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疆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就是要以点带面,把全区城市、乡镇、工业园区、企业建设成为资源浪费少、环境污染小、环境优美、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环保模范区域。推动石油天然气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加快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节约用水;节约用地;加强废旧物资的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大庆建设低碳城市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平台,是大庆实现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大庆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全局。建设低碳城市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建设低碳城市的战略研究;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实现城市的紧凑、节能和绿色发展;倡导低碳工作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大庆作为石油资源型城市,其产业结构呈现出对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性.进入成熟期以后,大庆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传统产业衰退、生态环境破坏、城市发展缓慢等一系列挑战,而产业转型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大庆市接续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大庆市应优先发展的10个接续产业,进而深入分析大庆接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促进大庆接续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世界性的热点课题。泉州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为丰富,并且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加快发展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泉州要立足实际,先行先试,制定实施新能源发展规划,重点培育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及相关产业,努力打造海西新能源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一个发展循环经济的内生性分析框架,论证了在发展循环经济的约束下,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为寻求发展循环经济的合适模式,会逐步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同时,产业集群的外部效应也会弥补单个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效益不足,形成集群与循环经济的互动机制.另外,通过加快循环经济制度建设,对原有产业集群进行循环经济引导,鼓励循环经济中介组织等方法也有利于集群型循环经济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着眼发挥黑龙江省气候、土壤、区位等优势,发展壮大大庆市食品工业,支撑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全面振兴.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提出七个方面有较强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国际和国内的视野出发,立足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对甘肃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借鉴,并以甘肃省新兴资源型城市庆阳为例,提出新兴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要坚决摒弃传统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老路,必须走出一条资源高效利用、产业协调发展、科技含量高、生态文明的低碳循环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确立和完善国家石油安全战略已成为一项重大现实性课题。我国的石油安全战略重点应包括:将石油安全纳入国家整体安全战略;推动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强国内后备石油资源勘探的开发工作;优化总体能源结构,深化新能源、替代能源开发利用的进程;建立和完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发展、推广节能技术及节能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拓展全方位外交,确保石油来源多元化;推动石油工业国际化,强化“走出去”石油战略;发展海权,保护海洋石油权益和海上石油通道安全;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推动地区能源合作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资源枯竭型城市以其特有的资源禀赋和发展轨迹在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上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在新的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念引导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正面临着城市转型的严峻考验,在此过程中,客观上需要差异性的金融政策予以 配合和协调,以确保金融政策与城市政策的统一。大庆市作为国务院确定的石油资源转型城市试点之一,具有相当典型的意义,在地 方经济与货币信贷政策的选择与协调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发展新能源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北省是一个能源消费大省,并且产需缺口越来越大,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现,而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分析河北省发展新能源的有利条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几点建议:政府设法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通过市场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产业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战略制高点的关键领域,环境规制是新能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经历了政策激励产业建设、政府扶持产业规模化发展和政策体系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但是,与现阶段对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环境规制仍存在绿色财政与税收制度不完善和绿色金融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发挥绿色发展理念的引导作用,深化绿色财政与绿色税收制度改革、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以及强化政策协同效应,进而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创新型产业集群与创新型城市互动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产业集群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又有利于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两者存在着很强的互动性,结合创新型产业集群与创新型城市形成基础及构成要素,探讨创新型产业集群成长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互动机制,对促进二者互动协调发展、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城市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再制造作为循环经济中资源化的一个新手段,是一个再循环过程,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它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的新型循环经济时代,丰富和发展了循环经济的理论体系与应用技术,是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大庆作为国家重要的石油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发展迅猛,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大庆必须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庆能否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大庆自身,直接关系到全省经济情况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大局。由于诸多原因,实现石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目前存在很多问题与阻碍。结合现有石油资源型城市经济特点对大庆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绿色城市的核心内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城市必须以技术创新作为基础工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问题。深圳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城市,关键在于培育自主创新基地、不断提升经济结构,同时尽早建构第三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末端支持废物回收实现废弃物资源化。  相似文献   

16.
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事关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有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问题.循环经济理论是分析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基于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探寻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污染的治理、可持续开利用机制及途径.  相似文献   

17.
石油资源型城市与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所重点研究的是与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之外,石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石油企业持续发展所遇到的特殊矛盾与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石油城市分类与特征石油资源的勘探、开采与加工总是要依托城市进行的。但是,与石油资源勘探、开采与加工相关的城市是有很大区别的。从目前石油业所依托的城市的情况看,大体分三类:①依托当地大城市,但石油业不构成该城市的主要经济支柱,如成都。②依托当地中小城市,石油业已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支柱,但城市规模不大,如克拉玛依、盘锦、东营、濮阳。③石油开发地原本没有城市,因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与加工业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石油业几乎是该城市的惟一经济支柱,近些年城市发展很快,经济规模很大,且在国际上已有很大影响,如大庆。我们所要研究的石油资源型城市是指后两种城市。  相似文献   

18.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建设发展新能源示范城市,是大庆市推进经济和城市转型升级的新支点。根据大庆市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沼气能等新能源的资源基础,以及人力、装备制造、技术服务、品牌、社会认可等环境基础,对大庆建设新能源示范城市的内涵定位进行了明确界定,并基于此,从政府决策、社会认可、上报审批、企业参与、资本进入、人才集聚、技术研发等角度提出了转型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广西发展资源型经济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粗放型增长、总体效益不高、短期行为及产业循环经济程度低等问题,面临着资源型经济的转型与模式创新.为此,应建设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主导的生态型资源经济体系,实现从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向生态型资源经济转型,推动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对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利用新疆矿产资源需要处理好资源开发速度与效益、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经济与知识经济等关系。新疆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善于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活动,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机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资源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化进程,实现自然环境良性发展;充分利用两种市场、两种资金、两种资源,扩大资源开发利用的开放和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