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8 毫秒
1.
"女性文学"批评之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界对"女性意识"的过分关注,导致"女性文学"难以获得博大境界.若能扩大批评视野,遵循协调原则,也许对解读女性文学的丰富内涵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从"女性作家"到"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素华 《学术论坛》2006,(3):179-183
所谓女性文学,就是指女性作者以呈现女性意识和性别特征为内容的文学。女性文学最早崛起于英国,是由当时英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因素所决定的。崛起中的女性文学意识经历了一个从对男性依赖到摆脱男性束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实现女性自身的价值——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写作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女性写作要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重建女性的文学传统 ,和谐地利用头脑里的男女双性的特质 ,忠实地面对作为女性的的独特经验世界 ,完整而自由地展示出女性的独特创造力 ,避开女性写作的一些误区。这是女性作家像女人那样写作 ,通过女性作家的写作来实现女性价值的前提和保证。同时简略地分析了她对后世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在任何社会中 ,一套占统治地位的合法话语都是对特定的阶级、性别和种族价值与利益的反映。具体在父权制社会中 ,语言本身就是对女性精神的压迫 ,在父权色彩的语言环境予以女性的是一种创伤性体验。抚平这种创伤就是女作家们挥之不去的梦想之一。  相似文献   

5.
从革命女性到女性革命——丁玲创作对女性解放的探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霞 《齐鲁学刊》2000,(5):38-41
丁玲带着她的梦珂、莎菲们登上文坛,但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还没有为这些“ 革命女性”准备现实的土壤。1929年,长篇小说《韦护》标志着丁玲创作从“革命女性”向 “女性革命”的转变。在这里,为了肯定革命的必要性,丁玲不惜用大量笔墨礼赞爱情。但 丁玲毕竟是忠实于自我的作家,到延安后,1942年3月8日前写下的《“三八节”有感》标志 着丁玲对女性解放的探寻已经超越了革命的现实功利层面,又回到人性解放的大主题上来。 在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探索之后,丁玲的女性观注入了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她的创作向往 在“人”的意义上建构真实的女性主体。  相似文献   

6.
当代女性作家运用自己当下的历史观梳理和重现中国女性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真相,寻求女性所应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主体身份,从而实现女性建立自己的历史谱系,以性别视角影响人类对历史的陈旧看法,进而达到男女共建和谐均衡的人类文明和社会模式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对于女性来说,选择正确的丈夫要比自己学历有多高工作有多好要重要得多。这是存在于多数成年女性心底的几乎不证自明的公理……在这个开放、多元的时代,到底什么样的女性形象才是女性启蒙的真正体现?女性依然扮演着母亲、妻子、女儿的社会角色,但是如何将角色中赋予新的内涵,在不损害女性特质的基础上使平等、独立、自尊的现代女性成为可能、使两性关系达到新的和谐,是一个严肃的真问题。社会学上有种理解,一个人在社会分派角色发生显著变化时,会产生“认同身份”危机、一种无根感,如果不在一定时期完成自我身份综合、确定认同身份,就会陷入认同身份扩散状态,出现各种症状。所以面对当代社会各种现实,一些单位不愿聘用女性,另一些单位别有用心地录用女性,面对数量众多的年轻年老的三陪小姐,面对婚姻危机中无助的妻子们和同样无助的第三者们,中国女性的现代性启蒙必须被重视。  相似文献   

8.
90年代是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又一个高峰时期。“五四”以来,女性写作出现了三个高峰时期:“五四”时期女性作家自我意识初步觉醒,而在民族危亡时刻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环境下,女性被迫集体“失语”;80年代女性意识再度觉醒;90年代的女性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随着又一次思想大解放而迈进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王挺 《学术探索》2003,(7):64-66
以精神分析和历史主义为理论支点的“女性阅读”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本文就试图以此对莎翁的名剧《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进行新的解读。得出的结论是 :在《特》剧中 ,爱情是描述的主要场景 ,社会、历史、人生却是它的底蕴与灵魂。莎士比亚从男权中心的文化观念出发 ,将文本中的爱情叙事在其功能上与政治叙事实现了重叠 ,将性与政治的本质性联系展露得清晰明白 ,并在无意中将女性对已建立并被遵守的严明的政治秩序的反叛和颠覆 ,渲泄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思想解放浪潮的冲击,人的解放问题的重新提出,女性民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许多的女性禁忌民俗逐渐走向消亡.在这一背景下,破除禁忌后的女性民俗从叙述和表达女性那份独有的经验和欲望出发,有可能构筑起体现女性生命之美的新的文化空间.但是女性在面对由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带来的矛盾与困扰时,又不经意地落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裂谷之中而备受煎熬.因而,当代女性正经历着一种实质性的尴尬,女性生存依然面临困境,建构女性生命之美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于档 《晋阳学刊》2008,(5):112-115
新时期女性散文是当代女性作家创作中最为成功的部分之一,也是诸种文体中女性主义意识表达最为直接的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女性主义意识的拓展,主要是从女性的自我处境表达、自我确认、自我反省三个方向展开的,具有女性意识的先进性。但近十年来,消费文化的泛滥成为影响女性散文进一步发展的负因素,散文中的女性主义意识有消退的迹象。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中国女性文学四大作家群体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第一个二十年,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西学东渐,女权运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女子教育、女性报刊茁壮成长,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女性文学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出现了四大作家群体:即女性小说家群、女性翻译文学家群、女性政论文学家群和南社女性作家群,并具有新的特点:一是创造主体由闺秀嬗变为第一代知识女性;二是文体选择主体意识的强化;三是审美范围的扩大、思想意蕴的深化和艺术上对西方小说的模拟。  相似文献   

13.
朱贝特 《理论界》2012,(6):111-112
李碧华是当代香港的一位优秀女作家,她小说的风格独特、曲折、诡秘、夸张且引人入胜,作品曾多次被搬上大屏幕,广为海内外人士所喜爱。她作为香港本土的女作家,凭借其独特的生活与文化背景,以及女性本位的自觉性,使其作品具有不同的女性视角,而书中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也兼具反抗性和新世纪女性自主独立的特质。本文试图从女性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方面浅谈李碧华作品中的女性视角,并以《青蛇》《霸王别姬》等作品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人从伊迪丝·华顿在她三部重要小说《欢乐之家》、《国家习俗》和《纯真年代》浅议作者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女性观是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基础上,通过对女性地位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演变的思考和分析,揭示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通过私有财产的出现而使女性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根源,并重点阐释了只有通过废除私有财产制度,才可能使女性得到最终的解放。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基础与当代演变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女性观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当代价值,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女性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适宜于中国国情的女性观,提出了合理的女性价值,以期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与疾病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如果从性别差异出发,我们会发现女性作家作品中的疾病主题与男作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与患者的角色、自我意识发生关系。在女作家笔下,女性的疾病成了受害的隐喻,女性的疾病与女性的角色冲突、与女性性别紧密联系了起来。新时期女性文学对疾病主题的表现则主要集中在女性的生理疾病方面,病妇形象更多地患有生理意义上的疾病,遭受着身体病痛的折磨。在这些作品中,疾病变成了一个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思考生存方式的隐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女作家从社会派定的传统角色挣脱出来 ,在文学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群像。她们建构的女性形象不是单一的 ,而是发生了嬗变。冰心一类的作品中出现的是以温情主义为主的温婉、清澈、纯净的淑女 ;冯沅君、庐隐、丁玲等则从主情主义出发塑造了热烈、绝决、不妥协甚而越轨的叛女 ;张爱玲、苏青的作品则由女性生存方式和女性生命体验角度出发 ,努力勾勒出一群心理变态、扭曲的疯女。通过角色的嬗变 ,我们可以看出其间表现出的女作家关于女性、婚姻、恋爱观的变化 ,也可以窥见这些各有思想、追求的女作家的作品 ,不仅在总体上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而且在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方方作品《奔跑的火光》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瑶 《江淮论坛》2003,(6):145-149
女作家方方不是一位女性主义作家,她作品中的女性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女人。但是方方的近作《奔跑的火光》中却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女性意识,体现了女作家对处在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社会中的女性生存境况的关注与同情;同时也挖掘出女性自身的弱点,审视着女性的灵魂,显示出其女性意识的深度。  相似文献   

19.
都市文明与女性文学关系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尤 《江西社会科学》2007,4(7):100-104
都市作为一种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为女性的解放与发展提供了空间、创造了条件。都市舞台中旋转的女性文学,不仅表现了女性阅读都市的意识和立场,而且通过写作进一步塑造和想象了都市的现状与个性。都市作为现代最大的文化符号,其欲望化空间为女性欲望在文学中的表达提供了可能,而女性文学又使都市的欲望得到具体呈现。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90年代文坛上兴起的女性文学创作新潮流中,林白以她特有的女性写作立场、极端个人化的写作姿态凸现出非同寻常的意义.她以充满强烈的女性意识的言说策略和生动的笔触述说着当代女性努力摆脱被男权文化叙述的命运、实现女性本我价值的愿望.然而她笔下一个个女性形象的悲凉结局却透视出女作家在探寻解构男权文化、体现女性意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艰难与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