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局限与竞争优势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较优势战略的过分强调或者忽视都是错误的。对比较优势我们应当多层面、多方位、多时段来认识 ,着重于提升创造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并立足于基本国情 ,兼顾短期和长期 ,针对不同产业制定和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 ,既要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 ,又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比较优势战略。  相似文献   

2.
有的学者认为,比较优势理论是静态的理论,难以适应现代贸易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需要从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但是,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并非是对立的理论,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视角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进行分析和研究,两者既具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应充分发挥两种优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比较优势陷阱”理论是以批判比较优势理论静态性质为自己立论的。而实际上,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因承认“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的动态变化而使自己具有了动态性质,所以“,比较优势陷阱”理论依然缺乏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明。产品要素密集度和国家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通过推动一国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升级使其赢得动态比较优势,所以,长期推行比较优势战略并不会跌入所谓的“比较优势陷阱”。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演进来看,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理论中,赤松要的雁行形态理论用雁阵曲线来描述国际产业动态转移所带动的本国产品比较优势的形成和产业结构升级.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本国的边际产业只有转移出去才能重新获得比较优势.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产品的三个不同生命周期来阐释产业转移过程中形成比较优势的阶段.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用企业产权优势、交易成本最小化优势、政府规制的保护因素等来分析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比较优势形成.在基于劳动力流动的产业转移理论中,刘易斯模型深入探讨了发展中国家主要产业部门运动的规律,认为现代部门的扩张可以使传统部门受益.费景汉-拉尼斯模型认为农业部门对工业部门的贡献不仅在于向工业转移其增长过程中所需的劳动力要素,还转移农业产品剩余.综合比较来看,无论是基于劳动力流动还是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理论,都有其内在的理论精华和研究重点,能够为中国承接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所运用.  相似文献   

5.
比较优势与区域文化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文化开发指的是区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就是考虑如何将区域内的文化资源合理使用与配置,使之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国一地区在对区域内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应用时,应首先对区域内的文化资源等要素进行调查研究,找出本国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相比较具有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的产业,或是找出产业链上具有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的环节进行优先开发、重点扶持,走比较优势战略的路子,高效率地使用和配置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对比较优势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敏 《学术探索》2003,(6):26-28
比较优势是各国参与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正确认识比较优势的静态性和动态性特性 ,把握比较优势的转移 ,明确竞争优势 ,从而正确制定本国的贸易政策 ,对于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方面,比较优势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要素禀赋基础;另一方面,战略性贸易政策有利于技术创新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比较优势动态升级之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机制,可以帮助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市场上赢得先动优势。可以借鉴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合理成分,以促进我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郑洲 《兰州学刊》2007,(4):62-64
从17世纪60年代到现在,中国茶叶生产与出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体现了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比较优势地位的确立、丧失及重建过程.现阶段中国茶叶生产虽然只有继续依靠和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以更好地推进我国茶叶生产与出口的发展,但是,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在发挥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建立起竞争优势,生产并出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茶叶产品.  相似文献   

9.
比较优势与产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在理论分析中,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存在着重要区别,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它们之间又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此得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是在承认各国产业间存在比较优势,且承认比较优势对国际产业分工的基本格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前提下,着重研究和分析各国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以及影响各国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比较优势同产业国际竞争力密切相关,我们可以用比较优势的评价指标与方法作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国拥有的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动态化特征日趋明显,而这两个方面正是决定一国参与国际分工比较优势的关键因素。因此,传统的基于静态框架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当前国际贸易新特征的解释和指导能力逐步减弱,相反从动态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理论,并用以指导发展中国家摆脱“比较优势陷阱”正成为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阐述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从对外贸易战略选择这一角度出发,指出了竞争优势更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我国情况,论述了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在未来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不适应性以及从比较优势理论导向转为竞争优势理论导向的历史必然性,并就这种转变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贸易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理论前提和特点,研究了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阶段特征和条件,并对中国贸易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河南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致力于在推进区域、城乡平衡发展的过程中构建内外联动的经济体,实现河南经济由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并不是一国的产业竞争力和企业自生能力的必要条件。即使一国没有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但如果一国存在交易效率优势和规模经济,那么该国也能够创造出自己的比较优势,内生地获得比较利益。这样,该国内的产业同样具有竞争力,企业也同样具有较强的自生能力。  相似文献   

15.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发展战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从一般理论层面,提出了一个区域竞争力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共同决定的假说。作者认为,区域竞争力既决定于宏观层次的区域比较优势,即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又决定于微观层次的企业竞争优势,是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两种优势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由此形成了一个区域竞争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作者根据区域比较优势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大小把区域发展战略分为4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地区化与中国产业的新比较优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国际分工深化发展的趋势下 ,全球性产业已经初步形成。在全球性产业发展的同时 ,一部分产业又呈现高度地区化的特征 ,而地区间的产业集聚和分工是构筑产业新比较优势的基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更多地寻求产业内的比较优势 ,而不在于建立一个完整的无所不包的产业体系 ,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7.
当代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国际贸易理论核心的比较优势理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深化。同一时代不同国家拥有的比较优势不同 ,不同时代的比较优势也有着不同的特征。现实经济中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发展中国家要根据比较优势变化趋势制定经济政策 ,不仅要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 ,而且要利用适合于本国的先进技术 ,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 ,实现比较优势的转换 ,由此产生真正的国际竞争优势 ,在国际经济中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与新型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新型工业化意味着我们要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包括内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进而使黑龙江省的要素禀赋结构与发达地区不断接近,最终实现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