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集体行动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博 《理论界》2006,(4):81-82
本文对当代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作了简要介绍,并讨论了该理论对宏观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以及这一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集体行动的情感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景萍 《河北学刊》2006,26(2):81-86
集体行动是多维的,情感所采取的形式作为对集体行动性质的表征建构起来。无论基于团结需要,或冲突需要,集体行动都必须有情感的唤起。集体情感程度与触犯人们利益需要的程度、与触犯人们核心价值观的程度正相关, 而与社会控制程度负相关,这是集体行动情感变化有可能呈现的逻辑规律。集体行动情感兼有对社会有利和不利两种可能后果。“新社会运动”浪潮的兴起意味着情感性因素不再是集体行动的发泄物或副产品,而成为新运动内在的本质构成。  相似文献   

3.
奥尔森的政治经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集体行动的逻辑>和<国家兴衰探源>两部著作中,它们是关于集体行动理论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而且都始终贯穿着"搭便车"问题这一中心线索.以"搭便车"问题为中心线索将二者串起来进行评述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危机事件与集体行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关注危机事件冲击下所引发的集体行动 ,试图以嵌入性的角度分析这一特定情况下所形成的集体行动的共意性、阶段性和边界性 ,探讨在什么时候和为什么人们不会援用搭便车的逻辑 ,从一个侧面回答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之问  相似文献   

5.
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国家的兴衰》和《权力与繁荣》三部著作中。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三部曲"以个人理性为逻辑假设,以搭便车和分利行为作为逻辑依据,选择性激励是集体行动的思考重点,因为选择性激励会带来分利集团,分利行为会导致国家经济衰退。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旨在阐明,国家经济繁荣需要建立强化市场型政府以构建共容利益集团;结论是:权力先于繁荣、权力保障繁荣。  相似文献   

6.
《集体行动的逻辑》是一部有关人类行为理论的经典巨著,它对个人在具有集体利益的组织中为何引发行动困境这一问题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然而,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的缺陷在于它把这个理论简单地建立在"经济人"假设、集团成员数量是集团规模大小唯一变量假设、集团利益具有竞争性假设这三大假设之上,从而导致该理论在解释现实的过程中有很大局限性。在很多情况下不难发现自利的个人能够打破行动困境达成合作的共识,而这正是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所无法解释的。  相似文献   

7.
区域生态治理是对抗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一种有效形式,政府、公民社会、市场应组成共同的治理集体采取集体行动,但它面临着主体缺失、行动无序、治理滞后和盲目等困境。导致这一困境既有理论匮乏原因,也有制度缺失原因。随着理论范式的转变和可选择性激励措施的采取,集体行动成为可能。在利益表达与调谐中,可寻找到生态危机解决路径,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公民社会应积极参与,同时市场也要突出其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区域生态治理中集体行动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情绪表达是高校学生集体行动的最显著特征.学生的集体行动大多是自发的,暂时性的,无计划、非结构,这种单纯的行动经常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去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要积极预防这种行动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也要着重于疏导,做好过程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集体行动可能遣成的对社会正常秩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4年以来,日益频繁的农民工集体行动显示出越来越多不同于之前的行动逻辑。新时期的农民工不再满足于"生存伦理"的实现,而是着眼于更高层次的伦理要求,建构了具有全新内涵的互惠理想。当这些理想的实现遇到阻碍时,农民工们为了维护他们认同且不应违背的道德权利——互惠伦理,遂以各种问题为由展开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10.
集体主义既是个体行为的道德原则,也是集体行动的道德原则。但作为集体行动原则的集体主义却一直未得到理论上的重视,这是导致集体主义在道德实践上被质疑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因此怀疑集体主义与分配正义、人的权利和程序正义的价值追求相背离,从而质疑集体主义作为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基本原则的合法性。尽管学者们在理论上做了很大努力,为集体主义的合法性辩护,但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强势大于逻辑上的力量,这种辩护并不成功。在我们看来,事实上,无论是质疑者还是辩护者,其实都并不成功,缺陷在于他们都忽略了集体主义的一个重要维度,即集体主义是集体行动的原则。倘若我们有了对这一维度的深入理解和把握,集体主义与分配正义、人的权利和程序正义的内在一致性就会显露出来,质疑者就会失去靶子,而辩护者将重获力量。  相似文献   

11.
风险事件中,集体的利益受到危害更容易引发"集体维权""集体抗议"等群体性事件。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集体行动表现出与传统集体行动不同的特点,风险事件的爆发是网络集体行动的逻辑起点,网络相对自由的环境和平台为公众提供了发泄不满情绪的空间。群体成员通过构建共同身份、集体造势等情感动员的方式聚集起来,以集体行动为抗争剧目,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影响网络舆论的走向以达成其行动的预设目标,并将该影响从网络延伸到现实,最终建构社会成员的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12.
退出权、合作社与集体行动的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国内农村研究界存在一种隐含的研究前提,即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农民,可以通过自愿的办法建立农村社会的内生秩序,从而实现公共品的最优供给.这一隐含的研究前提混淆了公共品与私人品的差别,忽视了对乡村秩序社会文化基础的考察.其后果不仅在于无法正确解释新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而且无法为目前中国农村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人性论是社会科学理论的核心理论,人性论无非是假定人性善,利他,或者人性恶,利己。经济学理论中理性自利的假设,在逻辑上导致了集体行动的两种逻辑:利己导致繁荣,或者悲剧。历史上集体行动的悲剧,导致了传统的治理结构;现代集体行动产生的繁荣,催生了新的治理结构。企业家在传统的治理结构中很难有好的生存空间,需要有一个多维度的公共治理秩序,来兼容市场的治理和传统的原始的治理以及国家的治理。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集体行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国勤 《学术界》2007,(5):264-273
有关集体行动的研究在国内学界正成为一个跨学科的显题,本文旨在对这一研究领域作一个简要的考察并提出一些判断.作者发现,目前对于集体行动的研究,在研究取向和方法上,运用结构性分析居多而过程分析较少;运用理性主义分析居多而建构主义分析较少;另一方面,在过程分析和建构主义分析的运用逐渐增多的同时,多种研究取向和方法也开始有相互融合的趋势.在研究议题上,既有研究主要涉及集体行动发生的原因、政治机会机构、动员结构、策略和手段、话语等方面,有点遗憾是,大部分研究在这些议题上缺乏足够的理论关怀以及必要的实证方法的支撑.值得注意的是,新的集体行动或者集体行动的新的特征的大量出现,挑战了很多既有的理论,它需要研究者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雷晓天 《兰州学刊》2011,(9):97-101
2010年5月以来,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工人集体行动,掀起了以南海本田罢工为代表的罢工潮,其中二代农民工作为新生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在外部社会结构的压力与变迁下,其主体意识觉醒,相较其父辈已经表现出强烈的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其价值追求也与其父辈完全不同。这均为其采取有组织、有策略、行动统一的集体行动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6.
17.
业主委员会是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产物,作为一个自治组织,在治理过程中产生了"集体行动的困境".只有从经济学的视角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来分析物业管理的属性,才能找出业主委员会治理过程中"集体行动困境"的原因,并通过对物业管理这一准公共产品供给的生产过程与提供过程相区分,指出多元协作治理是业主委员会善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业主委员会的集体行动逻辑及其善治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中国社会刺度变迁的产物,作为一个自治组织,在治理过程中产生了“集体行动的困境”。只有从经济学的视角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来分析物业管理的属性.才能找出业主委员会治理过程中“集体行动困境”的原因,并通过对物业管理这一准公共产品供给的生产过程与提供过程相区分,指出多元协作治理是业主委员会善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集体行动作为“人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共同的难题的基本措施之一。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来看,集体行动并不必然获得成功,失败和困境反而成为常态。诸多关于集体行动的理论研究,往往醉心于某个单一角度或是微观层面上的分析,割裂了要素之间的结构逻辑。因此,这就需要形成一种更为宏观和系统的理论框架,能够涵盖集体行动困境产生的多重因素。以协同惰性为重要内容的协同优势理论以其多元而开放的题域,从目标、权力、信任、成员结构和领导力五个维度构筑了集体行动困境分析的主体结构,不仅为理论发展开辟了新的渠道,也为揭示我国当下的协同治理困境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