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亚细亚人文主义”是与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相对而言的一个范畴,可以恰当地说明古代亚细亚洲乃至整个东方社会与欧美西方社会形态在上层建筑(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方面的形与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理论依据是:古代东方的或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古典古代的或希腊罗马式道路在经济基础方面属于两条平行发  相似文献   

2.
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来,“亚细亚生产方式”象一团神秘的云雾笼罩在人们头上:什么是“亚细亚生产方式”?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与“亚细亚生产方式”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借口中国是“亚细亚社会”,说中国不能搞社会主义,应当  相似文献   

3.
最近,内蒙古大学副校长胡钟达教授应广东历史学会的邀请,在暨南大学作题为《试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兼评五种生产方式说》的学术报告。胡钟达教授认为,在马克思看来,“亚细亚生产方式”就是“亚细亚生产方式”。它既不是原始公社的生产方式,也不同于西方古代的奴隶制的生产方式或西方中世纪的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它是东方前资本主义时代一种具有本身特点的阶级社会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4.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在国内外学术界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马克思所讲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属于何种社会经济状态?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论述的“亚洲社会”的特征是否符合东方各国的历史实际?马、恩在晚年有没有改变关于“亚细亚形态”的观点?对于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众说纷纭,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我们认为,要使这个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与东方学及其它》(载《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3期)一文,分析了从亚里斯多德到孟德斯鸠、黑格尔等等马克思以前的西方学者对东方的偏见。对马克思以后的形形色色的“东方学”观点作了批驳。有助于人们对这些问题的了解。以下就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指的是什么生产方式;马克思是否从对印度公社的研究中推导出了原始氏族社会;文章中引用的马克思关于农村公社的论述是否可以证明“封建制——东西方社会的矛盾统一体”等,与余树声同志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试析晚年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哲 《理论界》2008,(11):23-24
19世纪50年代,当马克思完成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后,便把理论研究重点转向东方社会。东方社会理论成为晚年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认识晚年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对于全面认识马克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晚年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公私二重性:东方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亚细亚形态:东方社会生产方式;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东方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陈志忠 《理论界》2004,(4):49-50
研究非西方落后国家具体的社会历史,探求造成其不发达状态的根本原因,开辟符合非西方落后国家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是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马克思对社会发展问题的探索并非丝毫没有涉及西方以外的社会发展问题;实际上,马克思始终没有放弃对非西方社会发展问题的思考。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正是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方法具体分析东方社会历史的一个可贵尝试。 一、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在《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相似文献   

8.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论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1859年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概念,不应当依据一百三十来年以后,现在为马克思主义者所熟知的五种生产方式理论来对号说明。尤其是不能仅仅根据《〈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所述;“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按照亚细亚生产方式排  相似文献   

9.
何中华 《文史哲》2022,(1):5-15+16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是被空间关系中介了的时间关系的历史展现。马克思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实际地崛起,使历史逻辑的时间性展现获得了一种横向的空间性意义。人类通过普遍的交往,使得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再按照同一路径和模式走向最终的历史目标既成为可能也成为必要。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从根本上决定了"亚细亚现象"。这种个案性使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既是能够的也是必要的。这就从学理层面上为东方国家按照自身的历史特质,走出一条区别于西方的独特道路开辟了可能性,由此决定了"中国道路"的选择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问世,马克思的东方社会思想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本文拟就此作一探索。一、东方社会思想与亚细亚生产方式东方社会思想的萌发最初是与马克思探讨亚细亚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1.
试析“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史上的时空结构傅兆君“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的科学范畴和重要理论体系,也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聚讼不一的难题。本文分别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发展历程、译意变迁、指代的时空观等方面,作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松 《兰州学刊》2004,13(1):64-67,146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理论思考 ,为解决李约瑟难题提供了最基本的方法论基础。亚细亚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李约瑟难题”式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互十年代,马克思处于经济学研究的需要,运用辩证逻辑的方法,对当时他并无清晰认识的父系氏族社会,农村公社所有制,以及某些共有共耕的历史资料加以抽绎,推演出一个原始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进序列中的第一阶段。但是,这个概念在马克思以后的论述中都不明确,也无法在五大社会形态、或阶级社会经历的三个历史时期的某个阶段里找到位置。国内外学者讨论了半个多世纪,出现了“原始社会”说,“古代东方奴隶社会”说,“特殊社会形态”说,“农村公社”说等多种解释,迄今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克思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之前,曾在1857—1858年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以下简称《前形式》)一节里论述过“亚细亚的”、“古代的”和“日耳曼的”三种“所有制形式”。由于手稿写成后长期没有公开发表而《序言》木文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内涵又未作具体的说明,研究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其他著作中有关亚细亚社会论述的理解又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15.
1859年,马克思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在该书的序言中有一段简要表述,“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这一张序列表中,排在第一顺序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指的是什么?它同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的论述有何内在联系?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究竟占何等地位?这是国内外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因此,剖析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确切涵义,弄清马克思的原意,这是解开长期争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之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分为生活资料的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料的自然资源 ,后者不仅影响而且转化为生产力。特别利用自然力的农业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亚细亚生产方式阻碍了东方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 ,在东西方发生经济联系后 ,妨碍东方国家利用自然力的经济关系又多了一个外来资本主义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提出的。弄清马克思心目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原意,是解决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前提。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关于这一问题的难点作为研究的重点,力求通过历史地、综合地研究马克思的全部有关论述,追溯马克思心目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原意。亚细亚生产方式是怎样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与公社统一在一起的。马克思把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公社,称之为印度公社,亦或称之为东方公社、亚细亚公社、亚洲公社、印度农村公社、亚洲村社,等等。这些称呼,是马克思在十九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对于  相似文献   

18.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奴隶制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五种基本经济形态之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曾用过“亚细亚的、古代的”,“古代社会、东方社会”和“亚细亚古代、古典古代”几种不同的概念来表述。这几种不同的概念,实际上是说明一个问题,说明奴隶制社会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古代东方类型,一种是古代希腊罗马类型。恩格斯在《美国工人运动》一文里说: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奠基人和开创者。郭老史学体系的主体在中国古代社会。他认定中国古代存在过发达的奴隶制,而因曲解“亚细亚生产方式”所得出的东方不发达奴隶制社会说难以成立。郭老的史学体系还涉及到中国封建社会,认为它是各类封建社会中最发达的一种形态,呈现出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变动状态,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反复性的特色,但绝非“长期停滞”。郭沫若史学体系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不容忽視的。  相似文献   

20.
经过具体的实证研究 ,马克思晚年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科学揭示了东方社会结构的特殊性 ,区分了史前社会的公社和东方社会的村社的不同性质 ,纠正了把具有地域性特征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上升到具有普遍性的人类社会原生形态位置的错误认识 ,从而创立了科学的东方社会理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