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秋媛 《现代妇女》2014,(11):399-399
本文以框架理论为研究依据,以新华社关于昆明火车站暴恐案的报道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报道进行分析,探析我国媒体在报道群体性暴力事件时如何进行新闻框架建构。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报道时间,媒体报道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以模式化的形态向受众报道群体性暴力事件。  相似文献   

2.
郭美美在微博上以“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身份炫富的行为,引发了中国红十字会空前严重的信任危机。本文将通过郭美美事件的相关报道,结合当代新媒体迅速发展、公众意识不断觉醒的时代特点,以传播学、广告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工具,分析当代危机报道中的现象,探究问题的原因、本质,试图找出此类危机报道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朝  康兰平 《现代妇女》2014,(11):409-410
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利益、文化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与冲突加剧,突发性事件频出。应对突发性事件,政府相关部门应与媒体达成齐心协力,达致和谐的互动和沟通,媒体应在第一时间了解真相,掌握事实的资料,在专业人士的指引下分析事态发展,以正确的态度报道预警新闻。与此同时,政府对媒体的预警报道应审慎对之,在对各方面的预警信息进行甄别筛选的基础上,对有效信息汇总并通过权威机构及时发布,第一时间做好应急应对,只有媒体与政府实现良性互动,抓住最佳的报道时机,从而避免预警不足或者过度,使得"预警新闻"能够充分发挥其服务民众、降低损失的功效,并在双方契合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传媒预警的制度保障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作为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我,每当看到报刊杂志上频频出现中小学学生自杀事件的报道时,内心便感到格外的心悸和沉痛,因为它宣告的是教育工作的重大失误。本文浅析了中小学生自杀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李梦 《现代妇女》2014,(6):301-301
事件通讯,是指以报道社会上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的通讯,它的写作报道主体是事件,因此在写作手法上具备一些由体裁决定的特点,在此文中,我们以第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万里跨国大追凶》这一事件通讯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早前,有学生传给我一份新闻报道,说某市发生一宗所谓“社工界劳务纠纷案”,据说因为是“首宗”,颇为引起关注,业界甚至有人将其上升为“社工维权”高度的标志性事件云云。据报道,事情主要涉及怀疑拖延社工工资或克扣工资问题。但报章简单的报道不能尽信,我也不好凭臆测多言,而报道中当事社工的一番话却引起了我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最近,糖醋活鱼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外国媒体也参与其中,批评中国的饮食文化。那么,媒体在这一事件当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我认为,通过对糖醋活鱼事件的分析,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媒介在报道中不可避免地加入自己的价值观,就像舞台上的演员,有自己的脚本。也就是说,媒介在报道中存在着中介化的问题,受众无法在媒介中寻找真相。更进一步说,我认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是不可能的,交流是无奈的。而媒体更不可能与受众进行完全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媒体曾多次报道猥亵女童事件。就在不久前,又发生了一起备受关注的深圳4岁幼童遭幼儿园保安猥亵事件。这些事件让人感到愤怒,更令家长拇洗。作为一名人口计生社工,我从内心深处同情受害女童遭遇的同时,认为这些事件也反映出幼儿性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中国公民赵燕女士在美惨遭无理殴打事件引起了国内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也受到了中国政府及其外交机构的高度重视。这说明维护海外华人华侨合法权益已日益受到中国官方和全社会的关注,使人心中感到快慰。因为很长时间以来,国家领导以及国内媒体在这方面的报道大都只是提醒出境中国公民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而很少听到中国驻外机构如何为海外华人华侨的合法权益免受或少受侵犯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
信息的黑洞     
近年来中国愈发进入了一个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时期。据《2005年社会蓝皮书》和《瞭望》周刊等报道,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从1993年的1万起增加到2003年的6万起,2004年则上升至7.4万起,2005年为8.7万起,2006年超过9万起,并一直保持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1.
温州市委常委、鹿城区区委书记杨湘洪在任上出国考察不归,这一事件并未随着浙江省纪委的“双开”决定而走出公众关注的视野。11月28日,该省领导做客人民网时,杨湘洪事件再度被网友提及,该省领导的回答也于次日被媒体广泛报道。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间,接连发生了几起有较大反响的社会事件,其中很多与我所在的地域广东有关。无论是佛山南海的小悦悦事件,还是深圳公务员虐老事件,以及最近曝光的深圳治安联防队员强奸同乡之妻的案件,均在媒体上有较大篇幅的报道。而我们在阅读报道的同时,有没有敏感到这些事件与社会工作有关,需要我们这个专业有所表现?这样的敏感性是否已经成为我们的职业惯性,让我们拥有更多的公共情怀与社会责任,从而型塑社会工作的社会价值呢?  相似文献   

13.
近来.有关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生产“假药”的报道无疑是各类媒体上最吸引受众眼球的热点。如果没有“意外”.“齐二药”事件很有希望进入2006年新闻的“TOP 10”。因此,很有必要给这个新闻事件准确定位。现在媒体上都称之为“假药”事件.似乎有失准之处。联想起去年阜阳的“毒奶粉”事件.窃以为将其定性为“毒药品”事件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4.
桑瑛 《职业时空》2009,5(11):154-156
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中国之声》在第一时间24小时不问断地对灾情进行直播,其迅速、公开、透明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体现出信息公开的力量,发挥了凝聚民心、整合国家功能的巨大作用。从“以人为本,从情出发”、“实现‘速报’的直播方式”、“实现广播直播效果的最广化”、“充分扩大广播播出和接听的易”、“广播应急机制”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之声在面对重大灾难性事件时的报道特色,以期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2008年4月18愚人节这天,王志文牵手新娘低调地举行了婚礼,吸引各大媒体竞相报道。这个素有“花心王老五”之称的男人,更因“口香糖事件”、“芬妮事件”、“戏霸事件”让入领略了他桀骜不驯的个性。那么他是什么时候谈的恋爱?新娘是谁?比这更让人关注的是,这个难以合作的“浪子”,是如何经营爱情并顺利步入婚姻殿堂的?  相似文献   

16.
1919年5月,在营救完"五四"被捕学生后,蔡元培毅然辞职北大,引起教育文化界的震动。当时各大报纸都对此进行了连续报道,其中《申报》报道尤为系统详尽,分析透彻。关于蔡辞职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除固有的校长问题之外,还有北洋政府中安福系势力的逼迫,北大内部愈演愈烈的新旧之争,蔡元培的个人原因等。此次辞职风波亦折射出民国时期复杂的社会层面,学生运动亦朝着一个新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炎黄世界》2010,(4):80-80
近日拜读了您在2010年第1期《炎黄世界》杂志上发表的纪实报道《1974年“黑画事件”真相》。这是迄今我所看到最为翔实、逻辑性最强的国画历史事件报道,对您为此所付出的辛劳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我深为感佩。看到您的调研已深入国画界。国画界历来水深,近年来水已浑浊,1974年“黑画展”是对国画界的一次致命的打击,除了对画家的思想进行彻底批判外,对其作品也进行了封杀。尽管“黑画事件”早已尘埃落定,但因此而遭到破坏的国画承传已积重难返。当代的美评家对历史了解甚少,因此所谈的观点和评论也较为浮浅,  相似文献   

18.
目前,自杀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在“防民自杀甚于防川”的年代,大众传媒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媒体的位置又应该在哪里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2003年1-9月北京、武汉、广州几家主要媒体关于自杀事件的242篇报道做了一次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各地,有关城管伤人甚至置人于死地的事件屡禁不止。又据媒体《东方早报》(2009年7月27日)报道,上海闵行区华漕镇城管监察分队5名执法人员严重伤人的事件更是令我们心痛。事情缘起于7月11日16时半左右,监察分队正在开展乱设摊整治行动。  相似文献   

20.
方舟子 《中外书摘》2009,(11):81-82
这个事件也许算不上著名,但绝对是一个罕见的奇特、离奇事件,值得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奇怪的是这个发生在美国大学的离奇故事从没有引起美国媒体的兴趣(我只查到一家地方报纸做过报道),幸而法庭判决书详细地介绍了事件的前因后果,为历史留下了记录。下面的介绍就是根据判决书还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