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诸多的文学作品中,爱情是一个主要的表达主题。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关于爱情观的呈现也存在一定的不同。本文主要探讨杜拉斯的爱情观与中国传统女性爱情观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庞玲 《职业》2016,(12)
在高职院校中,虽然大部分女生的爱情观都是比较成熟的,但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惑。本文以女生为例,探讨了在高职阶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文学作品的爱情力量帮助学生建构健康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3.
刘雪莲 《现代妇女》2014,(3):136-136,142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著名爱情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祝")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爱情故事,两部作品代表着中外爱情的精华,都歌颂了爱情的唯美与纯真,其中的爱情忠贞不渝,情节跌宕起伏、发人深省。为后人的爱情观树立了标榜的对象,同时也让人思索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4.
《黑王子》是默多克创作中期以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纠缠不清的爱情关系为重要主题的一部作品。其中的四位女性人物都渴望拥有完美的爱情,但因斯芬克斯因子的作用而走向殊途,同时展现了文本中女性人物"唯我主义"爱情观的的消融到向善的爱情观的重新建构的过程。由人性和兽性因子组合而成的斯芬克斯因子是文学作品解读与阐释关键点。斯芬克斯因子通过理性意志、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之间的伦理冲突决定了人类伦理选择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历史中的价值。本文指出,《黑王子》中爱情主题在斯芬克斯因子作用下展现了默多克作为道德哲学家对于女性爱情观的主张,唯有打破兽性因子控制下的"唯我主义"爱情观,把充满爱的目光投到外部世界,才有可能达到"善"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诗经》的爱情观对后代爱情诗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历代对《诗经》的爱情观都有继承与发展,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不同,不同时代的诗词形成了不同的爱情观。本文拟就近代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容的爱情诗所体现的爱情观,通过与《诗经》爱情观的比较分析,从追求爱情的方式、爱情的表达方式、坚守爱情的态度、失恋女子态度等角度,透视近代诗词对《诗经》爱情观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荆棘鸟》中生动的描画了三代人四位女性的感情经历,通过对玛丽、菲奥娜、梅吉和朱丝婷的爱情观以及她们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爱情追寻的剖析,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遥远的古希腊开始,先哲们已经开始歌颂爱神、探讨爱情。系统的爱情观在柏拉图的著述中已经论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会针对柏拉图式恋爱从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其含义,并给现在人的爱情观产生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文学作品给大众读者勾勒出美丽的湘西世界,奇妙的景色,善良淳朴的湘西儿女,还有他们热烈真挚的爱情。这些爱情在偶然和必然的因素下,令人叹息。但是,在这热烈真挚的爱情背后,跃动着是原始的生命力,它在爱情中燃烧、绽放,在死亡中成为永恒。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莎士比亚所处时代与哈姆莱特所处时代进行比较,看出后者应处于带有些许人文基因的中世纪,进而对文本中哈姆莱特人文性、爱情观进行分析,凸显其"准人文主义者"之形象定位。  相似文献   

10.
爱情贯穿于贾平凹作品的始终,是他创作的灵光,烛照山他的内心世界,通过对爱情细腻,入微的描写体现出了作品中主人公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对爱情的细致描写折射出作品中主人公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叙述的三段爱情关系的发生及最终失败,体现了劳伦斯的爱情观,他认为完美的两性关系应具有肉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追求爱情的主动性和男女双方的相对独立性。这篇论文中,笔者将分析劳伦斯的爱情观及其形成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的时代中,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也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对人性善恶的揭示,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莎士比亚的名剧《李尔王》就是一部有关人性善恶问题的作品,作品中的主人公李尔历经了从恶到善的人性蜕变,在这过程中,莎士比亚在描写人性险恶会给自己带来灾害的同时,也表达了人生要想获得价值,那么必须要去超越自身的精神这一思想。本文主要论述了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中存在的人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发展的关键阶段,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有更加成人化、更加生活化的需求。其中,对爱情的需求以及对异性的好感让很多学生开始对爱情观有自己的认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还要从价值观的引导方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爱情观建设的条件。只有通过科学的引导与恰当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在合理避免早恋的过程中提升爱情观建设的科学性。语文教育是一门生活化的教育,同时也是历史性的教育。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语文教材来培养学生健康的爱情观,同时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4.
吴美洋 《现代交际》2014,(10):70-70
《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与《爱情故事》中的詹妮,展现了美国女性在战争与和平的不同的生存状态下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她们坚贞不移的爱情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她们的爱情也成为了女性们所追求的理想爱情。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作品中对情节的要求,除了其真实性和典型性,还要丰富性和生动性。恩格斯十分推崇"莎士比亚剧作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那种单调,呆板,枯燥乏味,平淡无味,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的的小说情节,是绝不受读者欢迎的,情节只有具备了丰富性,曲折性,才能引人入胜,产生艺术感染力。所谓的"文贵曲折,无巧不成书"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消费主义盛行,消费异化现象屡见不鲜,爱情也未能避免,由此在两性交往中产生了一种新现象——消费式爱情。消费式爱情是指人们以身体性感度和感性表象美为资本展开的感性表象诱惑,进而吸引异性产生一种类似"爱情"的交往并从中获利,爱情沦为人们获取自身利益的诱饵,其本质是一种异化的爱情。长此以往,人们将陷入爱情功利化、幸福观扭曲的伦理困境。要摆脱这种伦理困境,必须倡导健康的爱情观及保持良好的爱情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17.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写的《傲慢与偏见》是以家境一般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她另外四个姐妹们的爱情与婚姻为线索,到底哪个在爱情中应该放在第一位。本文就小说中的四段不同婚姻来分析他们各自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18.
以叶芝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诗歌《当年老时》为蓝本,叶芝爱情的绝美哀怨正面的反映了现今社会爱情观的扭曲。  相似文献   

19.
文中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要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摆正恋爱与学业的关系,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一种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贡献,从而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相似文献   

20.
杨晖  刘洋 《现代交际》2012,(10):72+71
中、日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和夏目漱石都曾在自己的小说中有过对爱情的描写,本文从《伤逝》和《门》两部文学作品,分析两位文学大师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对爱情的阐释。只有把人性的改造和社会的革命结合起来,才能解释爱情的迷茫,找到爱情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