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善恶评价的标准是判断道德行为或观念善恶的标准。社会进步的标准则既包含物的尺度,又包含人的尺度,不仅包含物质文明的进步也包含精神文明的进步。因此,善恶评价的标准与社会进步的标准并不存在二律背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并不否认物质进步与道德进步之间的分离,但这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2.
向德平 《学术论坛》2002,42(2):133-13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评价社会发展时 ,将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统一起来 ,强调文明是反映社会发展的综合尺度 ,推动文明进步的动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和最根本的标准。邓小平坚持生产力标准 ,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 ,这是对生产力标准的补充、发展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3.
道德标准于当今史学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希中 《学术论坛》2007,4(2):30-33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有些学者主张道德标准,但是道德标准在历史人物评价中的地位是无法与以生产力发展、民族统一与团结和社会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历史作用标准相提并论的。《春秋》史观所倡导的道德标准,不仅仅在于善恶褒贬,而且蕴涵一种中国特有的历史意识、一种著史理念、一种具有终极意义的信念,乃至一种信仰,并已泛化为一种文化精神,一种民族精神。正因于此,中国史学的道德标准具有了特殊功能,如对权势人物具有震慑作用;具有追罚和补偿功能;维护社会与历史公正等。  相似文献   

4.
把生产力的发展看作是人的本质能力全面发展的客观尺度,或者说,把生产力的发展也看作人的发展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考察社会进步的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旧哲学中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被片面地理解的时代,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二种尺度的统一,因而导致了对人类历史的极大歪曲,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极度轻视。  相似文献   

5.
<正> 长期以来,史学界一些同志在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分析中,往往有意识地把道德与进步看成是绝对统一的东西,即认为凡是促进历史进步的则必然是符合道德的,凡是符合道德的则必然是促进历史进步的。这种观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历史进程的较为精确的分析,因此有必要对道德与进步的关系作一辩证的探讨。所谓道德,其着眼点是从伦理学的角度,用善和恶、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行为规范作标准来衡量、检查人们的历史行为;而进步则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物、事件所作的一种肯定性的概括。如果我们客观地分析一下历史,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道德和进步在阶级社会中,相统一的现象是暂时的和相对的,而相背离的现象则是经常的和绝对的。“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  相似文献   

6.
近50年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关于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的讨论大致可以8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指从1949年直到80年代。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成为学术界公认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尺度,尽管内部存在很大分歧和差异,历史人物评价标准讨论是在唯物史观一元论标准的框架内进行的。自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是后一阶段,历史人物评价标准讨论开始跳脱唯物史观一元标准模式,日益走向多元化。不过,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准仍是以生产力发展、民族统一和社会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历史作用标准,全新的标准模式尚未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评价标准应是以生产力标准、制度标准和人的发展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多维发展标准体系。其中 ,生产力标准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准 ,它决定着制度标准和人的发展标准 ;制度标准作为中介 ,对生产力标准和人的发展标准起着制约作用 ;而人的发展标准则在整个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中 ,居于核心地位。三种标准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在社会发展评价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 ,从而形成一个具体、历史地评价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科学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8.
立法后正当性评价包括伦理评价和历史评价两个尺度。这两个评价尺度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其对立统一的基础在于法的制度道德。法的制度道德兼具理想性与现实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是沟通立法后正当性评价的尺度和标准的桥梁和纽带。法的制度道德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不同的价值标准,这些标准可用于检验立法和法律实施的正当与否。  相似文献   

9.
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到底应该是生产力尺度,还是生产力与人的发展两种尺度的结合,抑或是生产力、人的发展和制度等多种尺度的综合?从社会进步、生产力及评价尺度等范畴的科学内涵来看,社会进步的实质即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不断升华,而作为这一升华之深刻根源的生产力,则是一个物的因素与人的因素相统一的综合性范畴,它不仅可以诠释各种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变革,同时还蕴含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取向,因而,衡量社会进步唯一合理的尺度只能是生产力尺度.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相关性与和谐一致性。生产力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设条件,人的发展又对生产力发展产生巨大促进作用。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只能是生产力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高希中 《兰州学刊》2011,(3):156-159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历史作用标准与道德标准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历史作用标准被首肯,而道德标准被忽略;在肯定历史作用是首要或根本标准的前提下,有限地主张道德标准;以历史进步标准消除道德标准的独立性;把道德标准附庸于生产力发展标准;以历史作用标准为历史人物翻案。这些观念及其在历史人物评价中的实践,造成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诸多困境。至于对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文章认为:首先,不一定非得给历史人物做出一个整体性的评价,特别是对历史人物在事功和道德方面各有千秋,难以作出总体评价时;其次,不能因为历史人物在事功方面的贡献而否定、忽略、开脱其道德的不足与问题,反之亦然;最后,评价历史人物,并非以"成王败寇"论英雄。  相似文献   

12.
略析“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道德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制性道德与个体道德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既要注重个人道德的规范和升华,更要注重体制性道德的合理与进步。“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和反映,它既是衡量一个社会体制是否具有道德性的主要标准,同时,它自身的含义中也蕴含了道德意义。揭示“三个有利于”标准与体制性道德的这种内在关系,目的在于强调“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合道德性和用伦理视角衡量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在人们经济活动中会发生各种道德关系,需要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作出道德评价。但生产力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因此,要认识道德评价的特殊性,正确处理道德评价与生产力标准的关系,坚持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标准与评价标准王凤珍研究评价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关系问题,是为了突出生产力标准在价值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把生产力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就是把生产力引人价值评价的领域,从而寻出生产力标准既是一种价值标准,也是一种评价标准.生产力标准在宏观历史领域和...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社会整体功能的客观尺度,它构成一切尖践活动的内在机制和根本准则。生产力作为社会机体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和实践活动的结果,又是我们观察和评价一切社会现象的客观标准。社会进步的具体尺度是多样的,但在理论本质上又是一元的,其他任何标准都不能取代生产力标准所具有的最终的根本的意义。生产力标准所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客观准则,一切社会制度都必定由这一客观准则来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当代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如何确立,衡量和判断共产党人活动的价值标准如何定位,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改革开放中姓“资”姓“社”问题时,坚定地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这让惊龙是当代共产党人活动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 一、发展生产力:根本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 首先,生产力标准是由它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1)生产力是整个社会的根基,是社会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发展阶段与程度的根本标志和衡量社会形态的根本依据。我们只能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和水平来确定社会的发展阶段和进步程度。社会的发展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制度的优越,归根到底在于是否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立论的客观依据是我国现实的生产力状况。当然.生产力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价值标准不是唯一的,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是多维的系统,但最根本的只能是生产力标准,因为其它方面的进步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它最终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2)生产力的进步是?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三大报告重新提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阐明和确立了生产力标准。这是我们党运用唯物史观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这一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必将发挥出重大的作用。本文试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就确立生产力标准的理论根据问题作一探讨。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原理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源泉,进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历史唯心主义是从社会意识出发,即从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少数杰出人物的思想来考察社会发展原因的,认为社会发展是由人们的思想动机或少数杰出人物所决定的。因此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都是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唯物主义标准。价值标准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从价值标准的相对性来看,社会主义以前的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与生产力标准是相统一的;从价值标准的绝对性来看,社会主义以前的社会制度无法把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统一起来,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才具备了把绝对的价值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相统一的条件。因此,要摒弃"唯生产力标准论",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进步的合理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进步的尺度问题,学界讨论已经比较充分,大体说来有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尺度两种观点。我们认为,在对社会进步的尺度问题进行讨论以前,有必要对社会进步这个慨念先加以界定,这样才能为讨论提供一个适当的基础。本文从社会和进步的一般概念入手阐述社会进步,旨在阐明社会进步的尺度是以人的尺度为中心的、人的价值尺度与生产力尺度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①。生产力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发展离不开自然。生产力具有明确目的——实现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因此,生产力体现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或社会生产方式特点。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发展了生产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其不断反作用于生产力,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以其善和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并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