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性的断裂和消费主义的莅临,文化价值谱系与人文话语范式陷入解构的困境,现代性文化所坚守的启蒙理性、艺术自律、人文神话、审美超越、历史总体性等元话语,在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下不再合法,代之以后现代主义的世俗化、多元化、浅表化、文艺消费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碎片化等.现代性以来的文学话语范式也随着文学共同体的解散、"文学场"的"他律化"和文学实践的消费化而面临阐释的焦虑,甚至失语.  相似文献   

2.
审美现代性话语作为一种文化逻辑,在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理论中,围绕它的话语生产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重写过程。作为一个认识过程,我们的对象主要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文化中的现代性话语和后现代性话语;作为一个重写过程,我们的对象主要是中国的当代文化建设问题。理论上,认识与重写的良性互动是当代文艺/美学理论发挥话语效力的根本机制。但迄今还不能说这一良性互动已经形成。我们应该走出冲突论认识模式,将审美现代性放在后现代性——现代性——审美现代性的历史逻辑路线中加以重写。  相似文献   

3.
消费主义概念虽缘起于西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资本主义物化社会的批判,但其文化表征在当下中国有着众多表现.其原因主要是文艺大众化时代的众声喧哗为消费主义提供了滋生的间隙;社会主义文艺作品的内部结构失衡也潜伏着消费主义诱因;西方文化殖民消费主义对中国进行的话语侵略及中国文化本身落后思想的沉渣泛起.应对消费主义文化,既要看到其在历史进程中起到的人性回归个体和去意识形态化作用,也要建构批判性的文艺价值观,核心就是坚守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以文艺的人文关怀去重塑人的道德良知和精神信仰.并对社会主义文艺作品的文学生产——消费流程本身加强警醒和自律,进行更广泛意义上的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4.
弥沙  李育红 《北方论丛》2008,46(3):34-38
审美主义是中国当代文艺的主潮,它以审美为文艺的最高价值和本质,确立了一种审美主义的文艺观.不仅如此,它还将审美主义从一种文学观念提升为一种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它既是我国当代文艺潮流的一种转变,也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一部分和重要表征.它带来的文艺转型和文化转型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一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对极左文艺思潮的反拨,一是改革开放后西方审美现代性的制导.这两种历史文化语境深深嵌入当代审美主义文艺思潮的机体,使它表现出巨大的历史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5.
卢梭对于"文明与异化"等社会问题做出的反思与批判,赋予了"现代性"以前所未有的意义指涉,尤其是他对于科技与道德等二律背反现象做出的深度思考,为解决当下的文艺学、美学理论建构中的问题提供了以下三点启示:一是审美现代性话语的张力问题,即理论话语应该具有反思性与批判性,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日常社会经验的超越;二是审美现代性理论思维方式的转换问题,实现由封闭向敞开、由空间性向时间性的转换;三是审美现代性话语的边界问题,即理论话语应该体现价值观照的当下性,而非物质膨胀的当前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审美现代性的一个症结在于长期以来我们没有能够真正建立起浪漫的审美范式.西方浪漫范式的内涵是审美感性、审美独立与审美批判,而这在中国现代审美实践中是难以实现的.缺乏真正的浪漫范式是我们的审美现代性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8,(5):249-253
消费主义语境下,当下大众电影的审美范式正经历从传统形而上学走向当代形而下学的调整。这表现为三种典型的电影审美范式:幻象范式、暴力范式、游戏动漫范式。影视的文化哲学属性应作为电影审美的支撑点,电影审美维度应强化理性维度的寻绎,达到理性与感性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审美文化主要受到消费主义、后现代主义和网络文化三大思潮的冲击和影响.消费主义文化过于重视文化的商品属性和商品价值,而忽视了文化的审美属性和人文属性,使审美文化回归感性生活的同时又在挪用与改造中使其走向浅薄与庸俗;后现代主义在消解专制主义、一元主义的同时也消解了文化价值建构的基础和可能性;网络文化张扬个性自由,悬置人文理性,使审美文化缺少应有的价值判断.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克服和纠正这些消极负面影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具有的积极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革命话语的转换使得民族国家的现代性诉求又一次成为社会的主流话语.本文从文化与历史演变关系介入,揭示出《白鹿原》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反省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所遭受的毁灭性的打击,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的文化颠覆和精神虚无的状态;另一方面,揭示在民族国家的现代性建构的文化救赎过程中,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性话语存在的深刻矛盾,并指出小说的文化意义就在于启示我们找寻真正的实体性的历史意识,重新开始“讲述”关于“我们民族命运”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审美的特殊身份为审美现代性在一定场合通过批判方式表达现代性思想立场排除障碍,但审美话语的过度膨胀却又弱化了这样的批判.本文以"审美"的语义学探求为基点,追溯审美现代性的哲学流变和知识理念动力,论述审美现代性的极端形式、审美主义的存在基础和这一基础隐含的审美现代性的内在矛盾,进而认为勘定审美现代性的边界,视之为诸多现代性批判的一种方案,将有助于审美现代性的话语再生产.  相似文献   

11.
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社会文化发生了明显的转型,审美也呈现出消费主义的种种征象,审美对象开始泛化,审美动机趋于欲望化,审美机制越来越为消费逻辑和资本所操控,审美的价值倾向也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其实,这种基于消费主义文化语境的审美新变,正是美学突破自身限制,调整发展方位,承载时代担当,迎来自身勃兴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2.
蓝国桥 《学术研究》2012,(1):139-143,158
审美交流的危机,潜藏在现代性话语的深处,这在中西方皆然.现代性在开拓着辽远的物质疆土,文化物化了.物化窒息了交流的审美声气,并破坏了审美交流的内在机理.在物化的深渊,人与人之间频繁相遇却不相知,频繁相知却不相爱,频繁相爱却不相信.从物化的世界中远出,在文明的意义上回归自然,或许能重建对人的信任,并畅通审美交流的血脉.在话语上回归自然,是一条值得尝试的突围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审美范式文学理论在当代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当代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审美范式文学理论是在特定时期文艺政策、理论资源、学术事件等多方因素的作用下逐渐生成的。在文学理论范式转型与知识合法性重建的进程尚未完成之时,从公共性的角度对它进行分析和反思是有必要的。文学观念趋于多元、“有学术”的文学理论论争、有文化抵抗意味的文论话语生产等公共性特征是值得赓续的审美范式文论传统,但审美范式文学理论对审美作“意识哲学”的理解以及它可能存在的本质主义知识观则需要反思、调整和通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话剧的现代性诉求,长久以来被简单地界定为晚清以降知识分子启蒙话语在戏剧领域作用的结果.从早期话剧的本体出发进行考察,可以发现,话剧在其形成期就体现出一种文化品格,即生于城市,归于日常.从城市的角度去探寻话剧的现代性成分,体现出的是外在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启蒙现代性,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去探寻则体现出的是内在的艺术上的审美现代性.回归与认同这一文化身份,话剧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求得永久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次伟大转机,它使古老的中华文明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强烈刺激下,通过语言文字、价值观念、审美形态的种种变革,最终获得了现代性的话语平台。但是,民族文化的现代性并不等于西方文化的现代性,文学革命所完成的终极历史使命,也只是“文化”的转型而不是“传统”的否定。这其中就有一个传统文化的去向问题,我们必须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1985年前后发端的“寻根”话语,提出了以民族文化重建民族主体性的要求,并通过对乡土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重构表达了对现代化浪潮的审慎态度.作为一种民族认同话语和反思的现代性话语,寻根话语表现出对全球化文化霸权和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启蒙现代性的批判精神,其敏感性和先锋性在今天仍然显得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7.
新历史主义与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关系是文化诗学谱系研究的重要部分.新历史主义对文化唯物论既有社会批评的方法论借鉴也有文化诗学的理论创建:文化与社会的批评理念是两者方法论的理论契合点,"借古讽今"与"以今参古"的批评指向是研究旨趣的分歧点,而意识形态与权力话语的批评范式则体现出两者理论建构的不同诗性导向.考察这两种西方批评理论的指涉关系,可以使中国文艺研究获得一个历史与文化的诗学新起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性的失范以及消费主义时代的莅临,文学艺术从表征领域的中心滑向了边缘:文学艺术的自律性在消费主义媚俗文化,特别是电子媒介制造的影像符号中遭遇解构.文学艺术必将继续存在,但其引领人类文化精神价值的历史使命却已完成,这是文学终结论所试图表达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雪萍 《兰州学刊》2007,1(8):12-14
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是一种未完成的事业,它关涉主体的自我确证以及存在的合法性问题,但是在哲学史上,有关现代性的哲学话语都是以意识哲学即主体哲学的范式进行分析和解决现代性所面临的困境的,因此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哈贝马斯提出以交往范式来改变现代性哲学话语的现状,但是他陷入了另外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大众传媒通过制造现代神话,使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当下人们思想、情感和生活的一部分.在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侵淫下,精英意识形态被迫不断变化其话语姿态,由此,精英意识形态与现代性语境遇合的一体化文学生态注定走向解体.在精英意识形态与后现代消费主义“祛魅”后遭遇的精英文学危机中,精英文学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形成了新的生存形态、生存方式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生机盎然地上演着“异趣呈现”的多元叙事语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