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寻找方大曾     
《中外书摘》2014,(3):50-51
一想到那一天,那种紧张恐怖、死里逃牛的感觉就鲜明地回来了。第一次觉得如此接近死亡。我的右手和太太的左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不用看脸色也知道,两人都已经吓得半死了!  相似文献   

2.
青衫 《老年世界》2013,(22):15-15
朋友的彩扩店关门了,自从数码相机普及以来,他的生意就一天不如一天。我的照片,都存放在电脑里,想看的时候,打开文件夹,方便极了。  相似文献   

3.
买药退药记     
吴景 《女性天地》2013,(6):16-16
那一日在公车站等车。接到一份《血栓公益普查》的传单,无聊中看了一眼,“李嘉诚公益老年基金会”、“脑血栓”。几个大黑字抢入眼中,便又多看了几眼。年纪大了近期身体正有点不适,于是照着传单上的电话号码打过去问问。接电话的小伙子很热情,嘱咐我明天某时到某地参加免费公益普查。第二天上午我要去参加老同学聚会,并不打算去做什么检查。  相似文献   

4.
这个题目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已经很久了。细心的读者一看就明白,题目是借来的,无非置换了“关键词”而已。28年前,也就是1980年10月8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逝世前写于病床上的一篇名文,题目叫做《管的太具体,文艺没希望》。两天以后,赵丹死于癌症,享年65岁。在这篇文章里,赵丹十分沉痛地写道:  相似文献   

5.
乡下老家过周末袁仕友盛夏,烈日炎炎,城市里酷热难熬。一天,六岁的女儿晶晶向我要求:“爸爸,现在城里太热了,我想到乡下爷爷奶奶那里去。在那儿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到溪里洗澡、打水仗、看小鱼游泳,可好玩啦!”嗬,到底是我的女儿,小小年纪就对那给过我无限温情的...  相似文献   

6.
嘎尔迪 《老年世界》2010,(13):32-33
自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后,我心中最大的期盼就是能一睹上海世博会。 这样的机会在上海世博会开幕仅仅14天,就荣幸地降临到我的身边。 抵达上海的那晚,尽管住宿在远离市区一个条件非常简陋的旅馆里,可是一想到第二天就能亲临世博园,我那激动的心绪就已驱散了旅途劳顿的疲惫。  相似文献   

7.
弟弟17岁     
弟弟17岁□郭玉芝7岁,即将过去。弟弟的面容变得一天比一天坚毅,嘴边居然冒出了一抹胡须,像是对这个世界的窥探。于是,我知道弟弟真的要开始他那一份精彩的人生了。弟弟会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一遍又一遍地听《海阔天空》,然后很坚定地说:“姐,我要活出个样子给你看...  相似文献   

8.
彭期龙 《老年人》2009,(8):38-38
父亲65岁生日那天,我们几个做儿女的都赶回乡下为他祝寿。急急忙忙地吃了中饭,父亲就说:“你们在屋里耍,我看渔鼓去了。”原来,离家两里远的皮家冲有人大寿,请戏班子唱渔鼓戏。唱了几天,父亲天天都跑去看,自己生日这天也不例外。我爱人和我妹妹有点不高兴,责怪道:我们大老远回来陪你过生日,你却走了,以后谁还来陪你啊。父亲顾不上多解释,雷急火急地出了门。  相似文献   

9.
家信     
则上大学那阵儿,身边净是些新鲜事;又是刚刚离开家.一个人孤零零地在陌生的面孔里行走,很想念父母.在这两点的诱惑下,我恨频繁地给家里写信,几乎每周一封。父母看了欣喜而感动,便催促念初中的弟弟每信心复。我也就有幸在家信里体味一股股的温暖和爱意渐渐地,我和陌生的同单熟7,周围的风景看腻厂,业余时间也大部分给了排球、电影和书,给家写的信也就渐渐的少了。父母马、让弟弟写信来问。病了一’V怎么不来信了?天冻了,评些衣服!依旧是那些问候,却显得不那么亲切了。两家信仍不见少,一句句关K飞越干山万水来到我的身边。我…  相似文献   

10.
正1 2010年10月的一天,我从学校接小乐放学。上海的中秋还透着微微的暑气,小乐一路都在不停地说。这一年,他刚上小学,每次放学回家,都会滔滔不绝地给我讲学校里的新鲜事。不过,我没什么心思多听,诊所不停地打电话,催我回去。真不知道现在学校是怎么想的,3点半就下课。我拉着小乐上楼说:"回家就写作业,不许看电视,不许上网。妈妈一会儿下了班就回来做饭。"  相似文献   

11.
自从做了无羁无绊的自田撰稿人,日子便越发地显得单调和孤独起来。我29岁。田于16岁那年就参了军,一个人在外面我行我素惯了,再和父母住在一起不现实,就在外面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单元楼房。每天早晨从住处骑车来到父母家,什么也不管就在电脑前敲构思好的文章,一敲就是一天。晚上吃过晚饭,骑车回自己的住处,看会儿电视、看两小时书再构思第二天要写的文章,临睡觉时抽一根烟卷儿想想心事。这就是我的生活规律。晚上骑车经过一片树林,看很多热恋的男友相拥接吻,自己的心一点儿也不激动,感觉这事离自己很遥远。我就像一颗脱离轨道的…  相似文献   

12.
袁秀珍 《老人天地》2008,(12):37-37
小时候听三舅说,天堂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美国人钻到被窝里就能看电影……我感到非常新奇,就开始做美梦——憧憬着我们也能有这么一天。1978年我节衣缩食,托保定的外甥花280元钱买了一台组装的"宝贝"——14英寸黑白电视机。开机前,丈夫兴致勃勃地打扫客厅,买了瓜子沏好  相似文献   

13.
圣人的微笑     
女儿晚饭过后经常问我:"我晚上吃的什么?"一个标准的糊涂虫。考试的前几天她发疯地背题,成绩还算好,过后全忘,因此得了个绰号"忘得快"。可是那天我陪她去画画,她竟然指着伏尔泰的石膏头像说:"妈妈您看,像不像以前我家门口那个拾垃圾的老爷爷、十年前的事,这个"忘得快"怎么到现在还没忘掉?还是在女儿四岁的时候,我要每天早上送她去幼儿园。一天,我们刚走出楼门口,就见一瘦瘦的、弯腰驼背的、脏兮兮的耄耋老人,用那枯柴般的双手在垃圾箱里翻着,然后把易拉罐、纸壳、霉变的大米,在脚边详细分类。女儿走上前去,细声细气地问候…  相似文献   

14.
刘继荣 《老年世界》2008,(19):22-23
在德克士餐厅里,儿子问我有没有发现一个秘密。他说:“你看,那些爷爷奶奶,他们根本不吃,只是买给身边的孩子吃。”我一桌一桌地看过去,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5.
何君林 《当代老年》2014,(10):42-43
母亲年过六旬,今年从乡下来城里看我,我发现母亲这次来总是窝在家看电视。我问母亲怎么不下去走走,她无奈地说:“我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有坐骨神经痛的毛病,常腿痛,有时腰背也痛,这六楼爬上爬下怕吃不消!”  相似文献   

16.
陈昱文 《老年人》2004,(9):31-31
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小说,每当放学回家,把书包一丢,就只顾看起小说来。有时还把小说带到学校,上课也看。由于心思不在学习上,我的成绩直线下降,老师察觉到了,爷爷也知道了。一天,放学回家,我又把自己关在卧室里,如痴如醉地看起了小说。不知何时,爷爷站到了我的跟前,问:你在看什么书呀,看得这么着迷?”我有点不好意思,支支吾吾地说:“看小说。”爷爷又问:作业做了吗?”我漫不经心地回答道:“还没呢。”话音刚落,爷爷脸色骤变,严肃地对我说:“你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把课堂上的东西学好,有时间再看一些课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做事要有主次…  相似文献   

17.
在我生活中出现的第一朵情人节玫瑰,与爱情无关。那是二月的一天,季节犹自在春与冬之间徘徊。在拥挤不堪的公共汽车里,我好不容易抢到一个座位。我的身边,站着一个男孩,拿着一束红玫瑰。他把花束高高地举着,在挨挨挤挤的人头间,力求一席之地。车跌跌撞撞,他摇摇晃晃,有人推他一把,有人瞪他一眼,他就不断地向人道:“对不起。”看他的年纪,应该是学生。他为什么不乘出租车呢?莫非这一束花已经用去了他全部的积蓄?或许这束花就是他一点一滴积蓄起来的梦想。窗外,掠过灰蒙蒙的街景。有冷风一阵一阵,从破了的车窗里刮进来。车厢…  相似文献   

18.
一天之中,我偏爱黄昏。喜欢这样的感觉,在黄昏时分,夕阳透过半卷的窗帘,洒在幽暗的房间里,挪一把椅子,在角落里,闲适地蜷在里面,放一段轻音乐,静静地任思绪沉淀。或者在一个夕阳好的黄昏,静静地站在朝西的阳台上,看西部那缤纷的天空——作一幅“立尽斜阳图”。  相似文献   

19.
追着偶像流行剧的人会看《少年包青天》,他们每看一集就会在片尾与那英、孙楠的声音相遇一次,就在《只要有你》优美流畅的旋律里感受想像情深的云开雾散。我不看《少年包青天》,所以我和他们的歌声遭遇是在春节过后中央台在澳洲的晚会续集中看见那英穿着和春节晚会上一样的娇艳行头和孙楠款款深情地对唱,“从此也不用分开相爱的天和地,还能在同一天空月亮太阳再相遇。生命中只要有你,什么都变得可以,让所有流星随时都相遇……”这样绝美的想像太容易吸引你,和林忆莲的《至少还有你》像是上下篇,成为越发现实功利的世界里人们对爱惟…  相似文献   

20.
爱的味道     
几天前我就发现楼道里有。一股怪味,这几天似乎更加浓重了。晚上下班回来走在楼道里,我仔细闻了闻,断定:这股日渐浓重的味道是中药味,楼里的住户中肯定有人生病了,在熬中药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