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老杨的恶梦是从去年的8月15日开始的,在那之前,他是一个生活得简单快乐的江西赣州农民。他和妻子有四个子女,大女儿在老家务农,其他三个都在上海等城市里打工。那一天正是农历7月15日,乡下的鬼节,刚刚忙完祭祀的老杨突然接到二女儿的电话,说小女儿杨小云出事了。犹如晴天霹雳,老杨马不停蹄地赶到上海,心碎地见到了小云的尸体。  相似文献   

2.
一句话新闻     
他离休25年未报销一分钱医药费;他为帮扶贫困学生拿出自己工资和养老金5万多元,30多年如一日;他为了乡亲们行走方便,经常修桥补路。他,就是离休干部,原建始县景阳镇林业站站长陈泽书同志。  相似文献   

3.
徐云华 《老年人》2007,(4):19-20
今年65岁的危信民,是邵阳市新邵县溪口镇人。回乡前.他曾担任新疆昌吉市副市长。2002年,他回到湖南新邵后,退休不退志.把自己种植蘑菇的专业技术无偿地传授给乡亲们,带领他们走上了致富道路。  相似文献   

4.
任资林 《老年人》2007,(9):40-41
今年80岁的曹修元,是汨罗市物资局的离休干部,虽然已届耄耋之年,但他一直念念不忘老家雁塘村的父老乡亲,他把自己的晚年时光都用在了家乡的建设上,被乡亲们称为“贴心人”。  相似文献   

5.
在桃江县武潭镇五房湾村,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年过花甲的单瘦老人,身背绿色邮来,不辞劳苦地走村入户,把一份份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他叫薛太白,是乡亲们称赞的山村义务邮递员。五房湾村地处边远,交通不便,邮件投递困难,群众常为不能及时收到信件报刊而发愁。1986年,薛太白从金矿退休回村,就当起了义务邮递员。他自制邮袋,定时定点到公路边等候乡邮员,然后把接到的邮件直拨到户。乡亲们都说薛爹为村里办了一件大好事。一片赞扬声中,薛太白没有满足,他想到要进一步扩大无偿服务。村里南下打工的人多,因而汇兑多,书信往来也多…  相似文献   

6.
1924年,刘祚坤出生在鄂南咸宁石溪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父母相继被可恨的日本鬼子杀害。5岁的他成了孤儿,是同村的乡亲们将他拉扯长大的。7岁时,到了入学年龄的他却只能帮有钱人家打柴、放羊,靠卖苦力养活自己,因此他从未进过一天学堂。  相似文献   

7.
十几年前,淮北青年张力应征到淮南服役。在部队时,他看到当地的群众依靠栽培橘子赚了钱,致了富。三年后复员时,他也买了一些橘子苗带回了家,并以低于成本价卖给附近的群众栽培,希望乡亲们致富。谁知道几年后当这些树苗长大结果时,果实不仅不是淮南的大橘子,反倒像淮北的枳子。乡亲们的血汗自流了,张力为此十分着急。尽管他多次向乡亲们解释,仍有许多人不理解,并把张力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8.
文化宫     
《老年人》2002,(2)
漫画快活林后代德克森刚进入议会时,有一次听到他的对手在发言中大讲其家世,说自己的祖父是将军,叔叔是州立法院首席法官等等。德克森则说:“我为自己的家世深感荣幸,我是一对已婚人的后代。”(顺言)磁石和金子一块磁石遇到一块金子,金子见磁石无动于衷,感到不可理解,磁石回答说:“你错了,这世界上也有不爱金子的,我就是一个。”(陈修生)谜吃谜唐代的曹著,机智善辩。有位客人让他猜谜:“一物坐也坐,卧也坐,立也坐,行也坐。”曹著应声答道:“青蛙。”曹著也出一谜让客人猜:“一物坐也卧,立也卧,走也卧,卧也卧。”客…  相似文献   

9.
《公关世界》2023,(17):75-78
<正>陈明泽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色尔古镇五里村人。30年来,他义务为乡亲们带货带物、接送小孩,主动支援乡亲外出务工,帮助乡亲们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协助街道开展便民服务、法治宣传等工作,为社区各民族同胞和谐相处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拂晓 《老人世界》2014,(12):10-13
为了使40多年前插队落户时的乡亲们过上富足生活,两位年届六旬的老知青,一位放弃高薪返聘的外企工作,告别九旬父母和出生不满百日的孙女:另一位带着患脑溢血半身不遂的丈夫,双双回到当年下乡的那片黑土地,带领村民走现代化农业致富之路。她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乡亲们的赞扬。而她们也在释放余热和正能量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浙江江山市北面一个群山环抱的偏僻山村里,有一所只有一个人的卫生院,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在这里奋斗了10年。在那里,他既是院长,又是医生;既是护士,又是药剂师;既要坐“堂”,又要出诊……他叫戴清发,33岁,清瘦,一米六五的个头,戴副眼镜。1992年,家住江山贺村镇的戴清发,拿着江西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却笑不起来,家中的经济状况让父母为学费犯了难。乡亲们知道后,为他凑齐了学费,让他读完了大学。毕业后戴清发回到了家乡,在邻村只有6个人的横渡乡卫生院当起了医生。2001年,卫生院改革,他来到3公里外的破塘溪六村医疗点,成了独人诊所里的一名…  相似文献   

12.
沉沦毒海数载的广州青年黄伟金,在戒毒期间创作了一部1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这是国内第一部吸毒者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阿金说:创作的过程,是一个心灵滴血的过程,一个“增强免疫力的艰苦的精神治疗过程”。阿金相信,他的小说不仅能够“治疗”自己,而且能够“治疗”更多的“粉友”,同时警戒世人远离毒品!苦难少年的似锦前程72年6月,阿金出生于广东省增城市一个小镇的干部家庭。8岁时父母离异,他随父亲生活。父亲对他呵护备至,天天教他习毛笔字、画画。11岁时,阿金就能帮邻居写春联了,乡亲们都称他是“小神童”。阿金13岁…  相似文献   

13.
最牛的离别方式要属密特朗的:作为法国前总统,他有过N个情人,其中有一个和他生了一个女儿。他知道自己已经到了癌症晚期之后,带妻子和子女去了埃及,在尼罗河上坐船一周。之后又在法国南部乡村别墅与情人和私生女聚会。然后回到自己在巴黎的公寓里,把所有药都停了,一个人等待死亡降临。  相似文献   

14.
一世苦情感天地康振帅王来青在河南省桐柏县供销社,有个湘籍退休干部叫杨福乔。他精心照料疯癫的妻子,至今已有34年。他们结婚时,女的就已精神失常,而且还拖着3个孩子。然而,他们相濡以沫,相爱至深。在桐柏县,人人都说老杨是个大好人。我们慕名采访了66岁的杨...  相似文献   

15.
长缨 《老人世界》2010,(6):12-14
郑宜栋是江西省上饶市黄沙岭乡麻墩村人,在他童年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宽厚、温和的人,他开办的油坊深得周边乡亲们的信任。父亲的勤劳、能干换来了一家人宽裕的生活,但在郑宜栋17岁那年,一场突袭而至的变故,给他家带来了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16.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年届古稀的特等残疾军人朱彦夫,在妻子陈希永的搀扶下来到山东省淄博市的报告会场。这天,他拉家常一般说完自己身残志坚干事业的话题,又在如潮的掌声中用嘴巴衔笔写下了“为党增光,为国出力,为民造福”12个字,以坦陈心迹。回过头,他望了望坐...  相似文献   

17.
纯洁     
闻老师是一位长我近三十岁的老同事,由于对他特别敬重,他退休后,我常常去看望他。渐渐的,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不过他跟我谈起他与他妻子的故事,却是在他妻子去世之后。他妻子去世后那些天,他心里一直非常难受,在短短几天时间里,他就一连写了几十首怀念她的诗。他称小他10岁的妻子为"老杨"。说老杨虽然出身很苦,但天生一副好嗓子。而且天性活泼,人又特别聪明。家里供她读书,一直读到高小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街办小学教书。"那年头特别注重宣传,老杨能歌善舞,很快就引起了我们县文化馆的注意。1957年底,县文化馆要选拔一些业余文艺骨干,组建农村文艺宣  相似文献   

18.
荣归故里后,他千方百计为乡亲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已然成为乡亲们心中的当家人、带头人和精神支柱,是发挥余热、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热心人。  相似文献   

19.
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近半个世纪内先后将自己的5位亲人送到了军营。尽管她的两任丈夫都因当兵而献出了生命,但她无怨无悔,又将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先后送进了解放军这所大学校。乡亲们尊称她为“兵奶奶”。“兵奶奶”名叫张荣花,是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合水镇新桥村人。张荣花是个苦命的女人。1943年,她12岁时就到一户杨姓人家做了童养媳。丈夫叫杨大改,大她7岁。杨大改念过初中,在当时的新桥村算是个文化人了。他不想守在山旮旯里,也不想配个童养媳,但却拗不过父母,只得听天由命。不过,张荣花走进家门后,聪明能干,他很快就…  相似文献   

20.
刘文 《中外书摘》2008,(11):4-7
一生中最后一次题词 1997年7月,刚刚过完91岁大寿的杨尚昆伯伯,在举国欢庆香港回归的喜悦中,视察了河北省塞罕草原,又在承德绮望楼宾馆接见并宴请了隆化县的父老乡亲代表,了却了他老人家“到那里看望一下乡亲们”的心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