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对社会成员保障方式历史演变轨迹的视角理解,家庭保障和社会保障是两个主体不同、区别鲜明的保障方式,前者是以非正式的社会网络为主的非制度化保障,后者则是以国家为主的制度化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一直是以家庭保障为主,其未来走向应基于发展型的社会政策理念,以社会保障为主导,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与此相对应,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应是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贫困救助,主要保障方式应是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2.
周泓 《学术研究》2013,(1):31-41
宗族是汉人社会研究的核心论题,商者是中国传统社会既有内容。笔者基于杨柳青镇乡研究,提出市镇"商域宗族"论说。认为商号是市镇的空间与记忆符号、基本组织形式,绅商、商绅是市镇宗族的类型并引导市镇类型,宗族及其延伸组织为农人和商人市民所共有,宗族作为商人天然的内层信任机构具有商营功能;绅商、商绅是市镇宗族的核心圈层,中国式市民社会是绅商、商绅人格的复制或放大。它补充了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模式和施坚雅的市场划分类型,以及华北的商域研究。基于市镇商域圈层和乡社信仰圈层的"圈层格局",可为汉人社会关系结构提供新解析,并对差序格局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3.
透过世界格局的历史演变,分析当代世界格局更迭转换的特点,阐明冷战后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取向与趋势,侧重论述了中国在多极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世界格局或国际政治格局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事务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几个大国或大国集团在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力量结构或基本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也是世界主要大国间矛盾斗争的产物。由于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主要角色,处于主导地位,大国间的矛盾往往体现为世界格局中的主要矛盾。 一   前苏联的解体使世界两极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了。世界呈现出众多学者认为的“一超多强”的格局。美国在这一结构中处在力量的顶峰,是一个被称为“全能冠军”的超级大国。俄罗斯自 1991年独立以来一直处在政治、经济的多种危机中,经济…  相似文献   

5.
自大开放主战略实施以来,江西对外开放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对外开放局面呈现一些明显特征,但是也面临着发展水平不够、区域差异大等问题。对此,需要完善促进对外开放的长效机制,明确各地的发展战略,提高全省外向型经济的一体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发达国家,作为第三产业的咨询业以其雄厚的智力优势和高水准的专业服务成为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在我国,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府和企业决策越来越科学化和民主化,这呼唤着各类咨询服务的诞生和发展,为咨询业的形成和壮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展现出极其广阔的前景。本文重点阐述了农村咨询业的概念、产生背景及作用,运用逻辑推理和实证材料说明农村咨询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剖析了影响这一产业发展的六大因子,最后描绘了这一产业的格局及前景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的结局之一就是国内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变。国共两党的力量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到抗战结束时,形成了几乎“均衡”的政治格局。中间势力形成了代表自己政治意识和利益的政党,对平衡政治格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的各阶层、阶级进行了重新的分化、组合并根据政党先进性这一深层次的标准选择了不同的阵营。这次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为未来中国社会的根本走向的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1997年以来,我国消费格局从长期短缺的卖方市场转向疲软,出现了总体收入 低水平状态下的买方市场。同时,伴随三项物价指数的持续下降,引起人们普遍争议的通 货紧缩现象在国内首次出现。广东的消费市场在这一大背景下的基本格局如何,未来的消 费趋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本文将对此进行认真探讨。从本质因素看,目前的疲软与过剩 并非因生产过剩和供给过剩而引发,而是一种经济转型过程的阶段性和结构性失调,是由 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有效供给不足所引发的供求失衡,因此,它的走势将会 是一个起伏而持续的过程,相对过剩格局的最终扭转需随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到位 方能真正奏效。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当代文学的空间格局指的是当代大陆文学、当代台湾文学和港澳文学三块。在50年代到70年代“全球化”的缓慢进程中 ,大陆文学居于“全球化”边缘却居于民族文学的中心 ,而台、港、澳在现代文明与“全球化”格局中位于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过渡地带 ,文学呈现了“全球化”语境下变动的特点 ,它们是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中介点。中国当代文学的这三块空间 ,在世纪之交走向一体化 ,出现了构建“全球化”中的中华民族文化家园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全球经济衰退与国际格局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经济衰退的发生与国际经济活力的恢复,都与国际政治格局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因素、制度因素和观念因素在经济危机条件下调整的力度,对国际秩序未来的走向具有极大的影响.冷战后形成的国际格局在严重的经济衰退中依然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但也存在着变革的需要.中国必须对这一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自身需要优先考虑的国际政治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一、理论述评:需求因素在贸易理论中的地位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础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其基本思路是:各国都专业化生产各自具有比较优势(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通过彼此的交换,双方都获利。互利贸易的利益来自“专业化生产”和“交换”。在李嘉图的观念里,“...  相似文献   

12.
13.
卞秀瑜 《理论界》2012,(11):158-160
二战确立的雅尔塔格局,尽管存在某些弊病和不足,但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世界格局,其为战后世界和平局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框架性和机制性基础。雅尔塔格局不仅维护了冷战时期的世界和平,而且在冷战结束后仍然发挥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某些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代信息技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网络为通道、数字化为灵魂,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迅速渗透到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催生了知识经济,酿成了震撼世界的信息革命。当代信息革命同以往科技革命掀起的阵阵经济发展浪潮一样,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的新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新提升,奠定了当代国际战略力量结构的基石和大国实力对比关系,对当代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之所以能够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其中重要因素就在于它总揽世界全局对当代世界的发展变化有深刻的了解。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战略格局,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6.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他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一代领导集体以新常态定义当下的中国经济,并通过新常态透视中国宏观政策未来的选择,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更是对未来中长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前瞻性规划。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一文中,更加详细地阐明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诸多要点。我们认为,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向新的思维、新的方向转型,这其中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我们去发现,新的经济发展红利需要我们去梳理,新的发展特征需要我们去总结。总之,经济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必然要求我们从经济发展的各个角度、各个领域来进行解读和阐释。鉴于经济新常态对整个经济社会的重要意义,我刊特开设《中国经济新常态研究》专栏,邀请学界专家学者对经济新常态涉及的不同内容进行总结与理论阐释。我们期望通过专栏的开设,为研究经济新常态特征提供一个学术阵地,从而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也期望广大专家学者就经济新常态的相关研究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巨型城市区的识别与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球城市为区域发展中心的"巨型城市区"(Mega-City Regions,MCR)概念最早由P.Hall正式提出后,其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型城市化空间形态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欧美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区域单元。在我国,巨型城市区的标准应从人口密度、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及其占城镇人口比重、从业人员非农比重、高级生产服务业区位商和网络联通量等方面识别。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为基础,可识别出初步形成、正在崛起、潜在发展三种类型10大巨型城市区,它们构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两横三纵"战略格局的中坚骨架,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支撑性空间单元。  相似文献   

18.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变迁归根到底是由各国的经济地位所决定的.战争是经济与政治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正是因为中国抗日战争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而成为国际政治格局重新组合与变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农地新政与国民经济运行格局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流失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但失去土地的农民却未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关键在于,模糊的农地制度安排提供了农地流失的制度供给,政府主导经济增长的体制机制则提供了农地流失的制度需求。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在相当程度上是地方政府谋求经济增长及其"土地财政"而以农地资源的广泛流失与浪费为代价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的精神实质与政策指向,旨在通过以土地为核心的制度变革及其政策硬约束,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国民经济运行格局的重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2012年最新一组数据,我们发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背景下,从家人、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到陌生人,中国人之间的信任呈现出逐步递减的差序格局。已有研究者指出,对陌生人的普遍信任与民主价值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基于社会交往同心圆内圈的特殊信任则与民主价值无涉。较高的普遍信任会促进和活跃公民的政治参与,而现有文献中呈现的中国人的高信任度绝大多数来自同心圆的内圈信任,使得信任与民主价值之间因果关系的链接出现断裂。本文的分析是社会资本理论跨文化应用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