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吾敬东 《文史哲》2008,(3):51-58
在马克斯·韦伯有关中国宗教的论述里,宗教或信仰与巫术的关系是一个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他认为:(1)中国宗教信仰中有着大量原始巫术的孑遗,或者说,原始巫术在以后的宗教信仰中被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下来;(2)道教与巫术的关系至为密切,道教是完全彻底"传统主义"的,本质上说,道教就是一个"巫术组织";(3)一般认为,儒家或儒教是非常理性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儒家或儒教同样有自己的巫术传统;(4)佛教的出身是理性的,但大乘佛教已经初步或部分改变了佛教的理性传统,入中国以后,受中国宗教和信仰的影响,佛教同样也变成了一个巫术类型的宗教。实际上,原始信仰和巫术崇拜的遗存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宗教,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和文化。因此,尽管韦伯有关中国宗教与巫术关系的看法难免一隅之见,但其对中国宗教问题以及背后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洞察力还是令人叹服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舞台上突然出现了一批自称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神秘人物。这些现代巫觋披着宗教与科学的外衣,大肆宣扬巫术迷信,掀起一股反科学风文明的逆流,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巫术迷信现象对照分析,当代巫术迷信主要表现出以下十种特征:否定现代医学和现代医疗手段;积极兜售传统文化中的神秘主义内容;无限夸大气功的作用;无限夸大精神力量的作用;宣扬“特异功能”;宣扬“万物有灵”;宣扬“命理”观念和算命术;宣扬超经验超理性的神秘预测方法;鼓吹修成“超人”的人生目标;自我神化。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识别当代巫术迷信,从而对现代巫觋的欺骗活动自觉地予以防范和抵制。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化的历程可分为巫术、宗教、哲学、科学等四个阶段,这也是人类思维理性化趋势的四个阶段。哲学是介于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之间的文化形态和理性演化阶段。人类文明史上只有两个真正的哲学文化系统——中国哲学传统和欧洲哲学传统。两大哲学传统都从宗教中产生,又取代了宗教在社会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哲学与宗教母体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决定了哲学的最终命运。中国哲学是更具有典型意义的哲学形态,我们应当突破欧洲哲学特殊形态和话语的束缚。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的悖论强化了文化相对主义中对理性至尊地位的怀疑,动摇了相应的科学作为人类理性至尊的典范和现代性的根基,以及科学在现代社会的物质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运动层面的地位,所有这些决定了后现代反科学思潮的缘起。但后现代主义混淆了科学真理与其被滥用的环境之间的界线,混淆了真理与错误的区别,从而为各种反科学思潮提供了一个泛滥的温床  相似文献   

5.
论巫术对艺术生成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巫术对人类的影响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巫术活动中,人们在原始思维的引导下展开一切过程。巫术不仅是宗教形成的基础,许多社会风俗形成的本源,而且也是艺术生成的母体。应以科学的眼光、严肃的态度正确认识巫术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科学和宗教同属于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内容。然而科学与宗教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学术界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不管怎样,科学与宗教首先是一种社会历史关系,因而“宗教与科学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关系”(陈麟书等:《宗教社会学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85页):同源性的古代关系;双向互动的近代关系;功能互补的现代关系。追溯历史源头,它都是从原始的巫术文化中脱胎而来的,从萌芽状态开始,巫术文化内在的矛盾就引起科学与宗教的斗争,直至今日,虽然斗争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未彻底改变其对立的一面。在长期斗争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科学对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和演变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科学又是理性的产物,因此中国现代思想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唯理主义品格。理性(科学)是中国现代思想衡量一种学说和理论能否被接受的最基本的标准之一。现代中国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奉和追求,对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推崇,对计划经济的偏爱,无不与理性息息相关。然而,理性虽然对中国社会极端重要,但其在社会政治领域中的不恰当运用却可能造成以下后果:一、激进的或极端的反传统主义。二、政治理想主义。三、政治思维取向上的未来主义。造成这种状况的理论原因在于:一是对理性的纯粹化、理想化的理解,从而把理性与实践对立起来,不了解实践理性也是理性的一种形式。二是由于未能正确把握理性与实践、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因而只把技术性知识当作知识,而忽视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严正 《北方论丛》2007,(1):74-78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王道信仰和入世情怀,具有忧患意识、拯救意识和圣贤意识。在现代社会,由于理性至上、教育普及和权力的价值中立,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出现边缘化的困境,只有通过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真正担负起现代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9.
科学文化传播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变革的助推器和催化剂。我国在科学传播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真正的科学理性,公众对科学缺乏真正的理解,科学文化在我国社会文化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必须加大对科学文化与科学精神的传播,使普通大众都具有一种普遍的科学理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属性,进化和传播的功能。既有纵向发展的时间上的联系,又有横向发展的空间上的联系。巫术文化是原始文化,文明社会的巫术文化是原始文化的遗存。因此,社会条件和自然环境,思维结构与心理特征,愈是接近于原始观念的地域和民族,其巫术文化愈是昌炽,相反,则日趋衰落。作为巫术文化产物的《山海经》,在某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具体地说,在战国时代,由于中原地区巫术的衰落和南楚巫术的依然盛行,随着巫术文化中心的南徙,也便离开故土到南方去落户了。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民主在人类发展史上相伴而行,科学精神的培育和发展与民主政治文化的发育在多个层面上具有关联性,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科学精神的不断发展在西方现代政治文化形成中发挥了强大作用,但对工具理性的过分推崇又背离了真正的科学精神,造成了科学的意识形态霸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道德伦理型文化,未曾受益于和助推真正的科学精神,在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大力培育以科学理性为主导的融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当代科学精神,真正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促进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社会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张鹭 《学术论坛》2012,35(1):173-175,179
在价值削平与深度模式消解的后现代文化语境里,文学被"边缘化"了。倘理性审思这一"边缘化"现象,人们会发现以下三点:"边缘化"中的"中心"窥觑;"多元化"中的"众声"喧哗;"平面化"中的"私意"狂欢。面对这样的精神文化处境,人们比历史上的任何时代都更需要真正的文学。  相似文献   

13.
巫术信仰是人们对一些未知的、无能为力的事物的盲目崇拜,它是人类童年的智慧。随着科学的发展、巫术和宗教信仰一样,逐渐被摒弃,但并没有完全绝迹。由于它与文学艺术密切相连,因而在人们的头脑中或多或少有那么些残余,只要我们回顾熟知的一些巫术,便很清楚这一点。人们在巫术信仰中的文化心理如何?如何看待巫术与文学艺术的关系,本文就这些问题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论知识分子的“后现代”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信仰破灭,精英文化终结之后的后现代,把知识分子推向了大众文化。在面对人之死、主体之死的边缘化中,多向度、全方位地批判总结历史的馈赠,找到人类先天文化意义及行为准则,弥合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人为鸿沟,则是知识分子的后现代使命和命运。  相似文献   

15.
人文学者的特质和禀赋决定了梁启超对科学的阐扬毫无例外走的是文化路径,其意义广泛而深远。弘扬科学的"形而上学",促进了近代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近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植入了科学理性。坚持科学的实践理性,为近代中国文化成功转型提供了现实理性思考:崇尚科学但坚决反对科学主义,倡导西学但坚决反对西化,弘扬科学价值但又把它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站在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反思科学理性,为科学文化的健康发展开辟了新视域。  相似文献   

16.
西方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理性精神。科学理性精神最早起源于古代希腊,在近代有了长足的发展,以至产生了怀疑主义、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科学唯物主义等多种表现形式。到了现代,科学主义又以实证主义、经验批判主义、逻辑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等形式出现。它不仅深深影响着西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且对许多后起的现代化国家和民族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文化中,艺术与科学都属于人类的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精神领域创造的两颗璀璨的明珠;反过来,艺术与科学又滋养着人的精神,滋养着人的感性与理性,培养着人类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创造能力的不断增强。艺术与科学的精神品格和真理价值是其本质的规定。但在现代和后现代社会,艺术在向技术性、娱乐性、情欲性、物质性滑落,其精神性、思想性、真理性被消解和冷落;科学被理解为技术、工艺、物质手段,科学的文化品格、理性精神、认识功能、真理价值被忽视和遗忘。西方学者黑格尔、文德尔班、雅斯贝斯、迦达默尔等对艺术与科学的精神品格与真理价值做过许多深刻阐述。今天我们深入思考和认识艺术与科学的精神品格与真理价值,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宋暖 《东岳论丛》2012,(3):139-142
经济理性是当前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性反思的核心和关键。从现代性知识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从"生活"转变为"知识",文化规律被知识规则取代,文化实存由此发生根本变化,文化表达进入理性时代。从文化策略来看,经济理性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两面性,既是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又是产业发展的重大难题;既是当前文化发展的中心问题,又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被边缘化。从文化的时间与空间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积淀了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的记忆,被预设在一个特定的利益共同体之中,既定的规则和价值尺度在意识形态、经济理性和文化结构的交互作用下呈现等级分明的下层空间、中层空间和上层空间等三种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传统文化特殊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上文把雅斯贝斯所谓的三大轴心文化分别与宗教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时 ,事实上已涉及三大轴心文化自身 ,特别是中国文化自身的性质和特点问题。由于这事关本文主题 ,笔者不得不再申己意 ,以补未尽。陈来教授的《中国古代宗教与伦理》 ,曾对中国从原始时代至夏商周三代的宗教与文化分为三个时期进行过比较系统的论述。他按照马克思·韦伯的观点 ,把人类宗教的发展说成是“从非理性的巫术和迷信向理性的宗教演进的过程”。①根据弗雷泽的说法 ,巫术盛行的后期 ,个体巫术渐渐减少 ,公共巫术日渐增多 ,“宗教”…  相似文献   

20.
作为领导者阶层所持有的政治文化观念,领导文化处于一国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不仅具有对领导者阶层的规范和引导的功能,而且具有对整个社会的整合和促进的作用.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彰显人文精神的现代意蕴,升华传统领导文化为符合现代理性精神和民主追求的新型领导文化,使之更契合于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的时代特征,不仅是适应科学发展需求在文化观念层面上的价值规范转型,更是领导主体提升和证明具有先进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