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正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夏季对应人体五脏的心。此时人体心气旺盛,出汗多,易伤气阴,因此夏季养心要把握3个原则:清火养心、养阴扶阳、补气补血。清火夏季"灭火"要分人群、分类型。心思过重的女性在夏季多有心火和肝火:心火导致的心烦失眠、  相似文献   

2.
正俗语有云,药补不如食补,各种冬季养生药膳对于增强体质,抵御寒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认为,冬季养生药膳要根据不同人、不同体质进行选择,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红、黄、白、绿、黑食物各色养各脏,这5种颜色所对应的食物,对人体五脏的滋补非同一般。5种颜色的食物其属性、归经各有千秋,是人体五脏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  相似文献   

3.
杨力 《家庭科技》2011,(9):28-28
晒太阳,不但能让你有个好心情,还能给你的身体"加加油"。中医认为,晒太阳可以温煦体内阳气,是养生必不可少的手段。如果在晒太阳时结合中医经络,往往能起到更好的养生保健功效。一般来说,要重点晒以下四个部位——晒头顶补阳气。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  相似文献   

4.
<素问>充分发挥五行的功能性并把它抽象化,把五行的"动"作为基本性质而发挥到生命论中.在<素问>的五行学说中,五行与五脏各自的相对独立性相合,而其整体理念则是一体论的,生命的统一体是各个功能系统的融合.功能性、动态性和多元一体性构成了<素问>五行学说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医哲学唯物自然观的核心是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广泛运用于中医:构建天人理论,演绎藏象模型;阐发脏腑之生理,明彻心身之病机;审查诊断,指导治疗等.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起,构建了中医哲学之基本精神,也成为中医之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智 《家庭科技》2011,(6):30-30
风府——改善大脑供血和代谢 我们知道,中医有"六淫"之说,也就是"六邪",这当中以"风"为首。所以,中医治病时很注意这个"风",并将人体当中很多与"风"有关的穴位命名为"风",如风府、风池、风门、翳风等,这些风穴基本是风邪最容易侵袭的地方。所以,一定要严加注意,尤其是在春天和冬天风邪最猖狂的时候。在这些风穴当中,尤以风府为最。  相似文献   

7.
春季万物萌生,正是调养身体的大好时机。按照中医“四季侧重”的养生原则,春气通肝,春季补五脏应以养肝为先。西医认为,春天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由于肝脏承受了人体解毒、排毒的任务,负担最重,所以春季养肝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邹衍四时教令思想考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奚 《文史哲》2001,(6):66-69
邹衍不仅提出了以五行相胜为理论基础的五德终始说,亦有以五行相生立论的四时教令思想,这一点向来没有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已佚《邹子》一书的《主运》篇就是关于四时教令的政治理论,邹衍以此而集阴阳五行思想之大成,并"显于诸侯"。《主运》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是"五行相次转用事"的布政教令,一是"随方面为服"的方物服色。此即邹衍的四时教令思想。  相似文献   

9.
春季万物萌生,正是调养身体的大好时机.按照中医"四季侧重"的养生原则,春气通肝,春季补五脏应以养肝为先.西医认为,春天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由于肝脏承受了人体解毒.排毒的任务,负担最重,所以春季养肝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用中医"治未病"的方法去预防腐败现象;借鉴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找准腐败;利用中医"辩证施治"的方法惩治腐败。针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从不同角度,不同阶段上,像中医诊治疾病一样,为反腐败斗争开出的一剂"良方"、"良药",清除和根治腐败这一社会"病痛"。  相似文献   

11.
振鸣 《四川社科界》2005,(12):F0003-F0003
中华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古今中医名家不仅深入研究中草药医治疾病,对果蔬防范疾病,健康人体也有着广泛研究。颇具典型代表性则是胡萝卜。李时珍称胡萝卜为“菜蔬之王”,并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提出:胡萝卜“甘,辛,微温,无毒,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有益无损”。可治夜盲,肺结核,营养不良,贫血萎黄,小儿软骨,食欲不振,眼睛干燥等症。  相似文献   

12.
振鸣 《四川社科界》2006,(1):F0003-F0003
中华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古今中医名家不仅深入研究中草药医治疾病,对果蔬防范疾病,健康人体也有着广泛研究,颇具典型代表性则是胡萝卜,李时珍称胡萝卜为“菜蔬之王”,并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提到:胡萝卜“甘,辛,微湿,无毒,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有益无损”,可治夜盲,肺结核,营养不良,贫血萎黄,小儿软骨,食欲不振,眼睛干燥等症。  相似文献   

13.
振鸣 《四川社科界》2006,(5):F0003-F0003
中华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古今中医名家不仅深入研究中草药医治疾病,对果蔬防范疾病、健康人体也有着广泛研究。颇具典型代表性则是胡萝卜。李时珍称胡萝卜为“莱蔬之王”,并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提到:胡萝卜“甘,辛,微温,无毒,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有益无损”。可治夜盲、肺结核、营养不良、贫血萎黄、小儿软骨、食欲不振、眼睛干燥等症。可见,我们的祖先,已经对胡萝卜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纲领性结论。中国医药筛选首席专家,中国军事医学院汪海教授盛赞胡萝卜为人体健康“保护神”。  相似文献   

14.
振鸣 《四川社科界》2006,(6):F0003-F0003
中华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古今中医名家不仅深入研究中草药医治疾病,对果蔬防范疾病、健康人体也有着广泛研究。颇具典型代表性则是胡萝卜。李时珍称胡萝卜为“菜蔬之王”,并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提到:胡萝卜“甘,辛,微温,无毒,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有益无损”。可治夜盲、肺结核、营养不良、贫血萎黄、小儿软骨、食欲不振、眼睛干燥等症。可见,我们的祖先,已经对胡萝卜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纲领性结论。中国医药筛选首席专家,中国军事医学院汪海教授盛赞胡萝卜为人体健康“保护神”。  相似文献   

15.
黄莺 《家庭科技》2014,(3):24-24
正中医的闻不仅指闻气味,还包括听声音。《黄帝内经》提出,呼、笑、歌、哭、呻为五声,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这五脏。仔细倾听五声,便能大概了解五脏的情况。发怒爱喊肝火旺肝,在志为怒,在声为呼。如果一个人动不动就发脾气,还大呼小叫,可能是肝火太旺,可以适当吃些有助于清火的寒凉食物,菊花茶、荠菜、丝瓜都有利于疏肝解  相似文献   

16.
人乳:亦名仙人酒,又名蟠桃酒.中医认为,人乳具有滋阴润燥功效.内服滋养五脏,外用可治目赤眼花,能消肿、止痛.&lt;本草纲目&gt;记载:人乳“味甘、咸,性平.补五脏,令人肥白悦泽,疗目疾多泪.“……  相似文献   

17.
牛文澜 《兰州学刊》2013,(5):202-204
关于简本《五行》的作者,学界大都认为是子思所做,通过与《中庸》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内外关系中都有两个指向,即:由内而外的指向和由外而内的指向。但《中庸》以由内而外的指向为主,简本《五行》以由外而内的指向为主。在最高境界方面,《中庸》将"圣"作为最高境界,简本《五行》中"德"是最高境界,而"圣"只是五行之一。简本《五行》第一章中五行的次序是仁、义、礼、智、圣,这与《中庸》的五行次序没有太大区别,但是简本《五行》整体思想的次序是圣、智、仁、义、礼,与《中庸》的五行次序有很大不同,故简本《五行》第一章所言的五行,是对子思所作《五行》的引文,而简本《五行》第一章之后的作者另有其人。  相似文献   

18.
振鸣 《四川社科界》2006,(4):F0003-F0003
中华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古今中医名家不仅深入研究中草药医治疾病,对果蔬防范疾病,健康人体也有着广泛研究。颇具典型代表性则是胡萝卜。李时珍称胡萝卜为“菜蔬之王”,并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提到胡萝卜“甘,辛,微温,无毒,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有益无损。”可治夜盲、肺结核、营养不良、贫血萎黄、小儿软骨、食欲不振、眼睛干燥等症。可见,我们的祖先,已经对胡萝卜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纲领性结论。  相似文献   

19.
王博 《文史哲》2023,(2):71-82+166-167
五行起源未能得到清楚阐明的根本原因在于“单线起源论”。《尚书·洪范》论说结构的复合性不仅展现出五行内涵的丰富性,也可视作五行的多重起源被尝试纳入到同一种五行叙事中的初步努力。《洪范》第一部分为《洪范》经文,其五行指的是水道,属地之五行,这种内涵由行字本义而来。《洪范》第二部分是对经文的初步解释,其五行指的是君主的五种行为或德行,属人之五行,是五行在先秦时代最常见的内涵,乃由行字本义引申而来。《洪范》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进一步解释,其五行指的是“水、火、木、金、土”,这种五行内涵与行字本义完全无关,更与行字诸种引申义无关,是五行概念经过多次转化之后才有的内涵,成为汉以后最核心的五行内涵。先秦时代五行相关文献都呈现出与《洪范》类似的复合形态,可证五行有着完全不同的多重起源。  相似文献   

20.
五行与易虽然早已融合而成五行易学,但是,关于两者的结合还存在一些学术疑问。五行易学在西汉京房的著作里已初具形态,后经东汉的郑玄而完成基本理论体系。在京房之后,多种形式的“五行易学”发展较快,但其中真正严格意义上的五行解易者并不多。五行易学使五行与易两种理论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