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扬 《现代妇女》2014,(4):102-102
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一直是法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建立刑事被害人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有效保障刑事被害人的权利,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本文通过对风险社会下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的初步探索,得出该项制度的存在价值,以明晰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刑事犯罪被害人,是指由于犯罪行为而使其合法权益及其精神等方面遭受到损害的个人、单位以及因为犯罪而受到严重危害的国家和整个社会,文中综合论述了被害人的概念与主要特征.系统分析了被害人法定权利.论证了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益保护制度的必要性,针对加强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刑事诉讼当中,被害人希望能够通过提起诉讼请求来保障自己的权益得到公平对待.现如今人们也越发的重视对被害人尊严和权利的追求.既然我们要通过诉讼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权益得到公平对待,那么对于精神利益的保护则同样应该引起司法制度的重视.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当中将精神损害赔偿排除在外,背离了这样一种司法制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我母亲为我哥哥带孩子做家务10多年,可是当母亲年老需要赡养时,我哥哥竟不愿尽做儿子的义务,还时常谩骂母亲。母亲患重病后,他不送母亲去医治,却捎信要我赶几百里路去照顾。等我赶到时,母亲已奄奄一息,丧失了行动和语言能力。现在,母亲已被接到我家,由我照顾。对哥哥这种丧尽天良的做法,我十分气愤。请问,我能代母亲到法院控告哥哥吗?包文玉包文玉同志:你提出的问题属于近亲属能否代为被害人提起刑事自诉问题。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和第一百七十条规定,刑事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  相似文献   

5.
现代司法追求的决不仅仅是单方权益的保护,而是一种“既保护犯罪人权益、又保护被害人权益”的均衡司法、和谐司法。如果刑事司法不建立起突出被害人权利的制度,那么就会游离于公民之外而失去信赖。  相似文献   

6.
明辉 《老年人》2007,(3):53-53
问:对于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被害人如果不服,该怎么办? 肖虹 答: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决定不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  相似文献   

7.
万慧  朱彦 《现代交际》2011,(4):41-41
我国立法对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助制度没有明确的规定,由于刑事破案率、犯罪分子赔偿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使得被害人获赔难以实现的现象普遍,影响了我国刑事司法公正的实现。因而建立和完善被害人国家补助制度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恢复性司法最大限度地恢复被害人的身心和财产状况、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损害和犯罪人的守法生活。刑事和解是恢复性司法的一项有益探索——用双方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轻微刑事案件,避免了激烈的冲突,使双方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这符合以人为本、和谐有序的刑事司法理念和现实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中将从刑事和解在我国的实践、意义、障碍、制度探索等几个方面就此做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9.
刑事证据交换制度(又称“刑事证据先悉制度”)意即在法院正式开庭审判之前,掌握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的控辩双方按照一定的方式将本方掌握的证据材料让对方知悉的制度。详言之,证据交换制度是法律规定的证据交换程序中,有关诉讼参与人的知悉权利、透露义务以及行使上述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具体程序和保障措施的总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保障公诉案件被害人诉讼权益立意,探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被害人诉讼权益保障不足,笔者综观关联文献并联系诉讼实践,从十个方面提出完善“公诉案件被害人”诉讼权益保障的建设性意见。即落实被害人人身安全保护,扩大并落实被害人知情权,被害人及时获得律师代理,完善公诉转自诉保障起诉权,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完善被害人抗诉规定,完善被害人再审申诉规定,落实被害人国家救助,构建被害人社会援助,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修改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可能存在“合适成年人”无法作为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以维护有关未成年人民事权益、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时将被告人赔偿与否作为量刑情节而造成对被告人不公、适用“简易程序”时法官施压调解而干预阻碍被告人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审判人员能否兼备审理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专业素养等问题。为了在发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优点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缺陷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司法解释应规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不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民事部分标的金额较大的情形、被告人可能被判处较重刑罚的情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部分与民事部分审级不一致的情形、案件审理时间较长的情形。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修改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可能存在“合适成年人”无法作为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以维护有关未成年人民事权益、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时将被告人赔偿与否作为量刑情节而造成对被告人不公、适用“简易程序”时法官施压调解而干预阻碍被告人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审判人员能否兼备审理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专业素养等问题。为了在发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优点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缺陷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司法解释应规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不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民事部分标的金额较大的情形、被告人可能被判处较重刑罚的情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部分与民事部分审级不一致的情形、案件审理时间较长的情形。  相似文献   

13.
救助金额偏低是当前检察环节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以支持赔偿诉讼作为检察机关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前置程序,支持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强化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注重事后追偿,既可充分维护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民事权益,也能缓解救助经费不足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张彦芳 《现代妇女》2014,(11):204-20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55条将伤残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排除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范围,而此规定存在损害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法律体系混乱、违反上位法及不利于打击犯罪行为等诸多问题。为此,笔者提出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的性质规定为物质损害赔偿金并基于此修改相关法律,使之相互统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逮捕社会危险性是刑事诉讼法修改中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对逮捕条件的进一步细化,同时也是刑事诉讼法中保障人权、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以及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重要表现。为了能够更好地对逮捕中社会危险性问题进行掌握,本文也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新《刑事诉讼法》设立专章规定了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程序,为公诉机关对符合条件的刑事和解案件作出建议法院从轻处理或者不起诉决定奠定了法律基础。本文从肥城市检察机关对刑事和解政策的探索运用出发,结合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和解制度的创新性规定,探讨刑事和解中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7.
钟佩霖 《职业时空》2008,4(10):243-243
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因犯罪行为使被害人背负身体上、物质上和精神上等多方面的额外负担,理所应当受到完全的权益保护。与日益完备的被告人自我防御权相比较,法律赋予被害人的自我救济权是否足以与被告人的防御权相均衡?这涉及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权利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娜 《现代妇女》2014,(12):48-48
古有”窦娥冤”,今天有”杜培武案”,刑事错案伴随着刑事司法制度的始终。刑事错案就像幽灵一样,不管司法制度如何健全和发达.只有审判就可能出现冤假错案。冤假错案的发生不仅侵犯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甚至是生命权,更破坏民众的安全感和司法信任,进而撼动司法的尊严和权威。刑事冤假错案不可避免,但是通过对刑事审判过程的严加把控,通过对预防机制进行建构,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甚至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以维护司法尊严,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9.
律师会见权是辩护律师从事刑事辩护业务中的一项重要权利,而侦查阶段是律师行使会见权的关键时期。侦查阶段保障律师的会见权,能够更好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制约侦查权,同时对维持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是《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重要原则,我国作为《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有义务适用该原则。由于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增加了我国适用该原则的难度。从宏观上说,我国的少年刑事司法不仅应当立足于国家与社会的实践,以转化的方式适用该原则,而且还应当进一步调整刑事司法理念以更好地适用该原则。从具体措施来说,我国少年刑事司法应当通过建立"儿童利益最大原则"的统一解释制度,建立我国少年刑事法院,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制度等方式来更好地适用该原则,从而全面保障我国未成年人在刑事司法中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