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主体、主体性原是哲学中的概念。在哲学史上,主体这一概念至少有三种用法:第一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主体,其含义是指运动或属性的承担者或物体的主要部分,近似于“实体”或“主体”的概念。第二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其含义是指认识和实践的承担者,这一概念是与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对象(客体)相对应而使用的,具体就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入(包括个体、社会焦团、阶级以至全人类)。在哲学家黄埔森看来,“主体这一概念,除了有实体、主要部分等含义外.最主要的含义是指某种活动的主动又出者。……主体是人·但不等于人,人只…  相似文献   

2.
“物化”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1844年提出的,是对象化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是固定在对象中的、物化为对象的劳动,是劳动的对象化。”①这表明,物化其观念性成果是人的基本实践方式之一。个体认识的物化即是指作为个体的人将其主观认识逻辑地外化为现实物质成果的过程。由于个体认识的物化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物化过程中或物化结束时总要对已经或正在进行着的物化活动进行评价,以利于下一步物化活动的展开。这里的评价,就是主体对个体认识物化意义的观念掌握,是对物化活动的价值这种主体性事实的…  相似文献   

3.
王开春 《兰州学刊》2008,(1):181-183
江西诗派是宋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文章通过对宋人使用“江西诗派”这一概念的情况进行梳理,揭示这一概念的出现及其内涵变化、丰富的过程,为全面理解这个概念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文体这一概念引入新闻学研究的范畴.阐述了新闻文体的本质特征:“新闻 作品既不是对客观世界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抽象,也不是形象化的表现,其文体的本质特征是真 实的再现,其目的是准确及时地向受众传播。” 在阐明了新闻文体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文章具体分析了新闻文体的各个层面:即新闻事实、类 型、语体和风格,并区分了三种不同的新闻事实.即事件性事实、非事件性事实和精神性事实。本文 摒弃了长期沿用的新闻体裁这一概念.根据再现方式及功能的差异。把新闻文体分为报道类和谈 话类两种。并据此把新闻语体分为实录和口述两种形态。本文还对新闻文体的风格问题提出了自 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近两年来特别强调并分别系统阐述了“求真务实”和“和谐社会”两个重要概念。对“求真务实”这一概念的阐释,无疑为党的思想路线充实了重要内容;对和谐社会这一概念的阐释,使科学发展观得到具体的展现。本文试就求真务实的科学含义及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做一分析,以为我们深入认识这两个问题提供管窥之见。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求真务实”精神认识上的深化,有着深刻的时代和现实背景。第一,“求真务实”精神是着眼于在新世纪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提出的。建设中国特…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的地下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下经济”这一概念,有多种表述,如洞穴经济、非正式经济、平行经济、第二经济。隐蔽经济、黑市经济、秘密经济等等,涉及到极为广泛的经济活动。现在,还没有一个概念能准确全面地概括不同领域、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地下经济。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是用“地下经济”这一概念作为最一般表述。地下经济有四个层次。一是“总与不光彩的行为有关”的活动,比如走私、贩毒、盗窃、卖淫、赌博等,这些非法行为,是显明的地下经济。二是从事创造财富的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与公开经济活动不同的是逃避国家税收和监督。三是通过地下工厂、…  相似文献   

7.
对启发式教学,人们的认识出现了种种偏差,没有抓住这一概念的实质。形成对这一概念的正确认识,对整个教育理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审美妙悟"概念之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美学应当确立“审美妙悟”这一概念。作为中国人重要的认识方式之一 ,妙悟具有潜在的美学特质 ,具有类通审美认识活动的特性 ;作为审美认识活动的妙悟 ,和一般审美认识活动具有不同的特性 ,它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认识活动 ;妙悟是一种审美直觉活动 ,但它与西方审美直觉理论具有明显的差异 ,它是一种“慧的直觉” ;妙悟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直觉活动 ,表达的是天人相合哲学的精髓。在世界美学中 ,应确立“审美妙悟”作为一个独特美学概念的位置 ;在未来的世界美学建设中 ,应注意吸收中国“审美妙悟”学说的滋养  相似文献   

9.
“通古斯”一词,不见于中国古代经传与史乘,但作为语言分类学上的一个术语,则已为中外学者所普遍采用。“通古斯”这一概念已被引入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史各领域。但由于对这一概念的含义理解得不准确,造成了各学科在使用上的不一致。为了正确认识和使用这一概念,谨撰此文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诉讼证据?这一问题似乎已经不是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一款已经明确规定:“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然而,如果我们认真研究这种“证据就是事实”的法律概念,却会发现这一概念在逻辑和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