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整个原生态民歌研究视阈中,缺少必要的公共理性支撑,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严重的结构缺陷.其中,对原生态民歌兴起的缘由、原生态民歌本质的界定、原生态民歌审美评价等三个带有基础意义问题的关注明显不够,使原生态民歌研究一开始就出现了视觉盲区和偏差.这种状况可能使原生态民歌研究走入歧途,应该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对价值取向进行结构性的优化和调整应是当前原生态民歌研究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弘扬民族艺术的源泉。完整地继承和科学地发展原生态民歌,才能从文化背景、审美情趣中探索中国各民族歌曲风格之成因,否则就会陷入抛弃中国文化精髓、缺乏民族特色而只谈唱法的误区。本文就新形势下弘扬原生态民歌及对原生态民歌生存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原生态民歌的舞台演绎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舞台表演类型,其艺术可行性和文化社会意义也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舞台演绎是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民歌进行传承、传播和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传播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原生态民歌进行舞台演绎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借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规体系来进行规范,确立以传承和传播为主的保护原则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的合理利用原则。  相似文献   

4.
原生态少数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是民族风俗的延续,其在当代的发展主要有原生态民歌走进大众视野、原生态唱法步入专业音乐殿堂、原生态音乐进入旅游商业等形式。针对这些形式所存在问题,可考虑通过文艺民族化、文艺大众化、文艺产业化、文艺国际化等方式促进原生态少数民族音乐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歌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状况的反映,是民族精神的记忆,是区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民歌语言朴实通俗,曲调简洁流畅,容易上口,便于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本文试图通过对张掖一区五县对张掖民歌的传承、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使大家认识到由于欠发达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沟通受到制约,对本地民歌的开发利用率低,以本地民歌为素材的艺术创作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采取措施,做好欠发达地区民歌的挖掘整理工作,重视对原生态民歌的开发利用,更好地保护民歌资源,弘扬"丝路"文化.  相似文献   

6.
原生态民歌参与到民俗旅游中,能记忆历史、折射民生、吸引游客、拓展旅游空间,既弘扬了地方文化,展现了民众生活与情感,又能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重构了地方当代文化体系.山西民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成特色.河曲山曲儿、左权开花调更是山西民歌的品牌,是地方文化的标志.山西民歌在民俗旅游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广西保留着极其丰富的壮族音乐文化资源,但这些音乐文化因为流传范围有限,随着时代的变迁正面临消失的困境.对此,可借鉴平果县保护和开发嘹歌的经验,保护壮族音乐的根基,并将之引进课堂;邀请区内外名家采风创作并推出新作品,利用国内外文化平台推介壮族音乐,同时勇于创新,促进壮族民歌演唱的发展,将壮族音乐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工作中,评价标准问题存在着严重偏差,这种偏差在原生态民歌比赛中有着突出的体现。原生态唱法存在的评价误区,折射出了长期以来居于主流地位的音乐评价标准存在着严重问题,这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具有普遍性。只有对评价标准问题及时地予以纠正,打破一元制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的艺术评价机制,才能真正促进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多元的艺术评价机制相伴随的,应是多元的生存方式。只有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非遗"保护才是多元的评价标准、多元的生存方式能够切实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郭延礼 《文史哲》2006,(2):102-108
黄遵宪是近代杰出的诗人,他受到过民歌的熏陶,自幼喜爱民歌,他还主张搜集民歌,研究民歌,是我国近代民间文艺学研究的先驱。他进步的民间文学观和“民歌情结”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着较大的影响:一、黄遵宪善于吸取民歌的营养,为自己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二、他吸取民歌中的“情真”说,主张写诗要情真、意真、抒发我之心声;三、“民歌情结”赋予黄遵宪部分诗篇以民歌风味。他晚年的创作及其对“新体诗”(“杂歌谣”)的构想,也鲜明地受“民歌情结”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对黎族民歌的分类特征进行归纳分析,有助于黎族民歌的传承保护与研究传播。《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是目前涵盖范围最广、收录数量最多的一本黎族民歌集。该书以民歌挖掘整理为主要目的,主要采用了两级分类:一级分类以方言为标准将黎族民歌分为哈方言民歌、杞方言民歌、润方言民歌、赛方言民歌和美孚方言民歌五大类;二级分类以题材内容为标准,在一级分类下又将黎族民歌分为劳动歌、爱情歌、时政歌、生活歌、故事歌五大类。  相似文献   

11.
商会档案的原生态与商会史研究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开沅指出,史学的价值及其品格首先就表现为要认真看原始材料,只有充分运用了原生态的史料,史学著作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仅仅依靠或主要靠别人利用过的"二手货"是难以获致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的。彭南生认为,史学研究的原创性建立在对历史的充分理解与科学解释的基础上,对历史的理解与解释又是以历史的真实性为前提的,真实历史的构建是从尽可能详尽地占有历史资料入手的,它们之间形成了"原生态史料--原生态历史--原创性理解或解释"的路径依赖关系。其中,原生态史料是史学研究原创性的基石,原生态场景的构建则是原创性理解或解释不可缺少的手段。罗炳良则强调,历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使命就是弄清历史的真相,这就需要历史研究者考察历史的原生态,通过利用原生态资料、深入原生态环境、遵循原生态标准等途径,探寻历史学解释方法的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12.
民歌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歌有了显著发展。这主要表现在民歌的作者、传播、表演、作品以及它与流行歌曲的相互影响上。有人认为,"流行歌曲是当代的民歌"。本文认为,民歌逐渐向流行歌曲转型,转型后的民歌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歌,转型赋予民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3.
王海 《学术论坛》2007,30(12):184-187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重"学院式德育"而轻"原生态德育".文章认为重视原生态德育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一种选择.为此,文章就原生态德育的概念、原生态德育的观念体系和实践体系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民歌象风到处飘,民歌象水到处流。这“风”和“水”,在人类生活里充满活力。大量的优秀的民谣民歌,如同天上的满天星斗,有着永恒的光辉,放射着夺目的异彩。民歌民谣是人民的心声,人民智慧的花朵。人民对历史、对生活、对一切真善美,对一切假丑恶,都有着十分鲜明的、深刻的公正评说。作为人民创作的民歌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它是人民欢乐和痛苦的直接反映,是民心背向的感应神经,是人民爱憎的真实写照。因此,优秀的民歌民谣具有永恒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这也正是古往今来的经典作家,包括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对民歌之所以特别重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引子 一个民族的民歌总是该民族文化情感和智慧的象征。藏族民歌是陈述藏族文化的迷人的符号系统,是藏族心灵世界向世人敞开的一个窗口。解读这些符号及符号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本文所说的陈述方式),一定意义上就是解读藏民族的心灵。藏族民歌的陈述方式既与各族民歌有相通性,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因为相通,则可以通过藏族民歌推及其他民族民歌的陈述方式;因为相异,则可以通过藏族民歌看到藏族区域文化的多种因素在陈述方式上的独具特色的整合。藏族民歌的陈述方式深深地烙上了本民族文化的印迹。这些陈述方式作为传达藏族文化的一种形式因素,它与藏族文化是两相确证的,  相似文献   

16.
畲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艳 《学术探索》2013,(6):106-109
畲族民歌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畲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我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民歌活动、家传师授、文本媒介等方式广为传承。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民族语言、师承仪式的断裂和歌场环境的破坏,畲族民歌出现了严重的传承危机。我们应该从传承主体、传承形态、文化生态环境三个方面人手,对传统畲族民歌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继承,并力图创作出新时代下的畲族新民歌作品,使畲族民歌这颗璀璨的明珠重放异彩。  相似文献   

17.
今天提出"重新解读并接受马克思"的命题,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我们不能舍弃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首先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原生态的存在意义。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然涉及对原生态的选择,这就是一种构建。不论时代怎样变化,马克思主义原生态中的价值观永远是我们可以而且必须解读并接受的。今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原生态进行选择的重点是:马克思对异化和物欲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向往,马克思关于解放全人类的思想,等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原生态音乐的哲学思考,结合云南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表现,说明原生态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纯粹与变异、民族性与世界性、多样性的辩证关系,促进原生态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歌湘军的崛起,是音乐界的“湖南现象”,是湖南人才群体现象的又一突出表现。民歌湘军的崛起与发展,离不开湖湘文化的推动与促进。湘籍民歌人才辈出,民歌湘军独领风骚,正是得益于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本文在阐述湖湘文化基本内涵与核心精神的基础上,论述了湖湘文化影响下湘军精神与湘军现象,介绍了民歌湘军的崛起及其代表人物,从多个方面剖析了湖湘文化对民歌湘军崛起并走向辉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山西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河曲“山曲儿”与左权“开花调”双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歌保护模式的研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议题.民歌保护模式的确立要考察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形成整体性保护,以民歌文化为中心构成了文化、社会、自然三个生态圈,以及文艺主体生态系统、文艺本体生态系统、文艺功能生态系统诸因素组合而成的文艺生态场.民歌保护模式的中心环节是抓住传承机制,传承机制的核心是要保护传承人,对传承人的活态保护与对民歌文本的静态保护是延续民歌生命的双重保证.从山西民歌的生存实际出发,我们设计了在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带的河曲县建立整体民歌生态区,而在太行山农耕与游牧交汇区的左权县实行民歌村与民歌保护从娃娃做起的保护模式,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民歌保护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