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犯罪变化趋势对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形势的发展,犯罪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重视与加强对犯罪趋势的分析和研究,使我们的工作具有针对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切实掌握治理犯罪的主动权,扩大综合治理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自然人受贿罪的共同犯罪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自然人受贿罪的共同犯罪构成要件、犯罪形式和认定等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贿赂犯罪问题,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3.
犯罪作为最大的社会公害之一,如何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是全世界共同面临一个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做好犯罪预防工作.然而,传统的犯罪预防是针对犯罪人和潜在犯罪人即犯罪主体而言的,忽视了犯罪客体在预防方面的重要性.加强犯罪主体预防,只能减少犯罪主体的产生,而加强犯罪客体预防,则可减轻犯罪行为而造成的侵害后果.可见,犯罪客体预防应当成为犯罪预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是行刑社会化的刑罚执行工作,目的在于强化犯罪防控体系,防范犯罪和减少再犯率,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的和谐因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和谐是其必然要求.西藏的社区矫正工作是结合民族地方的特殊政治、经济、文化因素而开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犯罪控制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对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和促进少数民族罪犯人权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全新的工作实践和理念,引起了实际工作者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适用的方法体系。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为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提供了观念支持。社会工作至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可以为青少年矫正对象提供各种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之更好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6.
犯罪本质一元论把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唯一本质特征,把应受刑罚惩罚性看做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当然结果,不仅使得犯罪三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存在矛盾,而且不能科学地解释犯罪与犯罪构成、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关系。重新认识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含义,把应受刑罚惩罚性作为犯罪的主观特征,把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客观特征,即犯罪本质二元论,不仅使犯罪三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严密,而且能科学地解释犯罪、犯罪构成、刑罚等诸范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环境犯罪的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犯罪是刑法学和刑事司法领域的新型犯罪 ,环境犯罪构成由环境犯罪主体、环境犯罪主观方面、环境犯罪客体、环境犯罪客观方面四个要件构成。从总体上把握环境犯罪的构成 ,对于准确地确认和追究环境刑事责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严格地说传统犯罪学就是犯罪原因学,这种犯罪学忽略了犯罪的存在,只研究作为犯罪学对象的部分内容而非全部内容,严重阻碍了犯罪学学科的发展。为了犯罪学的科学性,为了犯罪学的发展,犯罪学必须完整、全面地研究自己的对象,必须从犯罪原因学走向"犯罪存在学",即真正的"整体的犯罪现象学"。  相似文献   

9.
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单向地采取宽缓的刑事政策,而没有对未成年人犯罪在区分轻微犯罪和严重犯罪的基础上.分别采取相应不同的刑事政策。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新时期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的新特点,应对未成年人犯罪确立以“宽缓为主、严厉为辅”的具体刑事政策。因此,在修改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中有关未成年人犯罪规定的同时,建立一部完整的《未成年人法》,以此来更好地指导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实践.实现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国家自2002年以来,通过刑法修正案(四)(六)(七),增加了雇佣童工罪、组织残疾人及儿童乞讨罪和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实际上此三种犯罪主要是针对未成年流动人口的。刑法的此项规定对打击以未成年流动人口为犯罪对象的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通过不断完善立法工作,改善司法活动,最大可能地保护未成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陈金波 《兰州学刊》2004,(5):203-205
预防、控制青少年犯罪 ,是一个国内外公认的极其困难、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积极分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深入剖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努力探索预防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有效举措 ,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试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出发,对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梳理,有针对性地探讨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3.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根植于文化,超越了立法,对刑事司法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优点在于符合一个特定社会中人们对于犯罪的认知,易于为一般人接受;缺点在于有理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危险,且行为性质的认定容易产生分歧.如果在特定理论的指导下,把各种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按照一定的标准体系化,我们就能准确地把握各类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个性与共性,从而加深认识,并进一步指导立法和司法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单向地采取宽缓的刑事政策,而没有对未成年人犯罪在区分轻微犯罪和严重犯罪的基础上,分别采取相应不同的刑事政策.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新时期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的新特点,应对未成年人犯罪确立以"宽缓为主、严厉为辅"的具体刑事政策.因此,在修改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中有关未成年人犯罪规定的同时,建立一部完整的<未成年人法>,以此来更好地指导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实践,实现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试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与预防犯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预防大学生犯罪离不开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孤独感与镳烈的交往需要的冲突;强烈的情绪冲动与理智控制较弱的冲突;在求职就业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这些心理冲突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就很容易滑向犯罪。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必须要大量、及时、多方地接受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信息。教育内容必须正确、生动和易于接受。同时,心理疏导必须和行为引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二、正确区分反革命罪和其他刑事犯罪 不论什么社会,犯罪都有两种情况:政治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政治犯罪在我国就是反革命罪。如何区分反革命罪和其他刑事犯罪,历来是关系到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和方向的大问题。在司法工作中,正确地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首先就是区分反革命罪和其他刑事犯罪。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过失败的教训,需要认真地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心理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结合笔者的青少年管理工作经验 ,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矫正对策进行探讨。希望更加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 ,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犯罪不仅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有时还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研究计算机犯罪的行为特点、预防措施及其我国有关计算机犯罪的法律法规 ,对有效地防止计算机犯罪 ,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有效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配置的法定刑来看,赃物犯罪是一类性质较轻的犯罪,但其存在却足以严重妨碍司法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虽然刑法典对该类罪行专立条文予以规制,但在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学术界以及实务部门均有争议。从海峡两岸刑法比较研究的立场,对赃物犯罪的典型形态的本质特征、构成要件诸方面等重新认识,可以更好地为我们解惑,从而利于刑事立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0.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而刑罚的对象是犯罪。所以,犯罪问题是刑法学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犯罪呢?我们认为要全面地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犯罪这一概念的层次性,进而要明确犯罪构成及其与犯罪概念的关系。本文就从三个方面来说明什么是犯罪。这就是犯罪观、犯罪概念、犯罪构成。 一、资产阶级犯罪观和马克思主义犯罪观 所谓犯罪观,就是人们对犯罪现象的全面的、根本的看法。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犯罪观。资产阶级犯罪观概括起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