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的内在逻辑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唯物辩证法对于邓小平同志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理论是历史理性的体现,反思的历史对象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破除的思维定势是斯大林的形而上学.“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建构邓小平理论的基础范畴,也是逻辑起点.它不仅揭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逻辑,而且这一范畴所内涵的矛盾,包含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切矛盾的萌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这一逻辑的多向度、全方位的系统展开,体现了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科学把握.这一理论的特征是:以创造性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充满自觉的矛盾意识;认识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2.
考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著作,恩格斯致力于从"理性王国批判"、"思维方式考察"和"物质事实发现"三个论域,详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生成的思想准备、思维向度和历史必然。即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积淀和理论准备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材料;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逻辑生成将科学社会主义置于真实的历史基础之上;生产力社会本性的历史回归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成为必然。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生成使社会主义不再是以往头脑中单纯思维着的"理性",也不再是仅仅对现实不公的批判与嘲讽,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性思维与现实基础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融合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逻辑主线,"帕累托最优化"理论衍生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大讨论构成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渊源。20世纪中期以南斯拉夫、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分权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开创了实践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改革。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孕育了改革模式的分野,诞生了"市场主导"的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国际社会主义改革的逻辑演进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融合的改革路径,完善国家干预经济的改革理论,坚持"结构型"改革的路径抉择,构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多维融合"的制度模式,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内涵。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东传科学过程中西方传教士出于抬高西方宗教、传播宗教福音的政治考量,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的科学著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名理探》等一批东传科学书籍被译介到中国,西方科学理性思想在国内展现了它的勃勃生机。这些译注虽然无一例外地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客观上促成了国人对西方科学理性思想的接触;带动了国内学界对挖掘以"名辩学"为基础的中国本土逻辑史研究的热潮;对当时传统儒者的思维起到了训练作用,增加了另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模式,并且丰富了中国儒学的内涵。从更广阔的领域来为"格物穷理之学"的发展提供思维的认识工具。客观上推动了清末民初以康有为为中心的向西方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向西方寻求治国良方的热潮,促进了以经世致用之学的"今文经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其特有的理论内涵和特征。一是克服了以往对传统文化的偏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认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把文化的阶级性和民族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在推进我国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坚持"摸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统一。形成了有效管用的科学方法论,为各个具体领域的实践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现实方案,具有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三是坚持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以科学理性引领价值理性。其价值理性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科学理性的核心是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牢牢把握我国所处的阶段,坚决走资源、人口、环境、经济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近代科学理性承袭了古代哲学"逻各斯"理性的本质精神,然而它们在表现形式上却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古代哲学"逻各斯"理性主要体现为内在确证、质的规定和以自然语言为载体的逻辑演绎;而近代科学理性则表现为外在确证、量的规定和以数学语言为载体的逻辑推演。这种差异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哲学的主客一致的基础,它不仅导致近代哲学研究从古代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变,也促使了经验主义、逻辑主义和机械主义的兴起,最终引起哲学理性的变化,导致"努斯"理性的沉沦。  相似文献   

7.
吴兵 《中州学刊》2002,42(6):169-171
马克思恩格斯对经济与伦理内在规律的探寻从早期侧重对社会现实和国民经济学的道德批判到成熟期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事实及其内在矛盾的科学批判 ,从以抽象思辨为特征的人道呐喊转向以唯物辩证逻辑为主线的历史分析 ,体现了融唯物主义与理想主义、科学与价值、批判与建设于一体的经济伦理思想的科学逻辑 ,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政治经济学范式是在总结中国经验基础上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创新性理论研究,揭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尽管某些经济学范式对思考中国的改革问题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治经济学范式仍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性理论支撑。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应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各种不平衡问题、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社会文化运行环境、科学实施改革等领域探索改革的着力点、结合点和平衡点。  相似文献   

9.
杨志 《东南学术》2003,44(6):29-32
文章认为 ,正确地认识公有资本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十六大以后理论创新最重要的任务。理论创新 ,既要正视马克思主义已经达到的理论高度 ,也要正视公有资本所内含的资本与公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 ;在以往的理论框架中 ,资本与公有制之间具有难以兼容的矛盾。当前的问题在于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作为一种创新的运行机制 ,需要以与之相匹配的公有制经济的新形式———公有资本为主体。文章认为 ,进一步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进一步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完成对社会主义公有资本内在矛盾及其本质的科学探索 ;公有资本内含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资本之间的矛盾 ,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方式之间的矛盾 ,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主体与其运行机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论科学精神特质的现代性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是现代性展开的逻辑结果,现代性隐含了近代科学精神的内在特质.从现代性逻辑的角度来看,科学精神的特质是现代主体理性发展的产物,它具体表现为数学主义、经验主义和功利主义,它们通过认知理性的方式(逻辑、数学和科学语言)把握表象世界,但同时也决定了自然世界只有在主体理性和语言中才能向人敞开.科学精神以数学(几何学)和主体理性的联盟为支点,借助功利主义实现了现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现代性逻辑中的科学精神既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也决定了自然科学在当代社会中产生的一系列悖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两论"中的实践观点和矛盾思维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同时它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提供了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并为我们今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撑。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其中,坚持实事求是和调查研究的方法论要求则与"两论"中的实践观点和矛盾思维一脉相承。所以,当下反复阅读和学习"两论"这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的方法论需要在"中西学术对话"研究语境中予以锁定。研究表明,新中国70年经济史学的方法论要求以"对象·研究对象·知识"整体工作链条揭示历史生长和逻辑运动,最后给出"有机知识"的概念和定义。从学理上看,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时代重建是对"解构行动"的引领和超越。依据这一路径的科学抽象法在工作内涵和表达形式上,必须努力跳出既有"教科书体系"束缚,在思维与语言上赋予鲜明的民族历史特征和丰富的时代规定。一是以中华思维学统领逻辑学和知识论,赋予"科学构图"以历史、实践和文化的含义;二是强调研究和叙述的"体用合一"以及"抽象和具体合一",在互为内容和形式的意义上运用"中华(辩证法)抽象力"与"马克思(主义)抽象力";三是坚持以"批判的逻辑学"工作拒绝资产阶级"体系的解释学",立足"活的辩证法(规定)"实现对历史规律的辩证表述与知识图型化,如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论的科学抽象法"命名基本矛盾(矛盾规律的"抽象")和主要矛盾(矛盾规律的"具体")。它内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规定),启发这样的机理路径:中国经济学(学科规范)→中国政治经济学(方法论规范和科学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规范),使"政治经济学批判"内在于方法论进程中的每一环节,从而使具有原创内涵和实践化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得以批判性地建立与考察。  相似文献   

13.
"逻辑和辩证法"——形式逻辑和思辨的辩证法——其实已不是什么"留给哲学的领域"、不是哲学,只是一门独立的具体学科——科学思维。真正根植于生活的哲学应该是对现实的具体的或革命实践的批判、反思的哲学。走出哲学"苑囿"的科学思维的可能性包括科学思维作为学科存在的可能性和科学思维现实构建的可能性。科学思维是关于现实的理性活动的形式和方法的理论形态。将思维形式与思维方法分而究之是构建科学思维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个人主义经济价值观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方主流经济学为研究对象 ,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梳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从中找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资借鉴的经济价值观内容 ;二是集中揭示个人主义经济价值观的内在逻辑矛盾及其还原为市场经济实践时导致的三个视野黑洞 ;三是以区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类型的形式 ,具体分析个人主义经济价值观与集体主义的相容之处和冲突所在  相似文献   

15.
归纳、演绎和心理的逻辑是科学方法论原则所表征的科学理论生成的基本逻辑,它们以经验为核心,归纳、演绎证实或证伪科学理论,基于科学史对科学发展状况作出判断的模式,表征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具体科学方法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育科学理论形成过程的"经验—分析"和综合演绎内在逻辑,是保证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基本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做好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教育科学工作者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各环节中应该遵循的思考问题的规范。  相似文献   

16.
"为人生"作为中国现代精英知识分子对于五四新文学的理论建构,与实用科学理性有着难以割舍的血缘联系。从"实验主义"的科学接受到"求真理"的思想共识,最后落实到和俄罗斯拯救意识深度结缘的"为人生"的艺术主张,这种在科学和人文错位的对接中将"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观转换为五四功利主义文学观的全过程,都是在实用科学理性精神的烛照下完成;这真实地体现了五四新文学张扬西化同时又游离于西学的双重矛盾:既反映了中国现代精英知识分子现代性认知问题上的思想茫然性,又揭示着中西方文化与文学融汇过程中的历史复杂性。如果我们忽略了实用科学理性和"为人生"的内在逻辑关系,就会失去对五四新文学基本性质的科学描述与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在历史进程中引起了社会结构变迁、价值重估与整合及主体精神转变。"三个自信"是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反思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和价值支撑。面对新的时代问题,一方面要认清现代性的内在逻辑困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破解西方现代性危机;另一方面要理性反思与价值重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解决现代性问题并推进现代性进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人类认识能力的内在矛盾出发,探讨了科学的内在矛盾及其辩证发展,由此指出:在经济学研究中,要认识到一切经济理论都有其局限性,都是科学无限进程中的一个环节;一切经济理论内部都有矛盾,不要试图在其内部去消除矛盾;当一个经济理论内部矛盾显明化的时候,既不要固守在其内,也不要简单地抛弃它,而是要从这些矛盾出发,用更高级的经济理论取代它,把它“降为”这个更高级理论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形式,并一定程度上包含原有理论的对立面;在建立新经济理论时,不要试图追求无内部矛盾的“绝对真理”,而应该“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以达到的相对真理。”  相似文献   

19.
<正>社会政治制度的设计都以一定的理论预设为逻辑前提,传统从"性恶","性善"论两个极端的人性立场出发,抽象概括出"制度论"和"道德论"两种不同的政治设计。揭示此两种不同政治设计中内含的理性理念和非理性思维以及责任实现的内在逻辑悖论,为实现行政人员责任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20.
改革的深入呼唤坚实的理论支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秉言 《理论界》2006,3(11):4-16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一个内在深刻矛盾,就是与某些传统理论的严重冲突。一方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我国社会主义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另一方面,这一实践又为传统理论的思维逻辑所不容。为了推进改革开放,我们过去长时间采取的是“绕过去”的办法,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理论问题最终是绕不过去的。争论的实质,还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和对资本主义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的认识上。实践的坚定性最终有赖于理论的坚定性。只有在重大理论问题上真正辨明是非,才能推动改革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