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城,大爱     
2005年12月2日,父亲第二次从鞍山来上海,还是穿着绿色的旧军装,提着只黑皮箱。父亲当过10年兵,转业后也常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时不时地就会来一句“我是个军人”。母亲在他退伍那年和他离婚了。那时我13岁,我一直以为母亲会带着我走,可是没有,她把我留给了父亲。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父母都心存恨意,尤其对父亲,我至今都认为,如果他肯早点转业回来,这个家就不会散。  相似文献   

2.
彭德新 《老年人》2005,(6):42-42
3年前母亲去世,由于我和妻子工作都忙,不能每天陪伴父亲。接他来住,他又不习惯。父亲一人在家,甚是孤独。于是,我给他置渔具,要他外出垂钓散心;给他买棋牌,要他约人玩乐解闷;还给他订了三五种报刊,让他打发时间。父亲最喜欢的是读《老年人》杂志。他说,《老年人》杂志办得实在,有品位,  相似文献   

3.
父亲经常进城。他想儿子和孙子。可是他从来没有住满两天。他在城里住不惯。儿子说要不我在房间里给你垒一铺大炕?父亲说就算你在客厅给我砌一个院墙,我也不会习惯。说完了去睡觉,翻来覆去睡不着。进了城就失眠,父亲说那是因为无事可干,无事可干,骨头缝里就会生出锈来。——他认为休闲并非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4.
王琦 《当代老年》2013,(9):11-11
河南省洛阳嵩县的一名孝子网友“山间小溪”,十年前得知父亲得了重病,用DV记录父亲人生最后的时光,在父亲去世的那天,他把十年来记录的父亲的音容笑貌做成了视频,作为献给父亲的歌。5月28El,有网友在大河论坛发帖,说出了这段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汤礼春 《老年世界》2009,(23):26-26
年初的一天,82岁的父亲突然卅现在了我的面前。他是拄着拐杖来的,而且他是拄着拐杖乘了一个半小时的公共汽车来的。他来的目的是为了看我,因为他昨日听我妹妹说我的腿近日不好,走路有些一颠一颠的。  相似文献   

6.
父亲病倒了,说体内热得厉害,呼出气来也发烫。他原来就有胃病和腰肌劳损引起的神经痛。我立即买了药和几盒口服液带上,赶赴乡下老家。见到父亲,我把口服液的盒子打开,想告诉他怎么启开瓶盖。可一不小心,掉了一支到地上,瓶碎了。父亲急忙佝下身,伏在地上,‘十吱”地吸起那滩药液来。看着父亲的样子,我不禁一阵。C酸。他一辈子都舍不得浪费一点一滴,把什么都看得很重,唯独不看重自己。1996年春,我也回过一次老家。天黑了,X亲还没有收工,直到邻居家吃过晚饭,他才扛着锄头回来。见到我,他焦急地说:“我一只手动不得了。”接…  相似文献   

7.
我的父亲今年82岁,孤身一人住在乡下。偶尔接他进城,最多住一星期他就要找借口回乡下老家去。他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那片板栗林。那片有6亩面积的良种板栗林,是父亲花了20年时间开垦栽种的“养老林”。近10年来,他每年能从“养老林”获得纯收入3000元,父亲因此而成了当地同龄人中的“富翁”。如今父亲年岁已高,仍守着板栗林讨生活,做儿子的怎么忍心呢?一天,我带着妻子回到乡下老家,想接父亲进城。还未进家门,就听邻居说,父亲一大早便上山干活去了。我招呼妻子在家做饭,自己扛起一把锄头也上了山。说实在的,父亲栽种…  相似文献   

8.
父亲     
父亲满了65岁,按现在的说法,他还是一个“年轻的老年人”。父亲虽然还不算老,但也不得不退出人生的大舞台,缩回到自己的家窝中来。我的家庭是典型的严父慈母式,很传统。母亲慈善得一辈子不说一句重话,父亲严得满脸都是“阶级斗争”。小时候我恨过父亲,恨他做事常常不近人情。比如,我的作业字迹潦草,他就罚我跪在学校的乒乓球台上示众,那时他既是我的父亲,还是我的校长。无法否认,父亲的高压政策给过学生时代的我们许多恐惧和烦恼,不能说他的教育方法有多科学,只能说他与母亲的搭配正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张弛有度的氛围…  相似文献   

9.
去年秋天,父亲从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单位里退休,一辆汽车把他宿舍里铺的、盖的、穿的、用的全部送回了家。父亲整理着满地的东西,和往常一样有说有笑,他抖着一条新发的毛巾冲我和母亲吆喝:“谁要?火速来取,数量有限送完为止。”难得他“告老还乡”还有这么好的心情。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父亲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他不会和别人较劲,也不会和自己较劲。  相似文献   

10.
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我的作品从来没有给他寄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上边用笔批了密密麻麻的字: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  相似文献   

11.
请放下你的拳头        有一户人家,一家三口都特别爱狗。尤其是那家的孩子小强,对小狗更是情深似海,逗小狗作揖,逗小狗打滚,小狗给他带来无限乐趣。他一进门,小狗就欢快地迎上来;他要做作业,小狗就静静地卧在旁边。    一天,他带小狗出去玩。那小狗很懂事的,从不走远,可那天,小狗却不见了。他发疯似地找遍了大街小巷,就是没有小狗的踪迹。孩子哭了,哭得好伤心。他担心,再也见不到自己心爱的小伙伴了。        天快黑了,他心情沉重地回到家来,他想告诉父亲,请父亲帮他把小狗找回来。没想到,他得到的…  相似文献   

12.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来的,当时家里没人,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楼上的张婆告诉我,她下楼撞见父亲,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这是我儿的家呢!”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父亲正在厨房择菜。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站起来,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穿周正一点。”我本是怕父亲心灵受到创伤,欲安慰他一番的,岂料他不但没有半点委屈和愤慨,反而以为自己丢了我的丑。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  相似文献   

13.
《伴侣(A版)》2014,(12):48-49
在省城打拼了几年,我和未婚妻也有了一些积蓄,正准备结婚的我们看好了市中心的一套房子。准备付首付的时候,父亲打来了电话。父亲的声音有些急促,经营木材生意的他想进一批货,可手里的钱又不太够,希望我能先帮他垫点。我犹豫了一下,父亲连忙告诉我,这些钱算他借的,等那批木材一出手,他就立刻还给我。我没敢立刻答应父亲,只告诉他手头比较紧,晚些时候再给他消息。父亲快快不快地挂了电话,我的心里有些不忍。  相似文献   

14.
张振华 《当代老年》2006,(12):54-54
父亲是一名退休职工,也是“通心络胶囊”的受益者。 近年来,年已七旬的父亲,年老体弱,多种疾病缠身,特别是困扰他三十多年冠心病愈发严重。他老人家经常是胸闷、心慌、气短,不得不经常去看医生,家里的药也堆积如山,但多年来治疗的效果不佳,他老人家苦不堪言。后来,  相似文献   

15.
《当代老年》2008,(2):52-52
每逢过春节,父亲总是很用心,早早就开始打腹稿,年年都有新创意。在老家,父亲辈分高,学生也多,从初一到十五,来拜年的人络绎不绝,每送客人出门,父亲就会指着春联讲解一番,一片赞叹声中,他笑得很是开心。  相似文献   

16.
生活畅想     
梁启超十岁那年,一天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一进家门,他便被院里一株蓓蕾的杏树迷住了,并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宽大的袖筒里。谁知,他的这一微妙之举,恰恰被父亲和朋友家的人看在眼里。他的父亲教子甚严,但又不好当面开口,便匆匆进了客厅。  相似文献   

17.
多走一步     
一位写小说的朋友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要他去一片麦地里寻找忘在那儿的水壶。那片麦地非常大,麦子又长得高,水壶却很小,朋友找了老半天,也没有发现水壶,他两手空空走了回去。父亲二话没说,自己走进了麦地,不一会儿,父亲就找到了自己的水壶,那是一只黑色的小陶罐。朋友问他父亲水壶是在哪里找到的,父亲说在西北角的草丛中。朋友告诉父亲,他起初也发现那儿有个东西,却以为是石头,没有走过去。他的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干什么事都要认真,当你对某种东西已经失望时,不要忘了再向前多走一步。” …  相似文献   

18.
刚过完年,就被大雪封门了。开始来城里过年的父亲还对这场大雪赞不绝口,一口一个“好雪”地赞着乐着,可是待大雪下到第三天的时候,就坐不住了。父亲一边说要回趟老家,一边就整理自己的行李。父亲是个办事果决的人,他一旦决定的事,九头牛也难以拉回。我自小就对父亲言听计从,不敢有半点儿倔强。所以就试着跟父亲商量,是否等雪下得小点儿了我亲自送他回去。父亲说:“要是往常是不让你送爹的,可是,爹不能不服老了啊!这次就听你的,让你陪着爹走过那九道弯儿坡吧。”  相似文献   

19.
季承 《中外书摘》2010,(7):7-10
“季羡林把家接来了!”这一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了北京大学东语系,甚至整个北大。1962年中国的政治气候非常适合父亲安家。北大领导对父亲安家非常关心,立刻在朗润园分给他一套四居室的公寓。东语系的工作人员,特别是李铮、徐淑燕夫妇,忙着买家具、布置屋子。买书柜是最重要的事,除此之外,他们还特地为父亲和母亲买了一张大双人弹簧床,在当时说来是很奢侈的。可是把大床布置好以后,父亲却很不高兴。  相似文献   

20.
!!在省城打拼了几年,我和未婚妻也有了一些积蓄,正准备结婚的我们看好了市中心的一套房子。准备付首付的时候,父亲打来了电话。父亲的声音有些急促,经营木材生意的他想进一批货,可手里的钱又不太够,希望我能先帮他垫点。我犹豫了一下,父亲连忙告诉我,这些钱算他借的,等那批木材一出手,他就立刻还给我。我没敢立刻答应父亲,只告诉他手头比较紧,晚些时候再给他消息。父亲怏怏不快地挂了电话,我的心里有些不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