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因其在推动人权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被广泛关注。但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应从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立法、重新构建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内容等方面使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审判中心改革对律师介入刑事案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确保每一个案件当中的每一个当事人在诉讼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律师的有效帮助,以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益,防范冤假错案。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作为落实审判中心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样面临改革难题。当前,法律援助机构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提供刑事法律服务:援助律师辩护和值班律师帮助。提高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应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现状,回应审判中心改革的需求。首先,继续扩大法律援助适用范围,推进刑事辩护全覆盖;其次,完善值班律师法律帮助职能及工作机制,确保当事人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再次,基于经费保障、质量控制等因素,完善法律援助质量保障体系;最后,建立一体化的刑事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法律援助服务工作运转有力、有序、有效。  相似文献   

3.
洪浩 《江汉论坛》2006,(7):131-133
我国的法律援助事业虽经历了十年的迅速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本文从国际人权法中有关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出发,分析了刑事法律援助在整个法律援助制度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了落实刑事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扩展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和阶段,发展刑事简易程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已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建立时间短,受实践上不成熟和认识上粗浅的限制,仍有许多不够完善之处。我国的法律援助体制改革应明确法律援助各参与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科学的法律援助申请审查标准体系,明确规定非诉讼调解方式的作用。同时探索先行援助制度、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并对现行《法律援助条例》在援助对象、范围、形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和补充。  相似文献   

5.
《法律援助条例》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法律援助的发展与实施.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律援助工作.抓紧制定法律援助法,不仅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法律援助制度发展与完善的关键举措,更是利国利民的重大法治工程.法律援助法的制定应当遵循基本的哲理思维.其中,"人本主义"是法律援助立法和实践之本,人权保障是法律援助立法和实践的理论基础,"国家责任、政府义务"是法律援助立法与实践的基本理念,"国家本位、社会本位、个人本位"是法律援助立法和实践的主要维度.中国特色法律援助制度具有不可忽视的公法属性.社会主义法律援助制度的价值目标是追求全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张磊 《学术探索》2014,(10):31-35
通过梳理我国关于食品安全刑事法律规范、国家机关有关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文件、立法实践活动,提炼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化、重刑化的刑事立法政策.在此基础上,反思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政策在定罪政策与制刑政策方面的缺陷,进而对我国食品安全刑事立法政策应然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最终做到: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基本导向,注重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的平衡,从“厉而不严”走向“严而不厉”,坚持特定时期的犯罪化、重刑化,并以非犯罪化、轻刑化为最终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7,(3):203-210
在刑事法律援助中,合同制度是政府与律师通过合同形式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辩护服务的制度体系。合同制度有助于实现普遍辩护与有效辩护,破解刑事司法中辩护权之不彰。合同制度本土化的条件包括刑事法律援助国家义务一元性的立法规定、公民律师辩护权的基本人权属性、律师职业的发达与法律服务市场的规范化,以及政府良好的合同治理能力。合同制度可以作为我国现有刑事法律援助体系的有益补充,以促进多元化刑事法律援助模式的形成。合同项目主要通过招投标和协商方式订立,一个完善的辩护合同应当包含合同双方当事人合同标的当事人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必备条款  相似文献   

8.
法律援助作为现代法治文明的标志之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浪潮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不能否认的是,我国现行法律援助制度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法律援助领域内严重的供需矛盾,这个问题在刑事法律援助方面尤显突出。  相似文献   

9.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外一些国家在对其欠发达地区实施开发援助的过程中 ,均高度重视运用立法手段以保障开发的顺利施行 ,这一经验及做法对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借鉴和启示。西部大开发应立法先行 ,并逐步建立起适合西部地区实情的由国家性立法、地方性法规、专门性法规构筑的立法保障体系 ,从而为西部大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依法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10.
民族立法听证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我国民族立法领域中尚未建立听证制度,建立民族立法听证制度可以提高民族立法的质量,促进民族立法工作的规范化、民主化和科学化,同时可以增强各族群众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充分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政治上的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监狱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法》的颁布对指导监狱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各级政府对监狱管理职权不明确,《监狱法》法律地位不够高,规定监狱保障经费没有落实,执行保障体制不细,与其他刑事法律的个别条款矛盾冲突,法律用语不规范,表述欠准确等困难和问题。只有提高《监狱法》的立法层次,完善《监狱法》的体系结构,修改与其他刑事法律相抵触的地方,增强监狱法可操作性,才能有力地推动监狱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2003年9月,我国的《法律援助条例》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国法律援助制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由于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雏形刚刚形成,法律援助制度中不免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供需矛盾、资金缺乏、主体和服务对象问题等。所以应从立法、司法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完善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3.
2003年,我国颁布了《法律援助条例》,使刑事被害人的法律援助权利有了法律依据。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实施法律援助制度,应时援助主体、援助机构、援助资金来源及援助模式等做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4.
刑事立法的生态化,与环境立法防止环境违法行为的目的可谓不谋而合.因此,加强环境立法与刑事立法的协调,不仅必要而且可行.虽然在实现二者协调的过程中,以"裁判法"为基本定位的刑事立法已经做出了相当多的努力,但囿于现行环境立法自身"行政管理法"的定位,二者之间在事实上并不总是十分协调.鉴于刑事立法天然具有谦抑性、稳定性、补充性,欲结束二者之间这种"貌合神离"的失调状态,关键在于实现环境立法中刑事法律规范的"裁判化".其中,理想模式是制定环境附属刑法或环境单行刑法;现实模式是通过必要的环境立法设计,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为环境犯罪领域中刑法的适用提供更加充分、准确的法律指引或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家长自身需要、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改革需要等诸多方面而言,家长教育都有重要意义.家长教育立法可以保障家长教育的顺利有效实施.虽然家长教育立法具有充分的法理基础,但是现实中却存在着阻抗家长教育立法的因素.可以从总则、具体方式、实施策略以及保障条件等几个方面考虑家长教育立法.同时,也要注意与家长教育立法有关的其他法律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城市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是城市社会管理的基本立足点.加强城市社区法律援助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市社区法律援助工作,需要扩大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健全法律援助机构,加强队伍建设,明确援助范围,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相似文献   

17.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明确要求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抓紧制定出台法律援助法.全国人大监察与司法委员会目前正在牵头起草《法律援助法草案》.其中,关于法律援助机构的问题备受关注,也是立法讨论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关于法律援助机构的设立,应当规定"县、区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需要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关于法律援助机构的职能,应采取概括+列举的方式,规定"法律援助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法律援助工作",并对其他具体情形予以明确.关于法律援助机构的人员构成,应当在扩容的原则下,凸显专业化建设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行政立法的质量是保障法制权威和政令畅通的基础,合理性审查则是提升立法质量,防范行政立法“任性”的重要途径.我国行政立法缺失合理性的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科学的政策分析和公开的沟通论坛.以倒逼提高行政立法合理性为目的,可以在备案审查制度基础之上选择可行的改革路径,即政府法制部门应当承担合理性审查的主要职责,使用明确的合理性标准清单,在行政立法编号印发之前实施监督审查.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救助立法的核心价值在于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就业援助既是就业促进的重要措施,又是社会救助的根本方式.就业援助通过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者提供就业培训、就业岗位、就业服务等援助实现就业,从源头上使受救助者脱贫致富,有利于实现贫困者生存权和发展权双重并重的效果,理应成为我国社会救助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社会救助法立法应遵循就业导向、向能力贫困者倾斜、生存保障与就业促进联动等原则.  相似文献   

20.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明确要求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抓紧制定出台法律援助法.全国人大监察与司法委员会目前正在牵头起草《法律援助法草案》.其中,关于法律援助机构的问题备受关注,也是立法讨论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关于法律援助机构的设立,应当规定"县、区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需要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关于法律援助机构的职能,应采取概括+列举的方式,规定"法律援助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法律援助工作",并对其他具体情形予以明确.关于法律援助机构的人员构成,应当在扩容的原则下,凸显专业化建设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