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要素流转制度创新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农民和科技是农业生产的三个重要的要素,也是当前农业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土地、农民和科技问题的解决方式将影响到农业发展的进程和模式,影响到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现在土地、农民与农业科技的利用及流转方式是与传统农业形态相一致的,但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相矛盾,因此必须加以改革。本文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高度出发,以农业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为切入点,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的土地、农民及科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即通过改革实现土地资本化、农民市民化、科技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农业和农民的根本,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制度的改革,对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指出: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1](P109)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民的最主要利益与土地密切相关。农民问题根本上就是土地问题。土地政策正确与否关系农民的根本利益,乃至整个农村的稳定。2008年9月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专程前往安徽和河南两农业大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他指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经营土地是亿万农民主要的谋生手段。土地制度建设的状况以及土地经营的好坏,不仅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到亿万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状况。从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农村土地制度建设和农民经营土地的好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供应状况,有着十分明显的制约和调节作用。因此,农业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土地的问题;农村的改革,主要是土地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农村第一次迎来了"无税农业时代",农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乡村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新矛盾,加强无税农业时代乡镇政府职能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于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嬛  陈涛 《中州学刊》2015,(2):50-55
资本下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当前以政府资本支持和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实现的是"资本主导的外生型要素整合"。这一路径促进了农业发展,但也给农民和农村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上的负面效应。因此要发挥土地在要素整合中的主导作用,转向"土地主导的内生型要素整合"新路径,用土地要素引导资本有序进入乡村,将农民在资本下乡中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山东东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案例从实践上证实了这一新路径的可行性。为此,需要从鼓励和引导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协调和整合使用农业发展相关项目资金,搭建类似"农超对接"的合作社—企业对接平台等方面推动资本下乡路径转变,实现农业生产要素整合的"土地主导",加强农民利益保护,实现农业、农民、农村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农村第一次迎来了“无税农业时代”,农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乡村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新矛盾,加强无税农业时代乡镇政府职能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于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许月明 《河北学刊》2003,23(4):51-54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现此目标的关键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之间联系紧密 ,难以分隔 ,但农民问题则是三者中的本质性问题。造成农民增收的限制因素主要有 :农产品相对剩余对增产增收的影响 ,所殃及的企业发展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限制 ,结构调整又受限于土地规模和土地用途的管制等。解决农民问题的途径有三 :一是靠农民用技术在小块土地上创造经济规模 ;二是政府加快工业发展吸收劳动力 ;三是需要转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我国是一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也是国家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更是困扰"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土地产权归属和使用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适合农村生产力状况,不仅关系到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土地还承担着农民社会保障的功能.随着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农业生产功能和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一是土地的保障功能与生产要素功能的矛盾;二是发挥土地保障功能与土地保障功能弱化的矛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替代农民对土地的保障依赖是消除农民后顾之忧,促使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确保土地流转,加强土地集约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撂荒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面对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全省的绿特色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加大,市场竞争力较弱。为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并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以真正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创新农业经营形式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新农业经营形式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通过剖析目前传统农业经营形式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发达国家的农业经营的主要特点,提出我国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创新农业经营形式,包括改造公司加农户、大力发展内生型农民合作组织、培育规模专业大户、发展土地银行和公司制农业等,并提出了完善实现农民知识化、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等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13.
关于构建和谐山西背景下的“三农”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制约和谐山西构建的瓶颈。针对“三农”存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山西。  相似文献   

14.
发展现代农业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难题的理性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从理论层面上看,现代农业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范畴,是一个发展的、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性与本土化的概念。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市场主导、产业融合、功能多元、资源集约、动态持续、生态友好。从现实层面上看,发展现代农业应着力于“五大支撑体系”,即资本支撑、科技支撑、组织支撑、人力资本支撑、制度体系支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张瑞才 《学术探索》2004,(10):15-1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江泽民同志在全面总结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经验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经验的基础上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解决“三农”问题 ,怎样解决“三农”问题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三农”思想。系统总结这些思想 ,对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 ,继续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立足我国现实国情,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并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标准化是发展外向型农业必须经历的一道重要关口,农业标准化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外延型、数量扩张的发展路子,使农业走上精细化、内涵型的现代化之路。同时,要发展外向型企业,推行规模化生产,必须要用发展工业的方法发展农业。从长远看,要推动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向外向型农业发展,必须有意识地培育和发展各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人力资本困境,从职业农民的特质出发,揭示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和路径.研究表明,职业农民是不同于传统农民的现代农民,具有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应以职业农民为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于职业农民主体的引领作用,创新农业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和调整现代农业发展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简论中唐以来传统农业的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庆峰 《文史哲》2002,3(6):100-107
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与否的标志是要素生产率水平 ,传统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畜力、农具及技术、水利灌溉等。中唐至清代要素生产率和产品剩余率的变化轨迹 ,表明我国的传统农业在明代发展到一个高峰。在没有新的要素注入而生产技术又长期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传统农业很难再有实质性的进步 ,因此农业作为最基础的产业部门 ,需要从制度到技术进行根本改造 ,才能有出路  相似文献   

19.
"三农文化"是在中国革命斗争历史基础上积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产生的新型基础理论文化,是典型的大国农业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文化。从事农业生产与"三农文化"的实践农民占中国人口8亿多。实现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必须实现国家强盛农业文化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长久的共同富裕,才能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建设伟大的强国梦。  相似文献   

20.
莱阳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分析莱阳市农村和农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应用构建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农业科技、农业生产水平、社会发展、农民生活等方面主体指标和21项个体指标进行莱阳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测评与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莱阳市农业现代化已迈入初步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