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犯罪社会学视角提出"整合性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演变的主要过程,即个体极端化、组织动员和机会利用三个阶段。在理论上,这三个阶段之间的递进转化取决于压力、社区解体、互动学习、组织动员、机会利用五个要件的相互作用。这一理论框架改进了既有研究中的概念在分析和操作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演变过程的完整解释。同时,它对"恢复社区支持和约束功能"的强调,对"化解意识形态/制度矛盾"的重视,以及对国家在上述工作中作用的剖析,也可为相关国家更好地应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伊斯兰极端主义重要形式的圣战萨拉菲主义,正日益成为多数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思想基础和动员工具。考察圣战萨拉菲主义形成的历史根源,有助于理解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演变过程。从本质上看,圣战萨拉菲主义主要汲取和发展了中世纪和近代极端教派、沙特瓦哈比主义、现代伊斯兰主义的激进思想,是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与中东地区和国际政治互动的产物,在激化地区冲突与暴力恐怖活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于伊斯兰极端主义特质的认识存在含混不清的问题,基于伊斯兰政治思想的视角对比伊斯兰极端派政治思想家和伊斯兰温和派政治思想家之间观点的异同,对厘清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概念及其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埃及历史上四位重要伊斯兰政治思想家的主要观点,提出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核心特质是强调"真主主权"与现实世界的"对立性",鼓动"武装圣战"的"暴力性"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关于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讨论,也应当依据"对立性"和"暴力性"来予以定义和定性。  相似文献   

4.
哈瓦利吉派是伊斯兰教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极端宗教—政治派别,其极端主义思想曾在伊斯兰教历史上产生过严重的负面影响。作为宗教—政治派别的哈瓦利吉派虽已不复存在,但它所主张的宗教极端主义思想至今仍具有影响力,甚至被当代某些极端主义势力奉为圭臬。研究哈瓦利吉派及其极端思想,不仅有助于厘清中东地区极端主义的历史根源与思想渊源,通过正本清源认识伊斯兰文明和平、中正、宽容的历史传统,而且对促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文明对话与宗教交流、有效遏制和防范极端主义的滋生与蔓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表现、根源和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极端主义已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容忽视的一股逆流。从表现来看,活动范围的全球性、政策主张的极端性和行为手段的残忍性构成了伊斯兰极端主义的主要特征。从根源来看,宗教保守思潮是伊斯兰极端主义形成的思想基础;经济边缘化和贫困化处境是极端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催生极端主义的外部根源。从现实困境来看,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复古主义倾向与复杂现实难以对接,无力承担经济复兴重任,难以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从长远来看,伊斯兰极端主义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有关各方仍需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特征之一为全球化.无论是温和派还是极端派,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都主张不分边界与民族,最终建立大一统的伊斯兰神权统治.因此,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追随者,都热衷于伊斯兰运动的全球化.作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派别的发源地,埃及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全球化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势力全球化的一个生动的缩影,这一过程催生了类似基地组织这样的全球性伊斯兰恐怖组织.  相似文献   

7.
"忠诚与抗拒"是伊斯兰教教义中有关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关系以及穆斯林内部关系的重要原则之一。本文首先回顾了前伊斯兰时期和伊斯兰教创立后"忠诚与抗拒"概念的演变,并以社会运动理论中的框架化理论范式为视角,考察现代伊斯兰教萨拉菲派对"忠诚与抗拒"概念的阐释,分析这一概念由社会关系准则向宗教信条转变进而演变为政治动员工具的过程。现代萨拉菲主义对"忠诚与抗拒"原则的极端化诠释主要表现为要求穆斯林与其他群体隔绝,以正统自居来判定其他具有非萨拉菲主义倾向、不实践"忠诚与抗拒"原则的穆斯林为"悖信者"。被政治化诠释的"忠诚与抗拒"原则逐渐成为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核心概念和极端组织开展政治动员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以来,极端组织在也门的发展十分迅速,使也门逐渐成为极端组织新的"策源地"。从国内方面看,也门政局长期动荡、派系林立、部落势力坐大、社会经济发展缓慢、部落暴力文化盛行等因素为极端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土壤。从国际方面看,也门周边长期动荡、美国主导的反恐联盟投入严重不足及反恐手段功利化,使极端组织的发展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从极端组织自身来看,"基地"组织的策略改变增强了其生存能力,它与"伊斯兰国"组织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进一步刺激了也门极端组织的发展。也门极端组织的发展不仅挑战也门政权的政治合法性,使经济和社会形势进一步恶化,政治对抗和教派冲突不断激化,而且导致也门反恐形势更趋复杂,严重影响地区安全局势。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特征之一为全球化。无论是温和派还是极端派,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都主张不分边界与民族,最终建立大一统的伊斯兰神权统治。因此,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追随者,都热衷于伊斯兰运动的全球化。作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派别的发源地,埃及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全球化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势力全球化的一个生动的缩影,这一过程催生了类似基地组织这样的全球性伊斯兰恐怖组织。  相似文献   

10.
近年特别是9·11事件后,"伊斯兰威胁论"在西方世界再次得到响应.本文试图说明这种论点的错误在于忽略了当代伊斯兰世界面临的历史困境和社会根源,而正确的方法是从结构的视角出发来研究伊斯兰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将它放在社会和国际背景的约束下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1.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兴起是国际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发展的新动向。在"伊斯兰国"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它与"基地"组织的关系经历了合作、隶属、离心与自立的历史演变。目前,这两个恐怖组织为争夺全球"圣战"运动的主导权和正统性,围绕领导权威、话语叙事和国际声誉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反映出二者关于全球"圣战"运动围绕首要敌人、核心关切和暴力程度的路线分歧与战略较量。"伊斯兰国"组织与"基地"组织双煞并立的两极格局导致国际反恐形势日益严峻,也使得国际秩序和地区安全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不断加深。对此,国际社会需要审慎研判"伊斯兰国"组织与"基地"组织之间合流、分立或共治这三种可能的关系发展趋向,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规范性身份、力量性身份、调整性身份不仅是"博科圣地"基于不同利益所体现出的三种身份构成,而且也影响到该组织在其"理念世界""行动世界""真实世界"中的策略选择.在规范性身份下,"博科圣地"通过反西方现代文明、建立"哈里发伊斯兰国"、暴力"圣战"的意识形态,在文化批判与族群认同等因素中构建话语实践;在力量性身份下,"博科圣地"通过与政府的安全治理博弈,该组织的名称、"面目"、派系、归属均处于变化之中,建立了从"等级制"向"网络化"转变的组织结构;在调整性身份下,"博科圣地"先后存在的社区治理、"以战养战",以及"伊斯兰国化"的倾向体现出该组织更为真实的一面.对"博科圣地"的身份构成与策略选择的分析有助于外界理解这一组织的运作模式与斗争方式,继而为打击和瓦解该组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间主义"作为当代伊斯兰世界思想文化界的主流思潮之一,重申伊斯兰文明带给人类的首要信息是和平中正,伊斯兰教反对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应当开展平等的对话交流,认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和平相处、友好交往是人类共同发展和世界持久和平的基础.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中间主义"思潮对于维护伊斯兰各国民族的团结进取、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朝觐不仅是全球穆斯林的宗教功课,也对圣地所在国沙特与穆斯林所在国的双边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伊斯兰朝觐在中国与沙特关系发展的重要节点上均发挥了纽带作用。自1955年以来,伊斯兰朝觐在四个历史阶段先后发挥了"生命线""打头炮""润滑剂"和"新边疆"的作用。总体来看,中沙双方的交往从最初的纯宗教领域到宗教与非政治领域并举,直至迈向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与文化等多个领域。随着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伊斯兰朝觐逐渐在两国关系中回归宗教本质。两国只有在朝觐管理上相互配合并加强合作,才能促进全球朝觐治理的优化和中沙发展战略对接。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国"组织在利比亚的扩张是该组织海外扩张的典型案例。在利比亚政局持续动荡的背景下,"伊斯兰国"组织试图在利比亚复制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扩张和管理模式。然而,"伊斯兰国"组织外籍极端分子同利比亚当地部落之间的矛盾,以及该组织在利比亚有限的物力和财力,成为"伊斯兰国"组织在利比亚扩张受挫的重要原因。宗教极端主义既是"伊斯兰国"组织扩张所依赖的意识形态工具,也是其扩张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在世界多地呈现蔓延态势,对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各国安全构成威胁。在西非地区,集宗教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于一身的"博科圣地",对尼日利亚及其邻国的安全构成严峻挑战。"博科圣地"在尼日利亚北部的兴起和蔓延与伊斯兰主义在西非地区的历史积淀和现代勃兴密切相关。尼日利亚民生问题积重难返、国家治理薄弱和国际伊斯兰极端势力渗透等因素,催化了"博科圣地"的异变。布哈里总统上任以来,尼日利亚应对"博科圣地"问题的举措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改善北部落后与贫困、降低青年失业率、加强地区和国际反恐合作等方面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在后冷战时代,宗教极端主义成为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重大挑战,其中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影响较大。伊斯兰教作为俄罗斯的传统宗教,在促进社会稳定、巩固家庭和精神道德价值观方面发挥着积极意义,但伊斯兰教政治化也助长了激进的一面。在转型期的俄罗斯,伴随着伊斯兰复兴思潮与运动的兴起,伊斯兰极端主义也得以滋生并迅速蔓延开来。俄罗斯的伊斯兰极端主义趁转型之初联邦中央政权式微而企图推动北高加索地区独立,建立所谓的“伊斯兰国家”,从而给俄罗斯国家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在全球伊斯兰极端主义泛起的背景下,伊斯兰极端主义问题在俄罗斯一直存在,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18.
(四)极端主义 儒家讲中庸,佛家讲中道,“四人帮”时老批折中主义,实际上正如孔子所言:“中庸不可能也。”中国可能是自然经济的小生产持续太久,人们缺少眼界,容易偏激;近几百年来游民泛滥,更是热哀极端。然而长期生活在宗法网络中的人们个性萎缩,虽然思想偏激,但不敢表现出来。是群众运动把极端思想付诸现实,使人们认识到极端主义的恐怖。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和冲突的历史形成了双方相互的敌对,使双方的冲突成为"自我证实的预言".美国新帝国战略体现了地缘政治的复归,激发了伊斯兰世界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具有深刻伊斯兰色彩的反美力量在伊斯兰世界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伊斯兰国"组织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之外最大的分支,西奈分支源起于2011年埃及乱局之后的西奈半岛。该组织虽然在2012~2013年经历了埃及政府的数次打击,但仍然依靠其主要力量在西奈半岛地区迅速发展起来。"伊斯兰国"组织西奈分支的发展离不开埃及国内特殊的极端主义历史背景,同时受到西奈地区贫困社会现状的刺激,更受到埃及军队在西奈地区反恐举措失当的影响。"伊斯兰国"组织西奈分支的源起和发展,为分析"伊斯兰国"组织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以外的扩张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案例。在中埃经贸交往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伊斯兰国"组织在埃及的滋长和扩张带来的地区安全隐患,更值得中国持续关注和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