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善与文选学顾农(一)以《文选》一书作为研究对象的专门之学──文选学,可溯源于萧该、曹宪,而它真正成为一门显学,则李善是奠基人,作用最大。萧该为萧统堂侄,生平附载于《隋书·何妥传》,撰有《文选音义》,《隋书·经籍志》著录其《文选音》三卷,两唐志并作十...  相似文献   

2.
“文选学”兴于唐初,经宋、元、明的发展,至清而大盛,有关《文选》校勘、注释、评述的著作,有清一代,见于骆鸿凯《文选学》著录的就有四十余种,而胡绍焕所著三十二卷《文选笺还刚是其中最有参考价值的著作之一,骆氏誉其书“即文字声音以通治训,分推测证,前此选学诸家所未有也(《文选学·源流》)”。足见其对是书的重视!然而所借的是,对著者胡绍煐其人却知之甚少,在近些年的出版物中竟有人张冠李戴,把著者名字弄错,如《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中错为“胡文瑛《文选笺证》三十卷”①;又《昭明文选笺证》的“影印说明”中也题…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8月15日至18日,"文选学与汉唐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选学会第十一届年会在河南郑州隆重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主办,郑州大学文学院、郑州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金泽大学、日本九州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近200人参加了此次盛会。这次会议围绕文选学史、《文选》所收作家作品、《文选》编撰及文体、《文选》版本及文本以及文选学与汉唐文化等  相似文献   

4.
《中外学者文选论集》由俞绍初和许逸民先生主编,1998年8月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共收录本世纪初至90年代初海内外公开发表的“选学”研究代表性论文57篇,共86万余字,大体涵盖了20世纪“文选学”研究的精华。对《昭明文选》原文及李善注、五臣注的考辨正误、补订疏解,是传统“选学”尤其清代乾嘉学派治“选学”的基本特点。近代以来,这种基础研究仍在继续。入选本书的刘盼遂先生《<文选>篇题考误》(1928)一文,依四部丛刊本影宋刻六臣注本,考订出篇题有误的《文选》作品112篇,正误150余处,虽有些看法尚待进…  相似文献   

5.
弘嘉时期是《文选》在明代流传的一大转关。《文选》诗作为汉魏古诗的审美范例,反映了我国中古诗歌的演进,而以中州文人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复古派恰好以汉魏古诗为宗,便赋予了《文选》诗辨析源流、指导创作等诗学功能,明代"文选学"的文学性也由此凸显。总之,"文选学"、中州传统文化、中州诗学三者阐释共通,加之李梦阳、何景明等文学领袖的激励,弘嘉时期的中州诗坛出现繁盛局面,所阐发的诗学理念既推动了汉魏复古诗学的阐释,又在一定程度上以正统诗学维稳明代诗学。  相似文献   

6.
张富春 《中州学刊》2007,(2):201-203
《三谢诗》由宋人唐庚辑《文选》谢灵运、谢惠连、谢朓三人之诗而成。经与奎章阁本、尤刻本《文选》对校,我们可以发现宋嘉泰本《三谢诗》辑自刊于仁宗天圣四年(1026)的平昌孟氏五臣本《文选》,而非六家(臣)本《文选》。宋嘉泰本《三谢诗》具有很高的文选学价值,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昌孟氏本的节选本,而平昌孟氏本则直接《文选》的最早刊本——五代后蜀毋昭裔本《文选》。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8月3—5日,中国《文选》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选学: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办。这次研讨会由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北京大学中文系主办,北京大学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心、东亚古典研究会参办。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60余所高校、研究单位及出版机构的115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傅刚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8.
《昭明文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文学选本是历史的偶然,而它作为选本中“影响最广大者”却有其必然性。这一必然性体现在《文选})编纂的指导原则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深刻影响上。由主编者萧统执笔的《文选序》作为其文学思想的说明,具有纲领性的意义。本文拟联系《文选》的编选实践,对《文选序》提出的“时义”观及其唯美倾向作一初步探讨。一、“文之时义远矣哉”传统的文学批评往往通过追溯“文”的渊源及流变,以获得对文学的历时性把握。南北朝时代又自有其特殊性。受魏晋立风的波及,一些文论家的文学史观呈现出历…  相似文献   

9.
赵翼《廿二史剳记》卷二○“唐初《三礼》、《汉书》、《文选》之学”条云:“六朝人最重《三礼》之学,唐初犹然。”并称其特点曰:“唐人之究心《三礼》,考古义以断时政,务为有用之学,非徒以炫博也。”赵氏所说,似亦为中国思想史上的通例之一。及至北宋一代,其时最为重视的经书,除《易》与《春秋》外,则莫过于《尚书》之《洪范》。此篇相传为箕子所以答周武王问治道者,先秦古籍多有称述其说。两汉以后,封建统治阶级尊之为人君治天下之大法,遂亦成为学人探究之要典。然迄北宋建国,据《隋、唐·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专论《洪范》之作,仅有伏生《洪范五行  相似文献   

10.
俞绍初先生是我国知名的古籍整理专家、建安文学研究名家、文选学研究大家,其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建安文学研究、江淹研究和文选学研究三大领域。俞先生的建安文学研究基本围绕作家生平事迹考辨与作家文集的辑校编纂这些基础工作展开,重点集中在曹植和建安七子的研究上,不仅为建安文学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作家生平、思想乃至创作等方面的资料,而且为建安文学研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文本。其研究成果不仅是新时期建安文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也为后人进行建安文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江淹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江淹作品的整理与江淹年谱的编纂。俞先生的文选学研究是其最近20多年用力最勤的地方,与"新选学"的发展基本同步,是"新选学"研究的缩影和代表。  相似文献   

11.
沂水县流传的有关刘南宅与《聊斋志异》的传说,存在"社会传说"与刘氏"家族传说"两种版本:民间传说蒲松龄曾在当地望族刘南宅坐馆,并作讽刺文《三朝元老》;刘氏后裔虽则提出这是对刘家的攻讦和污蔑,但家族内部流传某位先祖曾与蒲松龄有过短暂交集,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实际上,社会传说与当地民众以刘南宅为中心构建地方历史记忆的思维惯性有关,是传统文化语境下的杜撰。刘氏家族传说则说明士人互动乃是蒲松龄文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源泉之一。刘氏"家族神话"与《聊斋志异》的历史渊源反映出明清之际的时代文化影痕:伴随佛道信仰世俗化,佛教和道教在民间影响不断扩大,谈异文化逐渐渗入了士人家庭生活和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2.
<文选>陆善经注是唐代最后一部<文选>注释学成果,是研究唐代文选学的重要文献,可惜没有传世,也未见诸任何公私书目,所以其影响力很有限,远远不能和李善注、五臣注的地位相提并论.19世纪中期,由于日本所藏唐钞本<文选集注>残卷的发现,陆善经注本<文选>才开始为世人所知.从<文选集注>的特征和体例来看,其中的陆善经注是经过删略的,并非陆善经注的原貌.陆善经注在<文选集注>残卷中存量不多,其注释中引典与释词、串释并存,其引典可以弥补李善注.在释词和串释方面,陆善经注既注重释典,又直接解释词义,间有串释大意.  相似文献   

13.
范志新 《晋阳学刊》2005,(6):115-116
清选学家吴县余萧客著有《文选音义》和《文选纪闻》。《文选音义》,四库馆臣竭力贬斥,以为有八失,钱泰吉《曝书杂记》则云:“吴县余仲林集《古经解钩沉》极精博,所为《文选音义》则体裁殊不称,《四库提要》详论之……然《音义》多用直音,便于省览,载义门校语颇详,亦初学所不废也。”[1]卷上持论较馆臣平正。《纪闻》则多载《文选》有关典籍资料,当代学者视与《音义》并为清代选学家创业之作。《音义》初刻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纪闻》首见于余氏门人江藩《汉学师承记》。江氏之记,引起当代选学家的质疑。先看江藩的著录——(余氏)悔少作(…  相似文献   

14.
《文选》自问世以后,曾迭经盛衰,其中最受人们重视的时期莫过于唐宋和清代。但这两个时代《文选》盛行的背景及其所强调的方面是完全不同的。唐宋人看重《文选》是因为当时朝廷以诗赋取士,所以人们大抵以此为学习写作的范本,偏重“辞章之学”,故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谚(见陆游《老学庵笔记》)。在这种风气下,读者对书中的名物训诂、典故出处未必很注意,但求略知大意就够了。这种心态在吕延柞《进五臣集注文选表》和当时高力士所宣唐玄宗的口敕中都表现得很清楚。清代《文选》学的复兴,其情况则与之迥异。当时治选学的人,大…  相似文献   

15.
唐代学术处于汉学与宋学两座高峰之间 ,常易被忽略 ,但以经注、史注和《文选注》为代表的唐代注疏之学却在倡导平实的学风和以文证为主要依据的考证方法等方面 ,自有一定的成就 ,并为宋学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钱陆灿的《文选》评点在清代士子中间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笔者在整理明清《文选》评点本的过程中却发现,所谓的钱氏评本大部分内容实际都是抄录其前《文选》评点本而来,犹以抄录孙《文选瀹注》内容最多,其次是恽绍龙刻《文选纂注评林》、卢之颐刻《梁昭明文选》,及钟惺、谭元春《古诗归》。钱氏评本最值得注意的内容,是八十余条出自钱氏本人的以后世诗歌、尤其是唐诗"证选"的评语,较李详"唐诗证选"的做法早了二百余年,实开选学"证选"一途。  相似文献   

17.
文选学新研二题顾农一、萧统《文选》与建安诸子自从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高度评价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等七位作家以后,“建安七子”成了一个很流行的名目;萧统《文选》选入了《典论·论文》,也录入了七子的不少作品,其选目如下(为指称方便,予以...  相似文献   

18.
《文选》李善注引唐前别集四十余种,此四十余种书后世几乎全部亡佚。今凭李注尚能窥唐前部分别集之一斑。尤为可贵的是,李注不仅援引唐前别集中资料注释《文选》,还据别集中原文与《文选》诗文作比勘与考证,保存了文本的一些异文,显示了《文选》诗文在别集、总集中的一些不同面貌,可为探讨《文选》诗文前源文献以及《文选》的成书情况提供线索,并有助于考察唐前别集的编纂体例。  相似文献   

19.
《文选》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此书选录了东周、秦、汉、三国、晋、宋、齐、梁八代诗文作品700余篇,英华荟萃,佳作如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远在隋唐之际,就有一些学者开始研究《文选》。当时称研究《文选》的学问为“文选学”。“文选学”研究的方面很多,内容也很丰富。本文拟对《文选》的编者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文选》的主编者是梁昭明太子萧统,是毫无疑义的。《梁书·昭明太子传》云:“所著……《文选》三十卷。”《南史·梁武帝诸子传》云:“(昭明太子)所著……《文选》三十卷。”《隋书·经籍志》著…  相似文献   

20.
唐初八史与古文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史素昭 《船山学刊》2008,(4):147-149
唐初八史的修撰,无异于在骈文盛行的唐初动员众多的史家和文士从事散文的写作,对《史记》等史乘的散文叙事传统是一种继承和延续,对中唐的古文运动是一种诱导和启发,因此,唐初八史实则古文运动的先声;此外,唐初八史主张质实的文学观也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