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道德流变轨迹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燕青 《齐鲁学刊》2004,1(3):22-25
道德流变是在以经济因素为主导的合力作用下的历史演进过程,这种演进意味着传统道德向现代伦理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道德的发展变化必然留下深刻的痕印及演进轨迹。概括地说,道德流变的轨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从义利的分离性到义利的统一性;从律令的苛刻性到律令的宽容性;从价值的单向性到价值的辩证性;从取向的内敛型到取向的进取型。  相似文献   

2.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跨世纪的历史重任。新时期全面推进道德建设,必须立足于对道德现象规律性的深刻认识,这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思想教育工作者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本文从分析道德现象入手,将道德现象在纵向层面上归纳为三种存在形态,并进而提出了道德建设的实质和途径,对道德建设的规律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3.
魏长领 《中州学刊》2013,(1):107-111
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的社会关系、规约人的行为选择的两大基本文化形态和规范体系。其共同点之一就是对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加以界定和维系。其不同点是:道德规范大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主要依靠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发挥作用;而法律则需要国家的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的强制力量加以维系。因此,与法律权利相比较,道德权利具有以下特点:道德权利的产生具有多元性和自发性、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关系具有复杂性和非对应性、道德权利的实现途径具有多重性、道德权利主体具有自择性等。对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的区分,有利于正确理解道德权利的基本特点,进而有利于促进对道德权利及其相关问题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4.
林效廷 《中州学刊》2001,1(6):171-173
要客观辩证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经济关系及其变化对道德的影响,市场经济对社会道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效应,社会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朱熹认为,理与欲的纠缠是人的生存状况,理与欲的冲突构成道德认识的内容,格物正心、情德相彰、重意践行、循序渐进是道德认识的方法,"天人合一"则是道德认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价值个体主义与道德合理性基础的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价值个体主义”直接威胁着道德的合理性基础, 对当代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构成了重大挑战。“价值个体主义”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一个重大后果, 它与现代道德论证基础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位移, 使得“个人自由”与“道德共识”之间的矛盾成为现代道德合理性的深层矛盾。以一种辩证的方式扬弃价值个体主义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这一问题上, 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有着重大原则差异的立场, 其中马克思从人的生存方式转换的角度出发, 坚持“实践性”、“辩证性”与“人文性”等基本原则,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野, 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道德场是立体化形态的客观存在。道德场为经济文化社会提供精神基础,也为境界反思与批判设计理想模态;道德场是生命场的庄严阐释,表现为“人往高处”与“人情心性”的境界追求,前者是人类道德境界的提升规律,后者是中国人道德境界的演进逻辑;道德场形态存在“五立”圆锥体形态。反思与批判道德场形态,能使人们认识并营造属人的道德境界,走向善德与完满。对道德场境界的批判,要以本真意义为第一原则、以历史根基为重要条件、以正心诚意为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学术界广泛使用道德整合范畴,但对其内涵的认识尚未达成基本共识,主要表现为缺乏整体性、一致性的完整把握,有必要对其做进一步的学理性探讨。从伦理学视阈,运用系统论方法,通过对整合、道德系统和道德整合的逐一厘清,表明道德整合既是一种道德系统的系统活动、系统功能和系统的自我更新优化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体结合自身特性和所处时代特征而做出的伦理性追求。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道德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武 《东岳论丛》2005,26(4):129-132
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道德合理性、道德目标及其道德规范与道德控制要求。要准确理解和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认识其道德内涵与道德诉求,建立起能够促进和保证合理有效发展的道德目标、道德规范及其道德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0.
道德的底限与普世伦理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阿多诺的道德哲学,指出他的道德思想是对西方道德哲学的批判继承,他提出的“道德低限”的主张是对维系人类存在的基本道德伦理的反思,表现了阿多诺对人类现实生存状态的关切。第二部分结合阿多诺的道德思想分析我国学术界对普世伦理学的讨论,强调用历史的和辩证的观点去研究道德伦理,指出道德伦理是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普世伦理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具体道德规范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永恒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化的巨大作用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方式来实现的。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伦理政治观。建立在以“礼”、“仁”结合为本体的政治哲学基础之上的伦理政治观,不仅包含着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心理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其本身就是政治的最高原则。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过程集中体现为儒家学说的传播、延续、变化和发展。传统政治社会化的深远影响启示我们,文化的因素对于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共伦理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公共领域的重大转型和一系列变革,由此带来了不少尖锐复杂的社会公共伦理观念的冲突。公共教育体制改革问题、社会财富观念问题、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社会救助与福利制度安排的正当性问题等,都需要公共伦理学的解释和关怀。公共伦理需要寻找最基本的道德视点,作为处理各种伦理冲突的基本价值观,并确立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构建公共伦理秩序。当代中国公共伦理问题的解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伦理建设,关键在于切实加强对身处公民社会发育和实践历程中的全体民众进行现代公共道德观念教育,并使其长期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产生于实践活动的"中"观念在走出了对具体物象的表意之后,经历了由政治性范畴到伦理性范畴,再到本体性范畴的不同理论形态演进.作为政治性范畴,"中"的基本含义是"中正";作为伦理性范畴,"中"的基本含义是"中德";作为本体性范畴,"中"的基本含义是"中庸"."中"的这一理论形态演进体现了先秦时期人们理性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成为后世奉行"中庸"之道的思想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14.
教育对伦理精神的培育既涉及教育本质、功能、作用的基本理论,也关系到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一是教育在原初意义上培育伦理精神二是教育在人性基础上培育伦理精神三是教育在家庭伦理基础上培育社会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5.
晚清民初都市通俗小说作者从"朝圣者"向"经济人"的身份转变,为中国小说现代性的生长找到了另一路径,但因囿于中国市民伦理形成中个性觉醒环节的缺失,彼时通俗作家们的文与行之间产生了悖谬,他们中不少人直接打起"伦理小说"的旗号,以图恢复旧道德来改变他们自己亲手参与缔造的新世风。清末民初伦理小说对"孝""忠""义""节"的大肆张扬,凸显新市民代言人由"士"向"市"的身份转变在城市现代转型中的尴尬。  相似文献   

16.
王海燕 《理论界》2014,(6):114-118
《采薇》中颇有争议的"如何理解伯夷、叔齐"这一难点,并不是一个现实伦理问题,而应依据小说的叙事伦理来解答。叙事伦理即各种形式安排透露出的伦理维度。小说通过叙事角度的选择与叙事距离的控制体现出对伯夷、叔齐的伦理同情,而由结构上的人物对位与事件对位及反讽表达的是对自周武王至阿金诸色人物的伦理拒斥。与前期同是"易代"主题的小说相比,《采薇》叙事伦理的复杂化既是现实的投射,也体现了鲁迅对于小说叙事艺术的进一步自觉。  相似文献   

17.
经济伦理是伦理道德在经济领域中的表现,它所贯穿的核心价值目标是如何实现经济合理性与伦理正当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素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经济伦理为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道德基础;经济伦理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道德支持;经济伦理推动统筹兼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说的“自然”,是在道德哲学的意义上规定和诠释的。“自然家庭”和自然家庭中诞生的“自然人”是伦理、道德和道德哲学的始点。“自然”是人及其存在的原初状态或曰罗尔斯式的“无知之幕”,其最具哲学意义的本质是不可选择性。基因技术不仅极大地扩张了人的行为选择能力,而且将这种选择性推到了文明的底线。这是基因技术提出的最严峻和最深刻的伦理挑战。技术必然性与伦理合理性之间存在着“乐观的紧张”的辩证互动关系。为此,在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上必须进行两次转换,由对基因技术的伦理关切,到基因伦理学的建构;由基因伦理学的研究,到道德哲学的洞察和把握。它们在方法论上的殊异,也正是对话双方的学术分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王艳 《兰州学刊》2005,(4):138-139,196
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伦理要求.商法诚实信用原则正是市场经济中诚实信用伦理准则法律化的产物,是以善意真诚、守信不欺、公平合理为内容的强制性法律原则.商法诚实信用原则是具有法律强制性的伦理准则.善意的主观心理、守信的客观行为、公平合理的利益结果是其伦理要求.其具有保证交易安全、平衡交易利益、促使交易确实的伦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经济伦理的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新文 《河北学刊》2001,21(3):28-31
经济全球化同样意味着伦理的全球化。中国加入 WTO并参与经济全球化 ,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国对全球伦理的认同和承诺。这种全球伦理以契约伦理为典型特征 ,因而对以德性伦理为特征的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构成了冲击和挑战。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基础带来的变革 ,2 1世纪的中国经济伦理必须以契约伦理为基础 ,进而吸收儒家德性伦理的合理方面。在中国经济伦理重建的过程中 ,企业界、政府界和学术界都应发挥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