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雁栖湿地恢复项目是天府文创城的生态核心,是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落雁河现状存在枯洪期流量差异大,洪水期泥沙含量大,内涝严重等问题。借鉴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特征进行生态修复设计,对雁栖湿地项目区内的落雁河干支流河道和周边场地的湿地系统进行修复重建,构建完善的"林水一体"的植物群落和生境空间,重建"丘区河流湿地+面状扩展湿地+小微湿地群复合体"的天府特色湿地系统。实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生态涵蓄、生物多样性保育等功能,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态城市、生态居住区及环境建设的发展,景观水体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水生植物,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于2015年3—12月对重庆26个都市区景观水体以及3个近郊区湿地公园的水生植物进行了样地调查,其中都市区景观水体选取14个典型代表,通过景观质量指标和景观协调性指标对其进行景观评价,同时将相关指标与近郊区湿地公园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共有水生植物42种,分属于22科,主要以湿生植物和挺水植物为主,浮水和沉水植物应用较少。在都市区景观水体中,仅重庆大学和大渡口公园的时序多样性指数略高于观音塘湿地公园和爱莲湖湿地公园,其余景观水体指标均明显低于3个近郊区湿地公园。其中6个景观水体水生植物配置综合评价等级为中等及以上,8个景观水体的景观评价等级为差或极差。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在景观水体水生植物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进一步构建健康的景观水系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雨水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设施,良好的湿地植被是其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北京地区雨旱季分明,降水集中,对雨水湿地建设和植被恢复提出较高要求。以中关村公园为例,通过对雨水湿地各个功能组成部分的植物选择、种植方式、景观营造、养护管理等方面的阐述,提出以尊重植被恢复规律为前提,以满足雨水湿地功能、营造生境为目标,运用弹性的、低维护的群落设计,探索适合北京地区雨水湿地植被恢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浅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公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生物多样性危机及其根源的论述,提出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公园的关系,并针对生态公园的建立提出一些建议,从而提高公园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最发达、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城市群经过40年的发展,体系日渐完善,人口规模逐渐壮大,城市之间联系不断加强,城市化水平在国内三大城市群中遥遥领先。但还存在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足,城市化水平两极分化严重、与城市规模等级不匹配,产城协调性不高、个别城市严重失调,人口稳定性不强、城镇化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由此,本文提出强化城市群发展思维,推动城市群内创新、产业合理分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城融合和社会融合,引导人口有序分布,促进珠三角城市群健康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许嵩  孔佳雪 《现代妇女》2014,(7):372-372
近几年,城市环境建设兴起了建设湿地景观的热潮。这些湿地景观实现了多功能效益,可为人们提供观赏、游玩、娱乐和教育、文化、科学等活动,同时也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根据城市湿地的生态属性,对其进行湿地景观设计,使城市湿地功能达到最大化。现代城市大力发展湿地景观设计对现代城市环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对湿地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城市湿地保留着最为丰富的城市自然资源.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湿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银川平原的湿地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对其景观的恢复要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出发,通过采用科学的湿地景观保护与恢复技术,结合人工辅助措施,使湿地的景观恢复、 利用走上合理、 协调的轨道,既能充分利用湿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又能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8.
吴琳 《城市观察》2010,(2):147-157
本文论述了在“保护生态,创建人文”理念指导下,提高城市宜居性的途径:生态、景观、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创造生态与建筑和谐的城市景观,发展生态景观与城市特色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武汉城市宜居性的设想:武汉漫步道建设、大型端午民俗水景演出、奖励影视剧取景拍摄。  相似文献   

9.
周润格  杨眉 《城市》2021,(1):27-38
以北京市青龙桥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为例,基于对待设计场地景观现状及现存问题的分析,聚焦公园感知和生态诉求两大归属感营建要素,通过还原历史风貌文脉、 恢复小清河场地记忆、 与自然亲密接触及奠定生态基底的方式,打造具有生态保护、 文化符号、 康体保健、 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功能的综合性社区公园.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生态规划中,主要倚重"千层饼"生态适宜性区划和"廊道—斑块—基质"景观生态格局构建这两种方法,所建立的生态空间或局限于城市不可能发展的区域,或以不确定的迁移廊道联系景观斑块,其最大缺失是缺乏对生态过程的深层理解与预测。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剖析不同时期生态规划思想方法对生态本体的认知广度和深度的缺失与不足,尝试拓展对生态本体认知的广度和深度,扎根于对生境这一具有"生物群落"邻里概念、能作为生态系统基本空间单元的生态本体的认知,提出以"结构控制"生境网络为手段的生境生态系统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何璐  江波 《现代妇女》2014,(7):15-15
现今,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在逐步加快的过程中,城市非自然资源不断地破坏、污染自然资源环境,城市湿地也同样受到城市资源的侵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5年陆续批准建立了30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带动了建设热潮。笔者通过分析南宁相思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案例.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接下来的设计中将文化、艺术、科学三者更完善地结合在一起。为了实现对城市湿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尽可能地恢复城市湿地生态环境,寻求有效途径对水系统与水质进行整治和净化,对植被群落和鸟类栖息地进行营建,同时能够创造丰富的景观内容。  相似文献   

12.
奉朝洋  杨眉 《城市》2021,(3):71-79
笔者提出切实可行的陕南后柳古镇滨水景观生态修复设计方案:在原有景观基础上深度挖掘古镇历史文化关键点,构建生态文化景观,将传统文化内容与现代景观活动相结合,营造多元化的景观体验,并引入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生态驳岸及模拟自然群落植物配置等技术手段,旨在提升后柳古镇整体人文景观、生态环境和景观体验品质,为陕南滨水古镇的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雷郎才 《城市》2011,(7):30-31
正如“城市化并非一个城市的城市化”一样,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亦不能自说自话。广州应当顺应世界浩浩荡荡的城市群建设发展大势,携领珠三角地区城市群发展,并形成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城市群发展彼此借势、互推互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覃剑 《城市》2016,(12):44-48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浪潮中,开放合作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基于经济发展水平、阶段和特征的分析发现,韶关与珠三角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梯度差,具备较强的融合互补发展潜力."十三五"及未来一段时期,韶关可通过强化与珠三角地区产业链分工,善用珠三角地区优质资源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转型升级,深度分享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红利,发展成为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新高地.  相似文献   

15.
穆阳 《城市》2013,(8):66-68
当"城市病"的蔓延困扰我国众多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得以彰显,生态城市建设得到高度重视。寻求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营造舒适的自然环境、和谐宜居的人文社会环境、高效洁净的生产环境,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6.
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指的是地处中梁山与铜锣山之间的长江与嘉陵江区域,是三峡库区的库尾段,目前面临江岸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岸线植被功能退化等生态问题,尤其是该段既存在库区消落问题,又存在上游自然河段洪水冲刷问题,江岸消落带面积大,水文变化复杂,江岸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面临的难度与挑战极大。本文以重庆主城长江南岸为例,通过系统调查江岸带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等野生动物的种类与分布情况、栖息地与觅食地、生活习性以及江岸带现状植物情况,对植物群落类型、优势植物种类与外来植物威胁等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出长江岸线特色的"浩""沱""碛""滩""洲""河口"六类自然生境。在现状调查与充分认识水文地貌单元的水文与生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江岸带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策略。针江岸自然生境,遵循水文季节性变化规律,识别生境管控范围,对水域或近水域的水文地貌单元提出差异化保护与修复管控策略。天然河流因水流冲击作用,岸线呈现冲刷岸与淤积岸交替出现的情形。由于冲刷岸、淤积岸水流水势差异,对其的韧性化处理方式也存在差异。重塑滨江生态立体空间,根据水位季节性变化,配置相应的复合植被群落,优化人工植被结构,引导江岸生态自然修复,顺应长江的季节性涨落,塑造多维韧性江岸。综合考虑城市内部河流生态、景观与休闲游憩等多功能需求,结合岸线现状建设情况、水文特征、水文单元地貌、动植物生境与岸线腹地城市功能等资源禀赋的差异,将长江南岸划定为原生标本段、生态保育段、生态休闲段和城市活力段四类江岸生态分区,分段差异化引导人为活动强度与活动形式,以更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汪波 《城市观察》2016,(5):32-40
伴随着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区域流"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将各城市拧合为一个系统整体。大都市从"极化效应"到"扩散效应"的变迁存在着双重路径,与西方大都市的主动扩散不同,当代中国大都市的功能扩散很大程度上是生态资源瓶颈约束下被动的功能疏解。"湖泊效应"提供了一条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核心大都市与周边区域通过诸要素的良性递进循环形成结构有序、功能互补、互利双赢的区域新气候。城市群共同体本质上是利益组合,各城市合作收益分享度取决于城市所拥有的资源体系、区域决策影响力与区域治理话语权。只有当城市群共同体能有效满足各城市利益需求,共同体才能维持稳定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朦朦  杨眉 《城市》2021,(10):62-74
位于美国芝加哥的斯特恩矿坑公园(Palmisano Park)是在采石场废弃地及建筑垃圾填埋场基址上改造而成的一处别具特色的城市休闲公园.笔者以此为案例,基于场地演变历程分析其改造方案的生成逻辑,深入研究斯特恩矿坑公园生态型水循环系统和水净化系统,总结可借鉴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及其局限,为同类场地的景观改造再利用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劲松  何邕健  汪磊 《城市》2005,(5):44-45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学原理 (一)绿地系统规划应该在景观生态学的指导下进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解决的是城市地区土地资源的生态化合理利用问题,总体上要按照功能为主、生态优先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并应充分考虑满足城市景观审美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20.
李慧慧  肖周燕 《城市观察》2021,75(5):96-107
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以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2005-2018年人口、经济和环境发展格局及耦合协调趋势,为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方向.'结果表明:①珠三角城市群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经济与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差异有所减小,但与欠发达城市间的差异不断扩大;②城市群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性有所增强,但近年来耦合性降低,协调性增速放缓,部分城市出现人口、经济与环境无法相互促进,反而出现了相互制约;③城市群人口、经济和环境耦合协调的空间分布呈现核心—边缘格局.提升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质量应从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性入手,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