个月有一天,在场部分发邮包。谁有邮包,名字写在小黑板上,收件人收工回来看到,可以在晚饭后、“学习”前的那段时间,去排队领取。人多,邮包要检查,所以等的时间长,学习会往往迟到,但不算犯规。  相似文献   

20.
蝉鸣夏枝     
陈树庆 《老年世界》2014,(15):33-33
进入仲夏,骄阳似火。午饭过后,斜倚在卧室床背看书养睡,一声嘹亮的蝉鸣,划破小区的宁静,传进耳膜,让人感受到田野般的纯然和清凉。我静静倾听着这蝉声,心中涌起涟漪阵阵,曾经的蝉鸣又在耳畔回响,在那声声悠扬的呜叫声中,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夏日午后,乡民手摇蒲扇在树荫下或蹲或坐,唠家常话桑麻,或扯一竹席在树下躺着静听蝉鸣,一只只蝉在绿荫里引吭高歌,大展才情,蝉声掠过树梢,似乎在向人们炫耀自己转瞬即逝的青春和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