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癌症临头——病房里的女人心思 当人得知自己患上了某些疾病,比如癌症,那他往往会本能地在瞬间默语:“我的生命倒记时了?是读年?读月?还是读分?读秒?”  相似文献   

2.
人在草木中     
很久以前读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烙新茶》,其中两句是被爱茶人多次引用的诗,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读者诸君请勿见笑,我从来不是高雅的人,我读这两句诗时,那笑意从心底冒出来,仿佛打了一个饱嗝一样。  相似文献   

3.
读书与悟道     
杨炀 《老人世界》2008,(6):28-28
近日读《庄子》,书中有一段话颇令人深思:齐桓公坐在堂上读书,有一个正在做车轮的木匠放下推凿走了过来问道:“请问桓公读的是什么?”桓公:“是圣人的书。”木匠又问:“圣人还活着吗?”桓公说:“已经死了。”木匠听后不禁感叹地说:“既然圣人已死,那你所读的东西就不过是圣人的糟粕了。”桓公听他对自己所读之书竟如此轻蔑,心中就来了火,怒道:  相似文献   

4.
连心桥     
读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除了得到许多知识和趣味以外,还有极其充实的文化感受。从书名看得出来,著者黄永玉在那一群人里年辈较小,比那些老头都要小三五岁、十来岁,或者二十来岁,差一代呢。那些老头里,有同辈小友(现在也是老人了)可以平等相处甚至互开玩笑的。但多的是要恭敬执弟子礼的(有他的表叔沈从文呢)。  相似文献   

5.
幽你一默     
怎么知道是醉了呢?有两个喝得酩酊大醉的男士让警察抓走了。“警官先生,”有人问,“您怎么知道他们醉了?”“他们中的一个人在扔钞票。”“警官先生,那另一个人呢?”“他把钞票捡起来,又交还给那个人。”为嘛不结婚呢?“皮尔,你不是很喜欢女人吗,那你干吗不结婚呢?”“托穆,难道喜欢鲜花的人,就都得成为园丁吗?”(阎树声译)总得有人留下丈夫在看晚报,当他读完一篇题为《女子的寿命比男人长》的文章,便问妻子:“我真不知道为什么男人要先走一步?”妻子解释道:“总得有人留下来收拾衣服吧!”当财政部长新郎:“亲爱的,…  相似文献   

6.
唐义 《老年世界》2010,(7):27-27
不知不觉快到了“奔六”的年龄了,咋这么快呢?想想真的不愿意老。 每个人都想长寿,每个人都不愿意老,想起自己的孩提时光、少年岁月、青春年华,仿佛就在昨天。这时候,我才深切地体会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回想起十七八岁插队下乡的岁月,有苦有甜,苦的是难以承受的体力劳动,甜的是我正青春充满了憧憬和活力。收工回来或者阴雨天我可以读《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等等,一部几十万字的小说在煤油灯下几个晚上就读完。那是怎样一种活力呀。  相似文献   

7.
谷丰登 《老年世界》2008,(19):27-27
老汉年轻时爱读书,也读了一些书,最迷醉和欣赏的是那句“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诗句。 红袖者,美人也。在夜晚秉烛而读时,身旁有一美人相伴,空气中荡漾的是熏香、香茗的清新怡人的香味,这是何等雅致优美的画面。但遗憾的是老汉年轻时虽然通宵达旦,读书不少,但从来没有“红袖添香”一说,倒是常常独守孤灯伴书卷。  相似文献   

8.
古人历练人生分为四阶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倘若四项都非常完满,培养出的人就能德才兼备造福社会。很显然,“修身”属于古代培育人才的第一要务,这既是选拔贤良的基础。也是造福社会的重要途径。作为栋梁之才,修身不仅仅是读几本好书做几件善事。饱学,是内功;自律,则须内外兼修。几千年来,有个非常特殊的词常挂在中国人嘴边,那就是修身最高的境界——慎独。  相似文献   

9.
李涛 《金色年华》2008,(1):60-62
“如果有比清华更好的大学,那为什么不去上呢?”正在清华大学材料系读大四的鹤鹤,最近下定决心要出国留学。  相似文献   

10.
一轮明月共潮声□李佳那天回家,妈妈正在读表姨从香港寄来的信。妈妈不停地擦泪,她拉过我的手,慈爱地望着我说:“小佳,你看,表姨年近古稀的人了,还在香港天天念叨着故乡的亲人们。那把从故乡捧回的黄土,夜夜相伴在她的枕下。”我接过表姨的信,读着读着,眼前似有...  相似文献   

11.
情缘     
情缘编译/梁新惠图/伟元在街道拐弯处的那家杂货店门口,我停下车,急急忙忙地吃了早点,喝了几口咖啡,便直奔地铁车站,去赶我常乘的那趟车。上车后,我紧抓扶手,假装在读报纸,实际上我的眼睛却一直在留意周围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些常见的乘客,我们非常面熟,只是...  相似文献   

12.
彭永强 《老年世界》2014,(12):35-35
长命百岁是很多人的理想寿命,也常被用来祝福老年人乐享长寿。既然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活到一百岁的人,那当然也就寥寥无几了。然而,有一种现象却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长寿的作家,相比而言,是非常多的。  相似文献   

13.
李翰 《炎黄世界》2009,(6):61-61
读书将近70年,个中甘苦自知,愿将点滴体会写出来,供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参考。标题上那三句话、九个字,不是我的发明,是上世纪,我国杰出女陛、著名文学大家、优秀翻译家冰心前辈说的。那三句话,是她一生读书经验之谈。我晚年读书,遵照她的教导,获益不浅。那三句话中,“读好书”最重要,是核心。  相似文献   

14.
要不是读了几位中学时代的同学追忆40年前西安市几千师生集体排演《东方红》(1965年2月12日首演,到2月20日,共演出19场)的文章,过去的那一幕就只会永久地封存在某个记忆的角落,而且在岁月的剥蚀下日渐消失。这是一个不断加速并促使着人们去遗忘过去的年代,如果只是一味地“歌舞升平”,那还让人有些沉溺于当下并在岁月之流失中有所感喟,然而,当任何感伤的情绪都自觉地受到“排斥”时,“过去”也就自然关闭了它的大门。  相似文献   

15.
何怀宏 《中外书摘》2011,(12):27-27
偶尔读网,看到“牛顺容的博客”上的一段话:“随着网络论坛、博客的发展壮大,确实给广大网民提供了表达意愿、交流思想的宽广舞台……但是,网络上已经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那就是什么事都一窝蜂,凡是出现什么热点事件,数以万计的网民们蜂拥而上,很多人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甚至连事件的基本内容都没有搞清,就开始发表激烈、偏激的言论,相当多的用词都进行人身攻击,国骂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夫子萧育轩     
姜贻斌 《老年人》2005,(9):30-31
都叫他萧夫子。此人读了一肚子的书,也喝了一肚子的酒。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他这一辈子写了几百万字的小说。你如果不认识他,那没有关系,只要看见前面走来一个像电影中日本鬼子龟田大队长的人,而且远远地飘来一股酒气,那无疑就是他老先生了。萧育轩这一辈子,干过不少的行当。年轻  相似文献   

17.
排行资讯     
叶孝慎 《中外书摘》2008,(12):95-95
那年月,我读什么;寻觅词典;走向世界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8.
东方 《现代交际》2002,(3):18-19
读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看一部好的电视剧,最感人、最吸引人的往往是细节。而在人与人相处的行为艺术里,细节也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一个人给人的印象好坏,甚至一个人的机遇或命运,都与他的行为细节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常忆校园情     
W君长长的一封信,细细读了,又沉思良久,才提笔回信、不是不会写,只是不知道怎么写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对他那一份细致关怀的感激。他是我的朋友。如果说这种认定在以前还浸建了许多离愁别绪的水墨,那么现在明明白白吐露时却有一种返朴归真的自然。他愿意有我这样的朋友吗?如果说这句提问在以前还涂抹了许多矫情随意的油彩,那么现在乎平静静道出时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期待。细心如他的人,并不太多,是因为他习惯默视人生吗?沉默并不意味着平淡,象而后的虹,在电闪雷鸣后静静地浮现出来,有一种令人心悸的美。是的,如他所言,我…  相似文献   

20.
王国军 《现代妇女》2009,(11):43-43
那也许是世界上最高的邮路了,海拔两千米的悬崖.积雪遍地。那也许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邮路了,悬崖窄得只容一个人通过,稍不留神,就会摔个粉身碎骨。然而就是这样的大山,这样的悬崖,却有一个特殊的邮递员,一坚持就是二十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