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雨 《云梦学刊》2002,23(5):59-61
温庭筠的诗词创作实践清晰地展示了晚唐由诗入词的线索与途径 ;作为唐代第一个“专力于词”的文人 ,温庭筠打破了“诗庄词媚”的畛域 ,不仅是晚唐艳情诗坛的重要诗人 ,更以他的艳词创作直接开启了晚唐五代香艳的词风 ,并且奠定了词以婉约为正宗、词为艳科的正统地位。温庭筠的功绩就在于将中国文人诗歌的接力棒从诗传递给了词 ,开启了宋朝一代文学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过元琛 《理论界》2010,(3):126-127
晚唐诗歌创作与此前诗歌创作的一个显著差异在于爱情题材成为诗人们大力抒写的内容。李商隐无疑是晚唐爱情诗的突出代表,而与他并称"温、李"的温庭筠则开晚唐艳情词之风气。温、李二人在诗的创作上具有相似性,而温庭筠的词与李商隐的诗在艺术上实则也有相通之处。本文拟从对李商隐的无题爱情诗和温庭筠爱情词的比较来看一看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和后者对前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晶 《云梦学刊》2013,(6):84-87,94
李商隐的爱情诗和温庭筠的曲子词,共同展现了晚唐诗词秾丽深婉的美学特色,其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二人在抒情手法上的创新.李商隐的爱情诗,隐去具体情事,将情感物化;温庭筠的词,隐去作者,为人代言,将情绪审美化.晚唐文学抒情方式的这一创新,推动了晚唐五代词体的定型,成为词体重要的文学表达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唐进士科考答卷不糊名的制度促使当时行卷之风盛行。为在众多行卷作品中脱颖而出继而登进士第,士子们在所行作品中除诗、赋、小说之外,或又添加了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词。本文即以词史上第一个大力作词的文人温庭筠为个案,探究进士科考制度对词体文学的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晚唐时代,文人心态内敛,艳情题材增多,诗歌中产生了细美幽约之作,这种细美幽约的风格更适于在词中表达.在温庭筠之前,李贺、杜牧、李商隐的作品中已出现了词化特征,至温庭筠诗中,尤其是其乐府诗中,在造境、题材、语言、词境上也出现了明显词化倾向.温庭筠将作诗之法引入作词中,并首次大力作词,遂大启词端.  相似文献   

6.
谈温李齐名     
温庭筠以诗、词赋的成就,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晚唐文坛带来了生机。《东观秦记》、《北梦琐言》、《全唐诗话》、《唐诗纪事》《唐语林》、《新唐书》、《旧唐书>(《李商隐传》、《温庭筠传》)等都载录温庭筠和李商隐齐名。温庭筠和段成式、李商隐号称三才,文称三十六体(岑仲勉《唐人行第录》载录三人族兄行第都是十六)《四库全书·西崑酬唱集提要》说:“冯武序以李商隐诗与庭筠、成式并称‘西崑三十六体,”《册府元龟·才学类》  相似文献   

7.
由温庭筠的创作可引发两个问题:其一,同样作为诗词兼善的作家,与欧阳修、苏轼等不同的是,为何其在诗史上多受讥诮,而在词史上却被尊为“温韦宗风”①、以花间鼻祖视之呢?其二,其诗与其词非常相似,亦多具绮艳风格,为何相似的题材、意象乃至相似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之诗与词在艺术成就上却相差如此悬殊呢?而由此还可引发一个更为本质性的问题:诗词美学特质究竟有何不同?本文将结合温庭筠的具体创作对此加以讨论。温庭筠诗不仅仅是描写情爱题材的作品才具有绮艳风格,而是在许多其他题材如咏史、怀古等作品中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晚唐诗风日趋艳丽,镂金错采,炫人眼目,这种诗风和晚唐,五代婉约词的艺术风格有着至密的亲缘关系,并对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晚唐缛丽诗风的主要代表是李商隐,他的诗歌,特别是它的爱情诗歌,艳情绮思,深细婉曲,缠绵悱恻的艺术风格,对同时代和后代诗词影响颇大,从晚唐至宋初,直到清代,有不少诗人在艺术风格上效法他。不但诗人如此,就是唐宋婉约派词人,以及元、明、清许多爱情戏曲作家,也都接续不断地向他学习一些艺术表现手法。晚唐的重要作家温庭筠和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温庭筠的诗风近予李商隐,而他的词十之七八是写恋情的,绮丽婉弱的格调,尤其与李商隐酷肖。说温李齐名,主要是说他们某些作品的艺术风格比较相近,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李商隐的爱情诗主要是无题诗,这可以说是他的首创。他也有几首摘取首句数字以为题的爱情  相似文献   

9.
绮艳诗的繁荣,既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有词和骈文 创作的影响,同时社会因素也产生了重大作用。温庭筠的绮艳诗创作,推动了这一题材的泛 化,促进了词体的形成。从诗、词过渡的角度说,他的绮艳诗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歌时代。   相似文献   

10.
温庭筠游历佛寺,广结佛缘,与宗密禅师瓜葛颇深,明显受到了主张“直指知见”的荷泽宗禅思想的影响。文人对宗教思想的诠释是自由的。温庭筠还广泛接受了《庄子》、《涅槃经》和洪州宗的影响,旗帜鲜明地反对坐禅,重视直心自得的体证,认为人在世俗生活中就可能得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使他的禅思想向“自然适意”的方向发展。但是,温庭筠执著于“诸行无常”的“生灭法”,始终无法臻于“寂灭为乐”的禅理的终极境界。  相似文献   

11.
柏秀娟 《江淮论坛》2002,(4):103-106
王国维<人间词话>对李煜、温庭筠、韦庄词的评论,注释者通常引用<介存斋论词杂著>"李煜词"一条来注解.实际上,王国维的品评之词是综合了诸多具体材料作出的评论,而并非仅限于<介存斋论词杂著>.  相似文献   

12.
温韦词的意象交迭与分流:两种审美模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长时期的酝酿流变,词发展到晚唐的温庭筠和韦庄,才真正走向成熟,标志了一种自擅胜场的新的独立文学样式的兴起。不过,温、韦二家虽历来并称,相共领袖《花间》集团,而且流风广被,影响到有宋一代诸多词家与艺术流派的审美取向,但在实质上,其创作风貌和境界意味却是同中趋异、异大于同,最终则春兰秋菊,形成双流分峙的局面,留下众多的课题供人们论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晚唐五代则是我国古代文人词的第一个兴盛期和成熟期,其标志便是以温庭范为鼻祖的花间词派和以李煜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出现。然而这两大词派的风格却是那样的不同:同是写风花雪月、离愁别恨,但却呈现出似乎是全然不同的境界和气象。本文试图就此作一粗浅的@d。温庭筠是我国词的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他的词既是文人词成熟的标志,也是改变民间词的作风、决定文人词的发展方向的枢纽。温庭房生当晚唐,在国势的风雨飘摇之中,多游狭邪,出入青楼,造成了他多愁善感和细腻缠绵的性格。当他捏住词这种工具时,他不用它去展示自己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4.
温庭筠词素以金碧辉煌、华美绮丽著称。翻开温庭筠词集,绿杨、萋萋草、梨花,轻絮、银烛、红蜡……如同展开一幅色彩斑烂、千姿百态的人物和景物画卷,令人目接五色。由光、色、形交织而成的浓笔重彩构成了温词艺术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艳骨”,中国词学史上一个极具理论价值的词学范畴,重视词作情与景的真实,追求一种“即性灵,即寄托”的创作观.温庭筠词既非单纯的艳词,也非为寄托而寄托的身世之词,而是遵循词体绮艳的特质,抒写真景、真情的“艳而有骨”的词作.  相似文献   

16.
温庭筠的《菩萨蛮》写了一位独处深闺的怨妇。前两个七言句描绘出一幅睡美人的图画,后面的六个五言句转化成一幅幅美人梳妆图,表现出她自伤孤寂与期盼夫妻和谐的情态。温庭筠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诗人,他自然会有生不逢时的怨忿,他那不得志的心态有如独处闺房的怨妇,因而借词中的女主人公来抒发自己的郁闷。  相似文献   

17.
晚清词家况周颐把纳兰性德誉为“国初翁一词人”,又认为“作词至于成就,良非易言……凡成就者,非必较优于未成就者。若纳兰容若,未成就者也,年龄限之矣”。纳兰性德只活了三十一岁。在短短的一生中,他写下了三百几十篇优秀的词作,足以垂之久远。但他没有来得及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也未为后人留下系统的词论之作。他的创作理论散见于他的一些诗文里面,也渗透于他倚声填词的创作实践之中。而发掘他的词论,正是我们今天研究纳兰词时必须予以探讨的课题。一近来不少论者注意到了纳兰性德的一首题为《填词》的七言古诗:  相似文献   

18.
《花间集序》在传统词体观念形成过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词为艳科,这是五代以来人们对词体性质的共同认识。比如,五代刘昫在评论温庭筠时,称赞他“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宋代,人们好作“艳歌小词”,以为词应该是“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搅嫱、施之祛”,“泥纸上之空言,极舞裙之逸乐”。可见,从五代到宋,在人们的观念中,侧重描写男女恋情的艳词是词体本色。后代的研究者们通常把这种观念的建立归之于花间词的创作,而明显地忽略了《花间集序》在传统词体观念形成过程中的理论建树。事实上,人们承认花间词形成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这只是一种局限在创作继承关系与创作经验上的认识。从理性认识的高度讲,词为艳科是在什么  相似文献   

19.
高慎涛 《殷都学刊》2008,29(1):70-73
与传统言志载道的诗歌比,温庭筠词无疑是对政教文化的背离。首先审美意识向日常生活回归,更多关注个人的生活享受权利;其次,文化意识产生变革,对社会人生不再是精英式的俯瞰、审视,而是将自己置身于世俗社会中。对物质生活的肯定,对人性的张扬,在传统社会是一种背叛,从另一个意义上讲也是对传统文化禁锢人性的一种修补。然而与主流文化的碰撞也使温庭筠在政治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王定璋 《天府新论》2008,(5):147-150
前人评论温庭筠,常以其政治内涵单薄,词藻华丽,艳精巧而评价不高,这是值得商榷的.温庭筠不是政治诗人,从政为官长期沦为下僚,政治内涵稍薄不仅不是其短,正是作为诗人之所长.词藻华丽亦非其病.我们在温庭筠咏史诗中可以强烈体会到其追忆盛唐之辉煌,悲叹其身不逢时的无可奈何心态,同样感受到其强烈的伤时情结与批判现实的刺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