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我国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正确认识宗教神学的本质及其产生和消亡的规律,全面分析宗教神学存在的根源和条件,科学地宣传无神论,“唤起最落后的群众自觉地对待宗教问题,自觉地批判宗教”。使一些人从宗教神学的迷雾中清醒过来,团结教育他们,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战线上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西周德观念的宗教神学渊源及其内涵之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殷商王朝的社会潜意识里,神是站在殷人一边的.周公别出心裁地以德来解释殷周鼎革的正当性.周公的逻辑思路首先把上帝塑造成正义的化身,惟德是依,德在周家,故周革殷命;其次引入天的概念,移花接木,最终成功地将殷人的上帝置换成周人的天帝.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周人文化核心的德观念自身也经历了从天德到人德的演变过程,德观念最终从宗教神学的阴影中走出来,表征着“人道主义之黎明”伟大时刻的到来,并内在地决定了中华文明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神学与美学、宗教与艺术、哲学与诗的关系对妈祖文化进行考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视角.透过这个斑斓的视界,我们不难看到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神学的演讲、宗教的发展理所当然地借助了美学、文学艺术的力量;文学艺术尤其是诗以特有的功能推进了宗教神学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教”很有意思,我想对它做一次权宜性的解读。其解读路径不恪守六书,更多的是个人体认。就简体“教”而言,它左“孝”右“文”(反文),是个会意字。这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文化,那么,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左边的“孝”表明了它的性质。西汉《孝经·开宗明义章》曰:“夫孝……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孝”和以“孝”为表征的儒家文化就是传统中国的施教内容。众知,儒家文化是人伦性质的,“孝”所表明的就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最切近的关系。可是这种关系一旦用“孝”字表现,马上就出了问题。如字,“孝”的构形是上“老”下“子…  相似文献   

5.
论谶纬神学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哀、平之际,谶纬神学兴起,并以迅猛之势,很快发展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潮。这是汉代思想史上的一股逆流,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西汉思想文化的演进历程与西汉末年社会状况交互作用的必然历史现象。 一 《汉书》关于谶纬神学的最早记载见于《汉书·李寻传》:“初,成帝时,齐人甘可忠诈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以言‘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教我此道。忠可以教重平夏贺良、容丘丁广世、东郡郭昌等。中垒校尉刘  相似文献   

6.
“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的周,既“袭殷之礼”,又肩负维新大命。表现在意识形态上,既保留夏以来的祖先崇拜,又创出新的天帝崇拜。对应于此,以孝敬祖,以德配天,《诗经,大雅》所谓“有孝有德”。中国古代孝观念也从此导出。此时道德与宗教密不可分,因而道德也不可能有纯粹的形式。敬德、孝思是使先天的天人合一延长为后天的天人合一。另一方面,道德律与政治相结合,故道德尚限于氏族贵族君子人物。①春秋之际,孔子以继周道为己任。他醉心于周礼,但其时社会、人心均发生很大变化,故孔子不能不对之做出损益。在孝观念上,同样表现…  相似文献   

7.
《乐记》是西汉中期以前古代儒家论“乐”的综合性论著。《乐记》中的“乐”,为原始性的“乐”,其内涵是诗、歌、乐、舞、的总称。古代儒家首先重视的不是作为艺术存在的“乐”,而是作为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必要方面的“乐教”。《乐记》反映了先秦“乐教”的主要特点:强调音乐的中和之美,反对侈乐;强调音乐演奏的次类相等,反对僭礼之乐;强调闻乐知德、闻乐知风,推崇古乐、反对新声。古代乐教与礼教密切相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史官之职与现实政治要求着《史记》以帝王为中心的格局。司马迁的帝王史观有四个层面:一是有德者居国,二是王者一统天下,三是英雄史观,四是礼乐文化。这四个层面拧结到一起便是“承天改元”的思想。“承天改元”是为新王立法的思想.在三统说的影响下,司马迁表达着汉“得天统”的宗教神学思想,确证着帝王在历史进程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一、抛弃宗教神学的朴素唯物论哲学 马克思说:“欧洲,在中世纪已经完成了对宗教神学的批判”,从而“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而蒙古族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到近代社会才完成的。他们从宗教神学的精神束缚中觉醒,由怀疑、反对宗教,变为揭露批判宗教,要求抛弃神学,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 首先,是反对宗教神学的无神论思想。到近代社会,喇嘛教在蒙古地区已进入衰弱的“末法”时期,人们开始要求具有理性的人来思想,来建立自己的现实性。当蒙古族近代第一个启蒙思想家尹湛纳希,高喊“我们的蒙古国不正是因为贪图安逸,溺于玄术而濒于灭亡的吗?然而人们至今仍不知道,一心想当佛祖,到头来成了马猴”的极为战斗性口号起,蒙古族的有识之士,甚至连身在佛门,修善行德的一些喇嘛教徒也开始提出反对宗教神学的无神论思想。罗布桑却丹说:“现在的蒙古人啊,自元朝到  相似文献   

10.
史诗《格萨(斯)尔》形成于漫漫历史长河中,积累有多重文化因素,宗教文化是其中之一。不论藏族《格萨尔》还是蒙古族《格斯尔》都蕴涵有无比丰富、繁复离奇的宗教成分,记录着藏蒙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宗教文化的某些信息。本文旨在通过对藏族《格萨尔》和蒙古族《格斯尔》的宗教内涵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反映在这部史诗中两个民族宗教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异同。蕴涵在史诗《格萨(斯)尔》中最古老的宗教文化是萨满教文化。萨满教是蒙古族和藏族的固有宗教或说传统宗教,在蒙古族称“博”,在藏族则称“苯”或“苯钵”教。萨满教的一大特点是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